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汝昌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对高鹗的辱骂和文革后不久撰写的《〈红楼梦〉"全璧"的背后》诬陷高鹗,全部越过了学术的界限。他辱骂诬陷高鹗背后的目的是为自己的龙门红学"湘云嫁宝玉"扫清道路。将周汝昌与高鹗的红学观加以比较,在神瑛侍者、顽石与转世贾宝玉的仙凡关系上,在对"木石前盟"与"金玉姻缘"的理解上,周汝昌远离曹雪芹,而高鹗接近曹雪芹。在对曹雪芹《红楼梦》爱情婚姻悲剧的理解上,高鹗续书比较成功地描写了这个悲剧,周汝昌却改悲剧为喜剧。对宝玉"情极之毒"这个性格特点,高鹗续书基本写出来了,周汝昌则完全背离了这个特点。对社会上流传的"湘云嫁宝玉"的本子,高鹗、周汝昌两人鉴别真假的水平也有霄壤之别。  相似文献   

2.
肖维青 《海外英语》2005,(12):40-41
赏析《红楼梦》,离开人物不谈是不行的,尤其不能不谈女子。口水战最多的大概是钗黛之争,一个贤,一个痴。看官可不要忽视了另一个奇女子湘云!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宝玉真爱的是湘云。湘云如何可爱?因为她真,最为可贵,她心直口快,毫不做作,摒除一切世俗的扭扭捏捏和搔首弄姿,开朗爽快,大方坦荡。曹雪芹写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是一句最须玩味的批语。  相似文献   

3.
周汝昌“脂砚斋为《红楼梦》人物史湘云原型”说 ,历来是红学界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新证” ,是在周汝昌提供的研究成果上 ,从《红楼梦》原著、脂批出发 ,围绕曹雪芹以花喻人的艺术隐喻 ,联系曹雪芹以前诗文中的大量文学和文化现象 ,联系曹学的有关资料 ,论证“脂砚—海棠—史湘云”的必然联系。以新的证据论定“脂砚斋”即书中人物史湘云的原型。  相似文献   

4.
说"憨"论"呆"话人生--史湘云和香菱的遭际警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是曹雪芹亲笔写就的一大回文章.之所以在湘云的名字前加一个“憨“字;在香菱的名字前冠一个“呆“字,决非指这一时一事,而是对二人全部人生的综合考察评判和高度概括之后得出的最正确最形象的结论,意在告诉读者,无论在何种时代或何种地方,也无论环境条件如何,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且要做到知人识己,善待自我,否则,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是曹雪芹亲笔写就的一大回章。之所以在湘云的名字前加一个“憨”字;在香菱的名字前冠一个“呆”字,决非指这一时一事,而是对二人全部人生的综合考察评判和高度概括之后得出的最正确最形象的结论,意在告诉读,无论在何种时代或何种地方,也无论环境条件如何,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且要做到知人识己,善待自我,否则,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憨湘云醉眠芍药茵”芍药意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湘云是曹雪芹着意用笔、用情书写的"异样女子",而史湘云与贾宝玉的"宝湘之恋"、"麒麟缘"也是作者着意刻画、精心设计的情节.宝湘之恋的结局,历来红学大家有所分歧."憨湘云醉眠芍药茵"情节中作者借烂漫纷飞的芍药意象,暗示了湘云和宝玉的恋情是如梦一场的缺憾结局.  相似文献   

7.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极为讨人喜欢的一位女子.关于史湘云的结局,历来有很大争议,因为曹雪芹八十回后的稿子没有遗留下来,后人只能根据前面的蛛丝马迹去推测,但总体上都是根据判词及曲子的说法.湘云也是曹雪芹自己非常钟爱的一个人物,是他花了很大心血塑造的,在她身上寄托了很多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她的形象也更深化了悲剧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红楼梦》最重要的特点是尊重曹雪芹的原作,对于曹雪芹在八十回之后没有写的情节,尊重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暗示与埋伏的意向,而与高鹗所补后四十回有极大不同,与主要根据高鹗本改编的越剧《红楼梦》及其电影也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使人们集中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这样做有何得失,有何重要意义。电视剧《红楼梦》着重写了贾家由盛到衰的过程。抄家之后的描写真实表现了原小说作者曹雪芹在作品中流露的悲凉之感、虚无情绪。这对我们认识一个贵族家庭的悲剧,体验曹雪芹对人生的  相似文献   

9.
俞晓红 《学语文》2021,(1):8-11
从《红楼梦》“湘云醉眠”情节画面说起,兼及史湘云形貌特征和性格表现的分析,阐明曹雪芹对史湘云精神气质、人格内涵的设计,多方位浸润了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也渗透了曹雪芹自我的人格追求和审美理想,并借此说明,运用文化拓展思维,可以提升整本书阅读的主题层次。  相似文献   

10.
与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一样,通过几件事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或性格特点,在小学生作文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相似文献   

11.
薛宝钗在她的<咏白海棠>诗中,以花拟人,实际上描绘了自己的形象.她自夸身心俱洁,是"淡极"而"花更艳",俨如道德的形象化身.但曹雪芹却委婉喻示宝钗其人"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工于心计,矫情做作,挟德与术收拢人心,不动声色地争夺那"无情"的"金玉良缘".宝钗其人虚伪得"动人",其诗亦虚伪得"动人".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作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塑造了三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其中形象最为复杂、最为丰满的莫过于薛宝钗。圆融大度、温婉和平的宝姐姐是封建社会典型的淑女形象,同时,薛宝钗的会做人,纵然是免不了给人留下虚伪与矫揉造作的世俗性。她的命运终究是不幸的,最终以孤独终老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3.
薛宝钗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她和宝玉黛玉之间婚姻纠葛构成了《红楼梦》主要内容。匡世巨著《红楼梦》中成功的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女性形象,薛宝钗是其中塑造的最成功、最真实、最丰满的人物,她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其重要地位已为世人所承认。曹雪芹笔下塑造的薛宝钗形象,是一个封建卫道士形象。同时宝钗也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物,她既有善良大度的一面,也有着圆滑虚伪、做作、甚至冷酷无情的一面,构成了她性格的双重性。薛宝钗也是个追求功利的人,但其命运最终是不幸的,她是个悲剧人物,但又使人反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红色为切入点 ,具体考察了《红楼梦》1中薛宝钗对红色加以排拒和隐藏的有趣现象 ,总结了宝钗服饰色彩的各阶段发展特色 ,及其服饰色彩与《诗经》女性的审美叠合。才子佳人小说《定情人》在谈到爱情标准时有桃红、梨白的说法 ,宝黛形象即是这一观念的演绎。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袭人与宝钗、与紫鹃的性格进行对比,指出:袭人平日言谈行事恪守传统思想影响,富有心机,有孝心和同情心,但同时又有俗气、自私的一面,展示了其性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冷香丸和薛宝钗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是作者刻画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冷香丸的配制包含了一种哲理:自然之巧方掩盖下的人的毅力与耐心,这正是宝钗所具有的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性格特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薛宝钗的形象塑造得完美而超群,却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为了弥补,曹雪芹又横加了另一更完美的人物———薛宝琴,并且在描写上有许多独到之处,使商贾之女胜过公侯官宦之家的千金。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反映时代的特征: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这是为封建社会唱的又一首挽歌。  相似文献   

18.
本以实事求是精神,重新揭示钗黛婚姻的悲剧意蕴。它不是封建宗法制度肆意扼杀叛逆青年的幸福爱情,以政治婚姻代替感情婚姻。木石前盟属于理想型,金玉良缘属于现实型,由于贾宝玉执意追求理想主义,才酿造现实型婚姻的悲剧。钗黛悲剧体现着曹雪芹微妙的心态:美妙的理想与复杂的现实之间可避免的对抗。  相似文献   

19.
群体本位意识注重群我关系和角色意识,是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薛宝钗按照群体本位意识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获得了贾母等人的青睐,最终达成与宝玉结为夫妇的愿望。与此同时,薛宝钗的自我意识和情感爱好受到了压抑。  相似文献   

20.
由于社会或人的自身需要,现代人的交往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语言的交主也是如此。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常常运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去达到各自的目的。因此,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技巧即口才的艺术性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可缺少的。薛宝钗的人缘给现代人很多的启示。她对不同类型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