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适应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1957年2月16日,沈阳变压器厂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40500千伏安、高压154千伏的巨型电力变压器,其型号为SFL-40500/154,是供154千伏电网输电用降压变压器。这台变压器是三线卷的结构型式,重151吨,高7公尺40公分,安装面积46平方公尺,由大小两万多个部件组成。  相似文献   

2.
<正>沈阳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的重型机器、矿山机械制造业的重要设计、制造基地之一,曾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创造出许多"全国第一"。沈阳重型机械厂(简称"沈重",解放后被称为"沈阳机械二厂")就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重型机器制造企业之一。沈阳重型机械厂前身为始建于1937年的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场。1948年沈阳刚刚解放时,只是一个工人几十、平炉两座的小厂。经  相似文献   

3.
<正>1956年沈阳高压开关厂车工曹盛海创造了一种万能工具胎。图为曹盛海正在进行万能工具胎切割表演。1956年沈阳高压开关厂工人殷宝玉和技术员史金生改造成功了"万能卡具",能加工18种部件,提高效率34倍。1957年我国第一台造纸精浆机在辽宁省锦州公私合营华东机械厂制造成功。沈阳重型机器厂组织的新产品试制研究小组正在讨论1954年新产品试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1970年1月,我国第一台20米塔用轴流风机研制成功。这台风机是由沈阳鼓风机厂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结构新、造价低、流量大、效率高,该风机一台的效率相当于原来36台4.7米的风机。其设计和制造水平已达到先进水平,为我国大型电站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一项急需的关键设备。20米塔用轴流风机的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制造大型风机的空白,标志着我国风机制造工业已飞步跨进了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5.
<正>氮氢气压缩机是一种生产氮肥的大型设备,被誉为化肥厂的心脏。1958年,位于沈阳的东北机器制造厂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试制出我国第一台"红旗牌"两千四百马力氮氢气压缩机,揭开了我国机械加工史上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为快速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东北机器制造厂(今沈阳东基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了研制氮氢气空气压缩机的艰难探索。东北机器制造厂,又名"724"厂,是我国兵器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为研制氮氢气压缩机,工厂面临着一无图纸、二无大型设备、三无现成经验的三重压力。面对重重困难、东北机器制造厂组成了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的攻关小组,集思广益,群策  相似文献   

6.
<正>1998年,沈阳鼓风机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48万吨乙烯裂解气离心压缩机和丙烯压缩机组,这是乙烯裂解气离心压缩机组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沈阳鼓风机厂打破了我国乙烯工业二十多年来核心生产设备一直为进口产品所垄断的局面,为中国民族工业争了一口气。这两台机组在沈阳鼓风机厂被简称为"两机",它们是总投资442亿元的大庆石化总厂的年产48万  相似文献   

7.
1998年, 沈阳鼓风机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48万吨乙烯裂解气离心压缩机和丙烯压缩机组, 这是乙烯裂解气离心压缩机组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沈阳鼓风机厂打破了我国乙烯工业二十多年来核心生产设备一直为进口产品所垄断的局面, 为中国民族工业争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8.
正1923年2月,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高举反帝反封的旗帜,为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即"二七"大罢工),使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达到了顶点。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吴佩孚及其爪牙赵继贤对其进行了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之走入低谷,制造惨案的凶手逍遥法外28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伏法认罪。河北省档案馆馆藏的一  相似文献   

9.
<正>在沈阳鼓风机集团,有一位只有初中文化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普通工人,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焊接机壳拼装制造第一人的杨建华。1969年,杨建华怀着青年的理想,来到了沈阳鼓风机厂结构车间。当上工人的杨建华工作认真上进,白天细心观察师傅的操作,学习看图纸、放大样,晚上回到家再把白天学到的东西温习一遍,记扎实了才去睡觉。刚进厂时,一般都是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然而,杨建华却不满足只跟一个师傅学习,稍有空闲,他就到别的师傅那儿"偷艺"。当时,有关铆工的技术书籍非常少。杨建华将从师傅那儿  相似文献   

10.
<正>1969年9月19日,我国铁路第一台自动化养路捣固车在沈阳机车车辆厂研制成功。沈阳机车车辆厂生产的捣固车已在全国各大铁路局投入使用,深受广大筑路工人的欢迎,填补了我国筑路机械的一项空白。铁路线路长时间使用后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形或损坏。为了确保列车安全、平稳、快速运行,延长线路各组成部分的使  相似文献   

11.
<正>1955年,我国第一台1立方米机械工程挖掘机在抚顺重型机器厂研制成功,谱写了我国挖掘机制造史上的辉煌一页。该厂是中国拥有最长建厂历史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曾为新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作出过非凡贡献。抚顺重型机器厂的前身是日本政府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辽阳烟台(今灯塔)修建的为掠夺抚顺煤炭资源服务的机械修配厂,当时工人不足100人,主要从事采煤机械的检修。翌年工厂迁至抚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9月,中国第一套自己制造的以"610"为代表型号的轴承,在瓦房店轴承厂研制成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独立生产轴承的历史,为中国轴承工业的崛起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第一页。瓦房店轴承厂始建于1938年,前身是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瓦房店轴承装配工厂,由日本资本家和社会财团合资筹建,隶属于日本"NTN"轴承制造株式会社旁系会社。1940年1月投产,当时只生产轴承套圈、滚子,保持架和钢球都由日本国内供给。1945年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进驻工厂,将200余台专用轴承设备拆卸运走,1946年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接收了该厂,但未能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正>辽宁是国家最早投资建设起来的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基地之一,辽宁装备制造业自建国后就成为优势产业,相对应的大型相关企业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辽宁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日伪遗留下来的工业老企业进行改建与扩建。一、重型矿山设备制造企业的改扩建辽宁重型矿山设备制造企业的改扩建,主要包括沈阳重型机器厂和沈阳矿山机器厂。沈阳重型机器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制造重型机械主导厂,是当时我国八大重型机器厂之一。其前身是日本住友财团于1937年所建的"满洲住友金  相似文献   

14.
这组蒸汽机车图片是我国摄影家王福春用镜头定格的历史瞬间.展示了我国蒸汽机车曾经的壮丽画面。1952年7月.四方机车车辆厂仿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机车的历史.从而揭开了中国机车制造史上的第一页。到1988年12月21  相似文献   

15.
<正>张邵阳是沈阳手表厂的一位工人技师,他从小徒工干起,仅用两年时间就成为全厂质量标兵。通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刻苦钻研、屡克难关,创造出我国小精尖模具制造史上"三个之最",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十大能工巧匠"称号。1955年张邵阳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76年,从农村抽调回城进入沈阳手表厂工作。进厂后,张邵阳开始跟着师傅做模具钳工。最初,作为新人的张邵阳只能干些零件磨研、修理等枯燥工作,而同时进厂的不少徒工都能独立制作模具,这让张邵阳很是着急,几次向师傅要求制造模具,但  相似文献   

16.
吴兰 《北京档案》2005,(7):40-41
1931年9月18日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从而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采取"绝对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在短时间内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独占殖民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天正集团在制定信息化规划与实施策略时,考虑的更多是企业的个性,因地、因时、因企制宜。众多的温州民营企业家中,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也算是个传奇人物,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把一家几万元钱建立的位于柳市这个小镇的乐清柳市长城变压器厂发展成为中国工业电器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并先后荣获"国家大型企业"、"国家级企业集团"、"中国电气百强企业"、"浙江省质量管理奖"、浙江省"五个一批"骨干企业、浙江省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等荣誉称号,2004年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8位,2005年6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解决管…  相似文献   

18.
<正>沈阳电缆厂曾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电线电缆制造企业,其前身是1937年由日本住友电气、藤仑电线等7家企业共同投资在沈阳兴建的"满洲电线株式会社"。日伪时期的"满洲铁电线"曾拥有职工2380人,但把持技术、管理者多为日本人,而中国人则处于被剥削压榨的底层。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后,电缆厂终于回到了人民怀抱。随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工人们踊跃"献纳器材"、开展"劳动竞  相似文献   

19.
<正>1958年9月26日,大连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时功率为2000马力双节联挂的电传动"巨龙"型干线内燃机车。铁道部机务局发来贺电:"大连机车厂全体职工,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铁路干线用内燃机车。这个成就标志着我国的机械工业开始以现代化的头等装备来武装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巨龙"型内燃机车的试制成功,标志着大连市机车工业由制造蒸汽机车开始向制造内燃机车  相似文献   

20.
<正>上世纪60年代初,年轻的共和国面临暂时经济困难,大量工厂纷纷面临关停的境遇。辽宁作为新中国重要工业基地,不但没有被困难压倒,许多工人还纷纷参加了群众技术协作运动,而这项运动的发起人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吴家柱。吴家柱,1927年出生在辽宁省瓦房店。沈阳解放后,来到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工作。1961年,吴家柱参加沈阳市总工会举办的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班,会上受到毛泽东关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启发,便和一起参会的林海丰、吴大有商最要合作攻关。经过一段时间刻苦钻研,他们将沈阳拖拉机厂手工研磨变成机械研磨,还解决了沈阳气压机厂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