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发现各个学段的朗读教学都要求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里所说的“充分地读”.并不是无目的、无要求、一遍遍、枯燥无味地傻读,而是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地朗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方向:语文课堂上必须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但是,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堂,朗读教学没有真正促进阅读教学的展开。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应该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因此,有效的朗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实现有效朗读呢?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我努力让我的课堂书声琅琅,在朗读中让学生个性飞扬。  相似文献   

5.
一、以朗读为突破口,触动学生情感勃发,培养他们感知语言的能力,架起“语言→生活”的桥梁。文章是有情之物,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以朗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去读文章,才能让他们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到文章的启承转合,气象万千,才能让他们真正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认识、占有、体验语文材料,对语文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所以,教师在教学教读课时,要把握好朗读这一关。在对学  相似文献   

6.
林春凤 《新课程研究》2009,(7):105-105,108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让学生心领神会。朗读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想象与联想是其重要的辅佐。通过朗读,可以复活艺术形象、再造艺术形象、升华艺术形象。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让学生心领神会。朗读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想象与联想是其重要的辅佐。通过朗读,可以复活艺术形象、再造艺术形象、升华艺术形象。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历久弥新,个性化朗读更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地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已经成为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是仔细听听,真正有效的朗读不多。有效的课堂该怎样读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本身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张胜红 《新疆教育》2012,(13):171-17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理解和表达的活水源头,是体验和领悟的重要途径,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就要求读者要“潜心会文”、“披文入境”,要“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碰撞,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他们真实的欢乐与痛苦”。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把书读在脸上”呢?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教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存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获得真知。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兴趣、读出情趣和品出乐趣呢?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学到语文知识。”但如何读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却令人深思.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可谓灵活多样.有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近来听组内几节课,发现许多教师未能充分理解新课标精神,朗读教学流于朗读技巧的训练,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文本,没有使朗读成为学生情感共鸣时的宣泄。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本课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学本课时,应通过观察、朗读、想像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探究、读中体验,以升华情感。如何让朗读富有个性,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呢?笔者最近有幸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雪儿》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撷取这一课的教学片断(第四自然段)与各位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18.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求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材编者也一再强调,语文课上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这里说的“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的傻读,所谓朗读应该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的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下面,谈谈我对朗读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耍返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隋、以读悟语。这都充分地强调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读的方法很多,而就学生的悟感体验和提高感情朗读能力而言,我认为品读是一副良方妙药。  相似文献   

20.
在我校以美育为突破口的教育整体改革试验过程中,我作为试验班的语文教师,充分发掘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下面是我在实验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一、重视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领会美的情感激发情感是语文朗读教学的关键.小学生的情感往往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出来,而教师有感情的示范朗读,则更能培养学生领会美的情感.为此,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以自身的真实感受,通过各种表情、动作及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语调,给学生作范读,以让学生初步体验作者的感情.如在教《小八路》一文时,我作了有感情的朗读示范,使学生进入了角色;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轻读、默读、自由读,让学生读在课文的生字词,并带着问题精读重点段、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着重指导学生抓住“你看他长得多结实啊!”“多么专心啊!”这两个感叹句和“一定”“准是”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一种对小八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