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主要论述了竞技体育中紧张心理的缓解与消除,从心理紧张的概念、心理紧张的成因、心理紧张的缓解与消除及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消除学生心理紧张情绪 搞好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 ,由于教学内容、方法及客观环境的影响 ,学生在心理上要承受一定的压力 ,从而出现心理紧张情绪 ,产生心理障碍 ,这对体育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既影响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发挥 ,又会对学生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后果。只有让学生克服心理紧张情绪 ,消除心理障碍 ,了解动作技术环节 ,才能把体育教学搞好 ,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投掷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体育科学技术和心理科学理论的快速发展,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已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纳入学校业余训练之中,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构成了现代体育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赛前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能消除运动员各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对提高运动成绩,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比较艰苦,造成了体育教师比其它专业教师更多的心理挫折。只有有效地缓解和消除体育教师的心理挫折,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能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继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赵红凤 《新体育》2022,(10):101-103
体育课后作业是体育选项课的巩固、延伸与补充,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强化课上所学专项技术,也能让学生在放松心情、缓解紧张学习压力的同时养成锻炼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意识到身体好就是抵抗疫情最好的疫苗。本研究通过对山西工商学院体育课后作业实施的时间、形式、内容等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使体育课后作业更加规范、合理、科学,真正促进学生的体质提升及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林溪  高勇军 《体育科技》2010,31(2):138-141
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受灾学校达1.2万多所,大地震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巨大创伤。通过分析认为:学校体育在灾后中小学生的心理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能帮助学生度过人生这一段特殊时光,重新振奋精神,再沐阳光。  相似文献   

7.
张海龙 《精武》2012,(9):90-91
通过对高中生学习压力来源的分析,文章提出体育课程对高中生学习压力的缓解措施。体育课程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重要手段,从而能够让学生保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17,(6):17-18
学习健美操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还能陶冶情操,带来美的艺术享受,缓解心理上的疲劳和压力,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文章分析了幼师健美操课学生心理,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苏芝 《中华武术》2022,(7):33-35+24
<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为学生枯燥的学校生活增添乐趣,同时还能够起到强健体魄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究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邵国华  杨晓丽 《体育世界》2010,(10):108-109
体育游戏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发展身心于一体、开展容易等特点被广大中小学体育课广泛采用,为更好的提高中小学生体育课兴趣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功能。本文就体育游戏对中小学生思维、想象、记忆等认知活动,以及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影响进行了阐述,以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能更好的利用体育游戏发展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体育科学技术和心理科学理论的快速发展.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构成了现代体育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能消除运动员各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体育活动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汶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造成心理创伤的症状、原因、现状进行分析,并从生理机制和实践方面对体育活动纠治心理创伤的原理、方法和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干预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和积极作用.在实施干预过程中,针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的不同症状表现,选择对应的体育活动项目,控制活动的强度、时间、频率,创造和谐的体育活动氛围,选择学生感兴趣活动形式,并注重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逐步解除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3.
文丽妮 《体育科技》2001,22(3):59-61
阐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即提高认识心理和动力心理素质,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体育活动已经被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 心理医生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对这样的学生, 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来消除或缓解他们的心理。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心理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立国 《体育世界》2013,(5):107+104
学校体育和健康心理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提出了采取学校体育教育的手段来调节和促进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全面完善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给初中生科学合理的布置一定量的体育家庭作业,并按照要求有效的实施,不仅能促进初中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缓解紧张的课余作业压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自觉、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心理指导”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教师采用各种行为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扩大体育学习效果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为手段,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为目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注意应用心理指导,就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技能,并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繁,近距离的接触比较多。如果教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名字,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的心理体验,快速地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对体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目前不断革新的教学环境,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应当只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当中,应该着重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如今,由于学生整日待在教室中埋头学习,造成学生的身体素质大不如前,所以在学校里开展田径训练是体育教学当中重要的一环。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缓解日常学习的压力,在不耽误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下,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初中校园里的体育田径训练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学员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因此进行有效的暗示教学法可以在降低学生在田径训练中产生的消极心理,帮助他们在训练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城市,残疾学生大多进了特殊学校,而在农村,健康学生和残疾学生是混班学习。对在混班学习的残疾学生如何进行体育教育,这是摆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面前的又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应为农村学校的残疾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树立自信心,战胜自卑感,消除心理障碍教育残疾学生面对现实,树立自信心,战胜自卑感,消除心理障碍,是对残疾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首要因素。农村学校的残疾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环境中,社会交往较少,思想不开放,尤其因为生理上的残疾,产生心理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