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观周刊》2006,(43):20-20
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裁定前总统萨达姆在杜贾尔村案中犯有“反人类罪”.并判处其死刑。消息一出,守在电视机前焦急等待结果的伊拉克人或欢欣鼓舞,或极其愤怒,或上街庆祝,或游行抗议。一时间,萨达姆个人的生死命运和伊拉克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一周新闻     
《大观周刊》2006,(33):42-42
  相似文献   

3.
《大观周刊》2006,(42):18-18
中国武器系统进入新时代,镶嵌1528颗钻石的黄金锁,33年后天津解放桥“解放”,出租车乘客新宠儿“Q”,1000个老人分吃超级重阳糕,世界最昂贵瓶装龙舌兰,能让婴儿安静的玩具.[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一、由理论界先行引发的实践革命 1.信息概念与传播学的引进 新闻改革是从理论界的探索开始的.打倒"四人帮"后,各领域各行业都提出"拨乱反正"的理念.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理论界引入了"信息"概念及信息理论,引发了新闻学术界的一场讨论和业界的观念革新.李良荣先生当年从两个方面作了概括性的评价:首先,它涉及到"对新闻媒介功能的重新定位"问题,"新闻媒介究竟以传播信息为第一功能还是以宣传为第一功能"?其次,观念的变化引起操作层面的系列变化:一是引起媒介结构的变化,"一大批以提供纯信息,尤其是经济信息为主的报纸纷纷创办,电台电视台也纷纷开出以提供经济信息为主的新频道".二是媒介内容构成的变化,纯信息的新闻逐步在各新闻媒介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新闻信息类别划分的科学程度,是衡量新闻学学科发展的一个标志。尽管对新闻信息类别划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它必须是在遵循同一标准的基础上,对新闻信息所反映的对象给予比较准确的揭示。一、新闻信息类别划分的现状目前,比较新闻学辞书和一些教科书对新闻信息的划分,我们认为,对新闻信息的归类至少存在着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军  李颖 《新闻前哨》2003,(11):29-30
一、娱乐新闻的理论争辩 娱乐新闻栏目,擎起的是新闻的大旗。但它是不是新闻,在理论界存在分歧。有人说:它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它不是新闻。真实性对新闻是生命,但是对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闻的工作性和专业性较强,只报道单纯的事件、政策、数字,被认为是比较难写的一种体裁。下面,根据自己新闻实践中的体会,就经济新闻写作抛一块砖,希望能引出玉来。一、抓取经济热点题材,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经济报道在面向各级干部的同时,更要面向不同群众,要从消费者的立场去捕捉信息、提出问题,选取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例如,获得第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上海家化公司好气魄,1200万元买回美加净》,就是抓住了经济热点:曾经是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的美加净,4年前卖给一家著名合资企业,现在又高价买回来。一卖一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群众关注的重大经济事件。  相似文献   

8.
(一) 信息时代,人们需要新闻,更需要对新闻的理解。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对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比获得信息还重要。 如今,我们常为拥有大量的信息而烦恼。看看我们周围,信息很多,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常常有被信息淹没的感觉。目前的报纸、杂志不断在扩版增容,一份报纸少则十几版,多则几十版,甭说看半天,就是一天也够你看的了。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出现,信息倍增。网上信息那么多,浏览起来更费时。许多信息虽然传播出去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显得零乱、分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对一般人来说,要把那么多的信息都看过来是不现实…  相似文献   

9.
张莉 《新闻导刊》2007,(3):22-23
新闻学研究对新闻的定义是这样说的:"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况的信息。"既然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况的信息,那么这种信息就会有它的背景,它以前的状况与发展的过程。这就是新闻的背景。用名词解释准确的说就是:"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5月9日《报刊文摘》转载一条新闻,标题抢眼:《李光耀夫人被隔离》,待到看内容,不过是“据《环球时报》4月30日报道,4月3日,李光耀夫人因肩膀僵硬,到国立中央医院检查。她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超声波扫描。没想到,6天后,李家接到中央医院的电话,告知为李夫人做超声波检查的医生被发现感染非典,要求李夫人必须在家隔离观察10天”。为什么说这条新闻的标题“抢眼”呢?李光耀何许人也,新加坡前总理现“资政”,其社会地位、国内外威望,不是总统胜似总统,不是总理胜似总理,那么他的夫人当然不是第一夫人胜似第一夫人,这样人物的新闻,竟出现“被隔离”…  相似文献   

11.
学好新闻叙事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挺 《军事记者》2003,(1):28-29
在新闻改革浪潮不断冲击传统新闻理论大堤的情况下,新闻学界需要有更为宽广的理论视野,探索新的采写方式,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闻叙事学就值得每个新闻从业人员好好探索和研究。新闻叙事的本质新闻叙事学是研究新闻叙事的本质、属性、功能和形式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一切新闻叙事作品和新闻叙事行为。特别是承载一定信息的符号如何更好地表现传者的认知态度、意图等等。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何为新闻叙事。新闻叙事的本质是新闻信息的传递,它研究的是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如何流动,以及这一信息所产生的认识和情感信息如何流动。新…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根本职能是传播公众欲知、应知的信息,它的其他职能包括政治宣传的职能都是通过信息传播实现的。要想通过新闻传播达到宣传目的,记者就要尽可能增强新闻的信息性。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新闻界恐怕没有争议。 问题在于怎样加强新闻的信息性。美联社一篇新闻,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新闻信息属于大众传播范畴,大众传播有别于专业信息传播,前者的传播对象是一般公众,后者的传播对象是专家。因此,加强新闻的信息性,首要的一条是要读者读得懂。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美国作家、记者、语言专家爱波斯坦说过这样的话:“在你(记者…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语言是新闻传播最重要的载体。能否准确运用新闻语言,是能否真实、及时、客观、全面地传播新闻事实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新闻语言运用“失准”,造成信息传播不全或受众信息接收发生误差等情形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意不全。即由于新闻语言遣词造句不到位,使得传播的信息没能“打中”媒体最需传递或受众最想获取的信息靶心。  相似文献   

14.
在电子媒体、纸介媒体愈演愈烈的竞争中,新闻界的同行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叹:如今想挖到一条独家新闻是越来越难了。而这种感受同样也验证了传媒专家的研究结论:在财经类媒体的新闻来源中,有90%是共享信息,只有10%的信息暂时是独家的,并且还在缩小。因此,目前的新闻竞争已经不再是信息源垄断状态下的不公平竞争,而是在同一报道题目下能否按照明确的、细分的市场定位提供差别化产品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传播技术为支撑的公民新闻使得普通公民能够介入以往可望而不可即的新闻生产流程,并为新闻业带来了诸多积极变化。但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而言,普通公民在兼职化、个体化状态下传播的新闻信息除了其可信度及客观性难以保证之外,还存在着新闻信息的表层化、定格化、零散化等问题,无法像专业的媒介组织那样进行深入化、延展化的系统新闻生产。因此,公民新闻与专业新闻绝不会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更应该是一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补充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一般都非常重视对新闻人物语言信息的传播,以至于记者们在采访时总是给人一种边提问边埋头记录被采访对象谈话的印象。而对于人物非语言信息的体态语言信息,则往往不注意捕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使新闻报道显得呆板、干瘪,不传神。所谓体态语言信息,指的是人们通过动作、表情、外表、服饰等,间接传递出的信息。行为科学家曾指出,“人们的所作所为比他们的所说所讲更为重要”。南振中同志在《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一文中写道:“眼睛,是人身上灵敏的器官,它像一架精密的自动摄像机,随  相似文献   

17.
<正> 新闻信息分类系指根据某一分类体系,按照新闻信息内容及形式等分门别类地进行信息系统化管理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原来彼此毫无关系的信息变成一个有组织、有条理的检索系统。新闻信息分类原主要应用于新闻资料界,既可用于新闻资料的管理,也可用于新闻资料的查询。现在,新闻网站上也有了新闻信息分类,其主要作用是便于读者分类阅读与检索。经有关部门查新证明:  相似文献   

18.
肖勇强 《新闻传播》2010,(6):139-139
置身于社会体制的大众媒介要对依赖它而获知信息的公众负责.这种责任源于媒介本身的功能.而这种功能衍生了一种有别于司法机制的权力。大众媒介通过对真理的追求来实施这项权力.以实现服务公众利益的承诺。这是职业化的新闻业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新闻自律是伴随着新闻职业化而必然产生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为什么要短新闻媒体必须强调多写多发短新闻,这一宗旨永远不会改变。什么叫短新闻?短新闻是报刊上的一个品种,而不是一种体裁。它主要是一个量的概念:字数少,篇幅短。一般短消息应把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短通讯和短评论在800字以内,最长不超过1000字。新闻为什么要短?一是新闻规律决定新闻要短。新闻就是告知信息。当今  相似文献   

20.
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刚 《当代传播》2004,(4):86-87
学界对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专业主义之间的关系有颇多讨论。李金铨教授将新闻专业主义放到了新闻实务和记者素质两个层面上加以考量。他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在理论上大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追求报道的客观公正,一是职业的伦理道德.这种职业的伦理道德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在发现和传播新闻信息时,要按照“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