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培养学生归纳中心思想宁县平子镇仙灵小学贾廷瑞读一篇文章只概括主要内容是不够的,还要归纳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能否归纳中心思想是学生能否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标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归纳中心思想,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而且能培养...  相似文献   

2.
一只木碗     
尊敬老人是全人类永恒的美德,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孝顺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黄金莲 《江西教育》2004,(13):83-83
理思路、列图表指导背诵叶圣陶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在教《海上日出》一课时.我做过探索。开始,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学生都感到很闲难。这时,我首先从方法上给予指导,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入手,去摸清作者思路,从而获得记忆的主信息。通过讲读,搜寻出向往海上日出——描绘海上日出——赞颂海上日出这条思路。紧接着又要求学生读、  相似文献   

4.
从上初中第一次读童话大师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到参加工作后数次教读此文,20多年间,“我”是怎样理解这篇文章主题的呢?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悟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学生不能把一篇文章读通读顺,谈何理解,反之,如果学生能够把一篇文章读得有声有色、人隋入境,说明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可见,朗读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6.
“读”是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篇,才能逐步理解这篇文章。“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朗读和默读。朗读要求学生必须眼看、口读和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口语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默读时语言器官发音被抑制,要依靠视觉和思维活动对读物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以达到理解。默读与朗…  相似文献   

7.
一、活用插图挖掘资源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二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配有单幅或多幅组合图片,这些精美的图片编排,体现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学生往往喜欢这篇文章的图片,进而喜欢读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进行以读为主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样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印象深刻,理解深透。北京特级教师王欢上五年级的课文《买小狗的小孩》一课,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瘸腿的小男孩买一只小瘸狗的事。她在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内容,对买小狗的小孩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人物说的几句话,通过反复读深入感知人物,增加对人物的认识,在让学生各抒己见之后,  相似文献   

9.
[题旨说明] 1.第1题是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练习,要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个性化理解。个性化的理解没有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的多元化感想,特别要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谈感想。2.第2题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练习。要在学生已有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朗读课文,所以,多读书是前提。读之后,教给学生复述课文的方法。要抓住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其结果,理清文章条理,再复述。复述时要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清楚、有顺序、自然,同时纠正方言和不规范的用语。[自主性练…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读”。读一篇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离开反复的诵读、涵咏又怎样感悟去体会呢?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九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止一次读这篇文章了,每读一次这篇关于"什么是爱情"的文章,都感动得眼眶湿润。我问学生:"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觉?"答:  相似文献   

12.
阅读的思路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时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读了一篇文章,基本上懂得了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记住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然而对文章的思路,却有些模糊不清。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过教学生掌握思路对于阅读的意义:“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那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探求文章的思路呢?下面着重就这一方面谈谈我的浅陋的看法和做法,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3.
读一篇文章掌握它的主要内容,这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阅读技能,到了高年级,要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因为读一篇文章只掌握主要内容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即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一、从模式入手,初步学会概括中心思想学生一开始学习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既陌生,又无从下手,需要教师架设桥梁,加以引导,由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过渡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引导学生用简要的语句归纳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然后…  相似文献   

1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言点到了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读一篇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离开反复的诵读、吟咏又怎样感悟去体会呢?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该如何引领学生“读”呢?  相似文献   

15.
季贞莲 《陕西教育》2007,(10):36-36
一、加强语言训练,重点理解题意 让每个学生读读说说,这是帮助学生懈应用题必不可少的步骤。教师不但要指导读题,理解题意而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题。让学生读题后对题目的理解进行交流,提出读题时存在的疑问。其中,要求学生能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及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探讨同学们提出的疑问,针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同学回答进行评价。组织这一系列语言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为顺利解应用题作好准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胡青 《南昌教育》2006,(7):55-55
《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列宁生前往事的文章,讲述了列宁在不知道养蜂人住址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观察,发现了蜜蜂往附近的园子里飞的规律,列宁根据这一规律找到了养蜂人。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上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很快理解了课文,明白了道理。然后便到了最后一个环节,我问:“列宁能根据蜜蜂找到养蜂人,从这可以看出列宁是个细心观察的人,我想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细心的发现,来,说说吧!”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同时朗读也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会朗读是十分重要的,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境界一:帮助和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有"通"才有"精",初读一篇文章,肯定有容易读错、读掉字、读不顺口的地方,只有反复读,才能把文章读顺畅,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这需要采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百读不厌。如:自由读(以解决生字、新词,以及读不通顺的地方),同桌赛读(看谁用的时间短),五分钟快读赛(同一时间内谁读的遍数多),小组开火车读(看谁读的流利),在激烈的读书竞赛过程,学生始终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8.
正对中学生来说,怎么读一篇文章?大家习惯的做法,往往是从字、词、段、篇来理解意思,提炼归纳中心思想等方面入手的。这固然不错,但是具体到每位同学、每一篇文章,这种做法又未免流于一般,难及精义。其实,读文章比一般的理解大意、归纳中心更重要的应该是读出这一篇文章的独到之处、精彩之处,甚至是他人未注目之处。下面,我们来看曹刚老师是如何抓住隐喻、分析陌生化的语言形式,来破译《外婆的手纹》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9.
《阿Q正传》这篇小说,约二万五千字。一般安排六个课时教完,主要落实两个方面的教学任务:通过分析阿Q思想性格特点,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品味小说表面的风趣幽默,体会作者深层的严肃与悲哀,把握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为了教好这篇文章,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有效的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能力,避免泛泛而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论述,击中了阅读教学的现状。强求划一的观点,不厌其烦的分析,华而不实的花样,是个性化阅读的障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怎样理解?其基本内涵有三点:一是自主性,应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以大量阅读为起点;二是体验性,应承认学生主观上的差异,允许读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体验,有自己的体验,才有真正的收获,这是重点;三是创造性,应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大胆对文本陈述己见,这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