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玲 《青年记者》2007,(18):32-33
移情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通过对情绪气氛的渲染和交流,自身产生与他人感情相接近的感情体验。"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指出,移情就是被引发的情感的共鸣。用通俗的话讲,移情的最终效果就是做到以情感人。新闻心理学强调互动,无论是记者采访还是播音员与主持人的播讲,都需要与受众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因此,移情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新闻心理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她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接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满怀着一腔救国热情奔赴延安,成为早期延安舞台上最光彩的角色,并担任史沫特莱的翻译兼秘书,不料被卷入毛泽东与贺子珍的感情危机中。从此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徐宪花 《大观周刊》2013,(4):139-139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口头语言。笔者对学生存在的朗读课文时的字音不准、唱读、朗诵无感情等情况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培养他们的情朗读能力,并以点带面,相应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同时,通过感情朗读,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周艳 《新闻爱好者》2012,(21):59-60
在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由于广播电视媒体事业的特殊性,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作为公众人物的播音员、主持人,除了加强文化和业务素养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灵活的应变能力"、"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获得和提高,主要来源于个人的情商。因此,情商的锻炼和培养,对当今媒体人提出了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4次给我写信. 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要给我写信?落款的名字前又为什么先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后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再后冠上"一个知恩难报的人"这类感情色彩浓烈的字眼?时间已过去10多年了,至今我与这位"真诚求助者"也尚未谋面,但他的一次次来信宛如发生在昨天.他的每一次来信,都是对我心灵的一次震撼,都促使我考虑该如何做人,如何当记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企业经营的感情原则运用于图书馆管理,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可沟通性、亲和力、可信力、定制能力、可升级性、娱乐性。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7.
李波 《新闻导刊》2007,(4):25-26
清人袁枚说:"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这就是说,文章首先应当在感情上吸引读者,征服读者。一则新闻标题,能否以真挚强烈的  相似文献   

8.
播音员在文艺播音中对稿件中感情的把握是否准确、表达的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文艺播音作品的质量,那么,能否把握好文艺播音作品中的感情,做到精准表达,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作者和大家分享了文艺播音中如何把握好感情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趋之若鹜”这一成语实际上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对于新闻作品在大多数场合都不太适合。如何避免成语的滥用误用。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不要忘记媒体所承担的净化祖国语言的重任,在稿件的写作中精益求精,切实理解词语的确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情商是一种认识自我,驾驭情感,耐受挫折,协调沟通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智商,轻情商以及图书馆员工情商修养不足与情商能力较弱的现状,阐述了加强高校图书馆员工情商培养与修炼的重要意义,探索了高校图书馆员工情商培养与修炼的方法与途径。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11.
乌日娜 《大观周刊》2012,(35):301-301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  相似文献   

12.
感情是因人对客观事物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感情的产生与人的需求紧密相联,对人的生活和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感情,就是用感情去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达到与职工产生感情共鸣,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感情,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研究人的感情,懂得人的感情,用感情感化、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工作对象产生感情共鸣与进行沟通的过程.因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对工作对象的感情培养,增强他们对党、对祖国、对企业的深厚感情,激励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进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要干一行,先得爱一行一。尤其是档案工作既紧张忙碌,又枯燥烦琐.没有一定的感情和毅力是坚持不下来的。对于我这个普通的档案工作人员来说,除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我对档案工作还有着另一种特殊的感情,也正是这种特殊的感情.使档案工作成为了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薛建国 《新闻实践》2012,(11):48-51
评论以思想性见长。而思想性就在于说理。说理需要理性,不可夹杂个人感情,这样才能保证其观点的客观公正。不知从何起。这好像已成为评论者必须遵循的“铁律”。作为长期坚持写时评的传媒人,笔者从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评论要据事论理、以理服人,但同时还必须饱含深情、以情感人。惟其如此。评论才能更好地贴近受众、从而唤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一、评论可不可以讲“感情”评论可不可以讲“感情”?这是个问题。感情,是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典型的个人色彩。所以,评论写作不应该掺杂个人感情是业界共识。感情流露,即为情绪的表达,当作者的个人情绪注入字里行间,其评论的立场和观点很可能不被认同。因此,成熟的时评作者“不谈感情”。不谈感情可以,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板着面孔说话,端着架子训人成了评论文章的通病。  相似文献   

15.
我对婚姻的看法是:婚姻是有责任的,感情不是所向披靡的。我觉得,现在社会的价值观还没有到让人悲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尚杰 《网络传播》2008,(1):88-89
“这本书告诉记者们,你们的使命不是当‘雇佣文人’,而要讲真话。事实是怎样的,就报道成怎样的,有怎样的感情,就宣泄怎样的感情,而不要整天空喊那些一万年都永远正确的废话,而且还煞有介事似的喊得兴高采烈。”  相似文献   

17.
把"我"放在新闻中,这个"我"指的是采写新闻的作者,就是说我们在写新闻时,应该想办法把自己和新闻融为一体。这是新闻工作者实践"三贴近"的具体体现,也是使新闻增添感情色彩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在发现能力上的差别导致同一选题或事件在报道时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境界。电视新闻记者的发现能力体现了一个优秀记者的职业素质,这其中涉及到智商和情商两方面。新闻记者的"智商"表现为良好的业务水平,要求其能够看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敏锐地发现新闻细节、深入挖掘新闻背景以及有效积累新闻素材;而"情商"则体现在真诚有效的沟通、善意巧妙的提问、成熟稳定的记录和百折不挠的尝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宁滥勿缺     
朋友罗拉在某次饭局上看着成双成对的人儿顾影自怜,说自己对感情的看法是“宁滥勿缺”,急需找个“活的,男的”,引得闲人马小燕的同情心泛滥。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传媒科技》:您认为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会不会有情感?如何赋予其情感?需要哪些方面的技术以及怎样的逻辑?吴甘沙:我们首先试图解决机器人的情商问题,即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的情感并且形成"共情"的响应。但"共情"不意味着机器人具有情感,自生智慧、复杂情感、主体意识和自我认知,这些是人脑这种复杂生物机器的独特能力,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窥探这一境界。《中国传媒科技》:机器人不仅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