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置生物技术研究禁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伦理规范由于它的人本善的人性假设且缺乏强制性约束力,无力阻止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让人恐惧和不能容忍的伦理问题的出现,设置禁区势在必行.设置禁区超越了科技与伦理互动原理,一般性法律规范和"科学无禁区"的信念,它是互动原理的特例,是对科学无禁区的辩证否定.为了保证禁区范围合理且必要,设禁的标准应有三条人类基因组纯洁性;人类基因组正常表达为人;人类最大福利;判断时三条标准依次递进.  相似文献   

2.
科学无禁区,学科有规矩。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包括人类思维)的活动,科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只要有问题的地方,就会有科学和科学研究。学科是科学研究发展成熟的产物,是规范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研究发展成熟而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它必须有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和规范及学科体制。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不会停歇,科  相似文献   

3.
科学研究有禁区,没有禁区科学研究就可能失控。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是负载价值的,应该对科学研究进行伦理评价和价值导入。科学研究的基本的、最终的价值判断不是取决于“为科学而科学”的理想,而是取决于科学是否对人类有益。  相似文献   

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趟过历史的长河,孔子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为我们撩开了遮蔽眼帘的神秘面纱。而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我想这是大学里传道解惑的教授、教师们真实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趟过历史的长河,孔子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为我们撩开了遮蔽眼帘的神秘面纱。而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我想这是大学里传道解惑的教授、教师们真实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6.
对自然的探索是没有禁区的,但是它的结论必须是可重复的,这才是真科学。“探索”栏目编发的稿件,只是向读者介绍一些研究情况,以引起读者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对其中的结论、观点则不必轻信盲从。有条件的读者,不妨如法炮制,做做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黄土塬地震勘探历来都是地震勘探的‘禁区’,是世界性的难题,引起业界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挑战常规,积极探索,科学实践,选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本文以固原市ts煤矿外围黄土塬勘查区为例,加强野外资料施工采集,测点数据准确完整,科学严谨的内业处理资料解释,取得了黄土塬地震勘探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命科学尤其是克隆人技术对传统社会伦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打破传统的科学研究无禁区的观念,树立科学研究有禁区的观点是满足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的需要,必须及早研究制定相应法规对人类科技行为做出必要的规范,以确保现代科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和科学家总给人一种一本正经的感觉,有这种观念其实也很正常,因为科学家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往往非常严谨,一丝不苟.其实,科学研究是没有禁区的,科学家同样也会研究一些十分好笑的问题,美国人马克·亚伯拉罕就深知这一点,于是他创办了一本科学幽默杂志--《不可能的研究记录》,专门记录一些让人发笑然后又能让人思考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科学研究的"禁区"与"绿色通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科学研究无禁区"的观念在现代科技发展条件下面临严峻的挑战.当今时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因素大规模介入科学的整体运作过程,并在其中起着价值上的支配作用.究竟应该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和"干预"科学研究呢?人类社会离不开科技,现代科技的健康发展呼唤建立科技界与政府、公众等方面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1.
管理是一门科学,这门科学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志也在创造社会财富、创造价值,只是没有通过直接的产品生产。任何一个组织,没有有效、科学的管理,这个组织就不会成为优秀的组织。这是由管理的基本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我国生物材料的研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翰 《中国科学基金》1994,8(3):207-208
生物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生物材料与人体组织、体液及血液相接触时不会产生毒性或副作用,不凝血,不溶血,不引起人体细胞的突变、畸变和癌变,不引起免疫排异反应。它是研制各种人工器官及与人体直接相接触的各种医疗器械的物质基础。没有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就做不出合用的人工器官和器械。历史已经证明,每一种新型生物材料的诞生都会引起医疗技术的新飞跃和发展,如:生理惰性医用硅橡胶的问世和应用,使人工的耳、鼻、颌骨、关节、乳房等人工器官及特殊用途的医用导管和组织修补技术向实用化飞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民间科学活动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反映不一、看法多样。概括而言,可将其视之为公众创造力的发展与国家科学研究体制不相适应的结果。如果公众创造力的水平没有达到目前的高度,或者常规科学研究能力不像现在这样微弱,这个现象都不会如此引人注目。笔者以为,这一现象应该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你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但不可漠然。可以说,它系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有必要进行严肃、认真、深入的研究,并及时、正确地做出不同层面的制度化安排。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做一初步但相对系统的探讨。一.民间科学活动的界定什么是民间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肖勇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2):123-124,147
科学。知识是构成科学的基本单位,而科学则是规范化了的系统知识的积聚。科学是一种“纯”知识,所谓“纯”指的是这种知识一般不考虑直接的生产应用,不能直接用于生产,特别是不解决如何把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化成本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培果 《软科学》2007,21(3):42-45
对城市化私人成本、公共成本及城市化率进行了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其关系为:私人成本支出是城市化率提高的直接动因,而城市化率提高又引起公共成本的支出增加。若政府公共成本支出不足,不会降低城市化的速度,将导致城市公共资源紧张,引起若干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腾讯科学讯 遗传学家已经把由皮肤细胞转变成的神经细胞成功移植到老鼠当中。虽然多功能干细胞也能够转变成任何的体细胞,也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不稳定,但是仍然存在危险,比如说多功能细胞会以其它的方式复制而且会引起肿瘤或者产生不需要的细胞。因此,避开多能细胞阶段直接将一种细胞转变成另一种细胞是科学家一直追求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一些人常说,女人是感性的动物,逻辑思维天生与女性无缘。然而,越来越多的女科学家如繁星般闪现,打破了这个魔咒。李婵颖在非线性控制领域的突出成果,再一次向我们证实,科学没有性别的禁区。  相似文献   

18.
《青海科技》2016,(4):56
正不论何种家用电器,与家庭成员的距离直接决定着电磁辐射强度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辐射强度随着与家用电器距离的加大而迅速递减。已有研究表明,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会使生物组织产生电解质振动、感应电涡流而引起组织产热升温,导致器官组织和脏器的损害。低强度的电磁辐射虽然不会引起生物组织升温,但长时间照射  相似文献   

19.
科学无禁区技术有限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世界真奇妙,认识无止境,为科学设置禁区是愚昧的专制主义.技术是改变世界的手段,它要受价值理性的引导.从人权、人类尊严、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限制技术的消极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在技术的使用和限制上要坚持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李想 《金秋科苑》2013,(23):10-12
你一定不会知道,在我国庞大的煤炭产量中,只有1/3产量属于科学合理性开采,其余2/3产量属于超能力或不规范的过度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