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珊珊 《历史档案》2012,(3):107-1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国家思想的最早探索者,他对"国家"一词的界定经历了戊戌时期、赴日初期及1903年后三次变化。这种变化既有梁启超的思想层面的原因,亦有当时的国际形势与中国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拓者,对中国的体育教育思想就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亮点.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法学家.他对法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留下过三百多万字的法学著述.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是中国最早较系统地接受和介绍欧美近代教育进而体育思想的人,其体育思想和实践也是伴随着维新变法斗争形成和发展的,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民族思想的演变,是个复杂的过程,中国由"传统的"民族主义转变到了"近代的"民族主义.在此期间涌现了一批开路先锋式的民族主义者,梁启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本文拟对清末十余年梁启超的民族思想的演变进行初步探讨. 一、1898年以前:传统的天下主义 这一时期,梁启超的民族思想完全笼罩在传统主义之中,很少受近代民族思潮的冲击.他早期的民族思想的出发点是康有为的以"春秋三世说"为理论核心的"今文学派",主张破除种界,以天下大同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赋予近代图书馆多元的功能,提出了为爱国英雄和著名学者建立"纪念图书馆"的思想。他认为纪念图书馆是纪念馆和通俗图书馆的结合,既可以培养国民公德,又可以开启民智。在新时期,分析、研究梁启超的纪念图书馆思想及其在馆藏建设、经费来源和管理模式方面的经验,对于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梁启超(1873—1929),我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梁启超力主"开启民智"、"教育救国",一直关注于提高国民的知识素养和人格品行,在音乐教育方面,他重视个体音乐素质培养,倡导学校开展声乐训练,为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梁丽英 《大观周刊》2011,(32):26-26
蔡元培终身投入在教育事业中,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女子教育思想,对女子教育在近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蔡元培的女学思想主要有主张设立女子学校,对女子进行教育;女学的设立不是培养贤妻良母,而是培养独立人格的女性。蔡元培对近代“贤妻良母”教育思想进行了扬弃和改造;主张实现女子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将袁崇焕定位为"民族英雄"并以一种独特视角对其功业进行了评价。梁启超对袁崇焕的评价与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及其个人的思想变化息息相关,既是其渴望以己之身力挽时代狂澜的内心表现,也是受到尚武精神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人自古代以来,就有着论政议政的传统。中国近代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国报界王韬、张季鸾、梁启超等报人秉持着"文人论政"的办报思想,这不仅促进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更是成为了我国近代新闻史上十分独特的风景。基于此,以这"三个人"来浅析中国近代报人的"文人论政"思想的定义、嬗变过程、特征以及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作为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康有为齐名,并称"康梁",在近代政治、教育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受梁启超体育思想的影响,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颁行的《癸卯学制》中,将体育作为制度化的学校科目而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0.
李颖 《兰台世界》2008,(9):63-64
以《西学书目表》为例,介绍梁启超近代目录学理论和书目工作实践。梁启超对图书著录内容、图书著录体例、图书分类体系进行了创新,为我国近代目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蔡红 《兰台世界》2012,(33):72-73
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及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详细分析其"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内涵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以期为当今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程露 《大观周刊》2013,(5):275-275
维新变法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第一次人权运动,梁启超作为维新运动的代表人之一,他不但重视人权,更为重视女子权利,尤其是女子的教育权问题,为女子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为中国女子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通过他的教育思想,我们看到今天我国的教育以及男女在各方面是否真的平等?  相似文献   

13.
以<西学书目表>为例,介绍梁启超近代目录学理论和书目工作实践.梁启超对图书著录内容、图书著录体例、图书分类体系进行了创新,为我国近代目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毕云 《兰台世界》2015,(4):124-125
自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派遣驻外公使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外交之门。走出国门的晚清驻外公使对西方国家的普及化教育认识颇深,并认为此举乃为兴国之本;于是他们提出了培养适应时务需求的实学人才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的图书馆观念与近代社会教育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玉红 《图书馆》2007,(5):40-42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其图书馆观念在近代中国具有典型性和开创性。梁启超的图书馆观念可归结为"育才"和"普知"两个方面,这种观念与当时因国家现状而兴起的社会教育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卓越的新闻工作者,"开民智"的新闻思想一直贯穿于其新闻事业的始终。但其"开民智"的新闻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演变。以戊戌变法为分界线,梁启超"开民智"新闻思想的侧重点由前期的"开风气"演变为后期的"倡民权",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思想认知的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中国新闻思想史上的一座重镇。对于他的新闻观,前辈学者已有大量文章论及,但就目前所见,多就新闻而论新闻,少有涉及其新闻思想与社会政治理想之间的深层关系。虽然梁启超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与新闻言论界须臾不可分,但他首先是一个以改造社会、振兴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个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在某种程度上,社会政治理想构成了梁启超新闻思想的根据,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转换,成为他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近代中国,梁启超第一次从社会建构的高度阐述了新闻事业的功能、宗旨与地位,他的新闻思想超越了王韬、郑观应等前驱先路,成为近代中国新闻思想的一个转折。  相似文献   

18.
试论梁启超近代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梁启超近代目录学理论和书目工作实践,阐述其治学之法和为学之道、传播资产阶级文化的目录学思想和方法。认为梁启超通过编撰国学举要书目和新学西学书目、改革图书著录内容、创新图书著录体例、创立全新的图书分类体系,并把书目的社会作用提高到国家自强的政治高度,为我国近代目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他继承了早期维新派的办报主张并吸收借鉴西方新闻理论的成果加以发挥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然而,梁启超把新闻自由和平等民权作为振兴国家的工具,对其作为具体的个人权利也很少提及,忽视了对新闻自由观念自身价值的合理性,因而,梁启超的新闻自由思想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先生不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大力提倡女子也要接受正规的新式学校教育,并且亲身投入实践中去,与志同道合之士创办了不少女子学校。先生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的艰难探索,着实为后来者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