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用《音乐》新教材,去年11月我设计了《辽阔草原》一课并尝试教学。  相似文献   

2.
(注:《草原》为人教版国标本第10册第12课,北师大版第7册第13课,苏教版国标本第11册第16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品味语言,认识草原特点,感受草原的境界,受到美的熏陶。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位教师执教《草原》(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个片断: 师:这一课已经上完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这一课第二段的第三句说:“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既然分两次写“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为什么不一次写“三百里之内全是草原”?这样,文章会精练得多,在作文中您不是要我们不要写哆嗦话吗?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课型:唱歌课教学目标:1、能用平稳的气息,优美、抒情、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表达对草原的热爱之情。2、感受合唱与齐唱的不同效果,学唱二声部,做到声音和谐。  相似文献   

5.
本刊编辑部从日前结束的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竞赛上获悉,经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评委会和各地教师代表严格评审,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青年教师董琼执教的《草原》一课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很多.现就《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根据文本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挖掘文本的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8.
何彬  张智勇 《考试周刊》2012,(15):29-30
作者以《托起草原》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指出散文教学要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董琼 《湖北教育》2006,(8):43-47
片断一 师:老师曾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教师在草原拍的照片)看得出这是哪里吗? 生(看到老师的照片后兴致勃勃):草原。 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同进行一次草原上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10.
《草原》是人教版小学六年制五年级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叙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草原》不仅描写了大草原“一碧千里”的美丽景色,还表现了浓郁的草原风情,表达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歌  相似文献   

11.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12.
陆敏 《广西教育》2012,(29):51-52
《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笔者先后两次执教了这课。两次的教学设计不大相同,收到了大不一样的效果。以下分别是两次教学课文第五自然段的片段。  相似文献   

13.
侯旺 《四川教育》2010,(5):44-44
在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两位数学教师就《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作了不同的教学展示。这两种方法,体现出了不同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历岗 《小学语文》2010,(3):55-55
问: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有两个包含“茫茫”的句子:“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第三课《白杨》)“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第一课《草原》)请问:两句中的“茫茫”意思一样吗?  相似文献   

15.
期待的魅力     
清晰记得,已经快到下课时间了,伴随着优美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结束了对《草原》这一课的教学。接下来,就到了布置作业的时候了。我微笑着对孩子们说:"到明天上语文课前,谁能把本课的第一、二自然段完整地背诵过?请举手!"意想不到的是,举手的寥寥无几,也就只有那么四五个同学。我内心非常清楚:那两个自然段足有五百多字。要想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完全背诵过,实属不易。我何不抓住这次机会让他们进行一次自我挑战呢?  相似文献   

16.
从教以来,我已经是第三次执教《草原》了。前两次循着自然美、人情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这次自然也是驾轻就熟,只是在教学时,由于一个学生的“发现”,我让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没想到课堂因此而变得鲜活与灵动。师:课文第一段描写了草原景色美,后边则用大量篇幅描写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请认真阅读后面的段落,用你们的慧眼和细腻敏感的心,去寻找、去体验、去感悟草原的人情美。(学生读书勾画)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生:“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远处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么多人老远骑马来迎接客人,我从这里体…  相似文献   

17.
蒋逸萍 《儿童音乐》2011,(10):76-77
内容:第五册第二课《草原上》年级:三年级课型:唱歌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用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音乐形象的愿望。2、通过感知、体验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合作,用美好的声音完成两部合唱。3、创设情境,创编作品,完整用歌声呈  相似文献   

18.
我曾两次教学《灰椋鸟》这一课,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在两次教学中,我对这一段的处理作出了不同的尝试,其效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九册《草原》,记叙了作者初访内蒙草原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族兄弟热情接待的情况。这篇课文的教学必须根据教材要求,抓住重点训练项目“初步理解课文中所讲的事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读和训练。 《草原》一课描写的环境有两个,一个是草原的  相似文献   

20.
《草原》与《第一场雪》两课对比教学说课提纲邢台县南厂学校郝封印赵鹏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草原》和《第一场雪》都是讲读课,且同在六年制小学语文十一册第八单元。《草原》的作者是老舍,本文意在赞美祖国山河,颂扬蒙汉情谊;峻青的《第一场雪》主旨是瑞雪兆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