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鲍廷博将《金楼子》刻入《知不足斋丛书》,组织吴骞、朱文藻等人对《金楼子》进行校勘整理,甚至亲自整理.其校勘成果又被《百子全书》本、龙溪精舍校刊本和《丛书集成》本所吸收,促进了《金楼子》的流传,使其在文字质量上远超四库本.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鲍廷博一生酷爱书籍,把毕生的精力全部都用在了搜求天下珍本秘籍和整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上,并且不惜倾其所有刊刻了《知不足斋丛书》,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异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知不足斋丛书·影印说明》解决了该丛书的收书种数、卷数、始刊年及《内廷知不足斋诗》作者等存在歧异的问题,分析了该丛书的特点,治学方法垂范后学;概述了其版本源流,对该丛书的版本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志平 《图书馆杂志》2011,(4):89-91,94
《金楼子》版本可分为一卷本和六卷本两个系统。一卷本实源于宋《绀珠集》,而六卷本中的最早刻本"元至正三年本"源起于四库馆臣的误会,其实是不存在的。鲍廷博、吴骞对《金楼子》做了大量校勘整理工作,留下两部校勘稿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应该引起学者重视。  相似文献   

5.
我国私人藏书、刻书事业在清代发展至鼎盛①,乾嘉时期,江南地区的藏书楼、私人刻坊更是占据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57%)②,其中江苏和浙江两省藏书家数量最多③,可谓"清一代藏书几为江浙所独占"④.除了传统的士人藏书家,商贾也开始斥资进行藏书、刻书活动,他们纷纷利用搜集到的大量珍稀藏书从事刻书活动,成为具有藏书(刻书)家与商贾双重身份的著名士绅. 寓居杭州经商的鲍廷博正是这众多商贾藏书家中的一员.他以"知不足斋"丰富精良的藏书交结江南文人,以献书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嘉奖,以刻印《知不足斋丛书》获得了嘉庆皇帝的青睐和江南士绅的赞许,晚年被赐予了举人名衔.历来学者对鲍廷博和《知不足斋丛书》的研究⑤,多将重点放置在"有功于艺林为甚巨,今夫经之有传注训诂,史之有辩证援据,学问之大者尽于此矣"⑥之上.就算考虑到鲍廷博的商贾身份,大抵不过虽出身徽商,然自学成才,成为著名的学者、文献家,体现了古人"贾而好儒"的特点⑦.  相似文献   

6.
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确实是清代刊刻丛书之冠。它不仅择书精奇,雠校谨严,而且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点,就是:搜奇揽胜到东瀛。这个特点因关系中日文化交流甚巨,不可不专篇介绍之。东瀛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由来尚矣。据记载,早在唐朝,日本就派人到中国留学,而且使者到中国来,还“尽市文籍,泛海以还”(《旧唐书》卷一九九上《日本国传》)。开元时,日本使者粟田真人(按:真人相当中国户部尚书)到中国出使  相似文献   

7.
一清末民初《天演论》版本近日在接触《天演论》时,有机会见到它的几个版本,下面逐一列出。1.清光绪二十四年沔阳庐氏慎始基斋刻本。封面镌"沔阳庐氏慎始基斋刊行",版心镌"慎始基斋丛书",卷末镌"沔阳庐弼校字",十五行三十二字。这是《天演论》最早的版本。2.清光绪二十四年侯官嗜奇精舍据慎始基斋本出了石印本。封面署"光绪戊戌十有一月侯官嗜奇精舍第二次石印本。3.清光绪二十七年上海富文书局石印本。封面署"光绪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季秋华《知不足斋序跋题记》为对象,较全面地论述清代大藏书家、刻书家鲍廷博在长达七十年生涯中的藏书、校刻书事迹,指出鲍氏的序跋题记,不仅反映他藏书、校刻书的历程,更是其收藏、校刻书历程中的人生感悟、心灵独白的流露;不仅是版本目录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乾嘉时代浓厚人文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的300余种丛书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知见录》四部目录书核对后,就四书中未收录的丛书及版本、子目有差异的情况做了校补。  相似文献   

10.
清代藏书家兼出版家鲍廷博秉承"以散为聚"的藏书理念,辨证地处理了"散"与"聚"的关系,所藏之书多为宋元善本,为《四库全书》的编纂提供了大量的底本。他选择藏书中的精品,刊刻成《知不足斋丛书》,为清代丛书事业做出了贡献,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1.
清代藏书家兼出版家鲍廷博秉承"以散为聚"的藏书理念,辨证地处理了"散"与"聚"的关系,所藏之书多为宋元善本,为《四库全书》的编纂提供了大量的底本。他选择藏书中的精品,刊刻成《知不足斋丛书》,为清代丛书事业做出了贡献,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2.
正今本《金楼子·兴王篇》第八条首句云:帝尧,字放勋,一名同成育,陶唐氏,帝喾之子,伊祁姓也。今人陈志平、熊清元《金楼子疏证校注》,兴膳宏《金楼子译注》(未完),许逸民《金楼子校笺》,许德平《金楼子校注》,标点大体同此。然尧"一名同成育"一说,无他文献可征,诸家注释皆付阙如。  相似文献   

13.
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上,典籍的交流无疑是其中繁富而灿烂的篇章。而作为古代文化汇聚和总结的古籍丛书,对于中日典籍交流起了殊可称道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古籍丛书的考究,同时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亦颇有兴趣。本文拟从数部影响较大的丛书入手,来探讨中日典籍交流史上的有关问题。清代鲍廷博辑、鲍志祖续辑的《知不足斋丛书》,计三十集,凡收书二百零七种,是一部以精善著称的大型综合性丛书,在古籍丛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丛书注意收录从东瀛传返故国的中土佚书,如《论语集解义疏》、《古文孝经孔氏传》、《孝经郑注》、《全唐诗逸》等,均颇具参考价值。此乃《知不足斋丛书》的一大特色,也是后人对该丛书给予高度评价的重要缘由之一。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近两年对鲍廷博及其知不足斋刻书的研究,发现知不足斋所刻书籍和各大图书馆所保存的鲍氏知不足斋抄本中记载了不少刻工姓名,但却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因此本文将尽己之所见,在辑录知不足斋所刻诸书和刻书底本中保存的刻工信息的基础上,对鲍廷博刻书的具体状况重加认识,以此彰显刻工在知不足斋刻书中的重要地位,进而推进对清代刻书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离骚集传》为宋代楚辞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关于它的作者,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仅有“宋本重雕,晋陵钱果之集传”这一简单的信息。本文作者在辑佚乐清钱氏家族文献的过程中,发现钱文子佚文《离骚集传序》,得知本书是宋代乐清人钱杲之在叔父永嘉学派后期代表人物钱文子的指导下撰写的,其撰写与刊刻的时间都在南宋庆元年间。本文利用谱谍与有关地方文献,对《离骚集传》作者的里籍家世及学术背景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清代乾嘉时期学者卢文弨的文集已刊行有《抱经堂文集》,但收文不全,散佚颇多。笔者通过整理《抱经堂丛书》和《知不足斋丛书》相关序跋和附录文字,辑得卢文弨佚文六篇,排比并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17.
杭州书志中,以《临安三志》最古,《乾道志》、《淳祜志》宋刻已佚,唯《成淳志》宋刻犹在,极其珍贵,其间迭经名家递藏。丁丙藏本今存南图。《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丁本时有误。抄本七十五卷中,有四十三卷为鲍廷博知不足斋补抄,余则为清初季振宜静思堂所抄。  相似文献   

18.
《知不足斋丛书》是清代私家丛书中收书种类多、底本选择精、校勘质量高的丛书之一.其底本选择的标准主要有:流传既久的钞本;时贤稿本;旧板散亡的刻本;名家校本.  相似文献   

19.
《兰雪集》为宋代女词人张玉娘的词集。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有《兰雪集》抄本一册,为清末上虞罗振常所抄,其源流来自微波榭抄本——知不足斋抄本——小山堂赵氏钞本——顺治中孟称舜刻本。抄录时间早于世间流传的民国九年李之鼎宜秋馆辑刊本,陶氏涉园《託跋廛丛刻》本。二者仔细校对不但在内容上有差异,而且过录了清人孔继涵和鲍廷博的跋语,对研究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清代商人鲍廷博酷爱图籍,他集收藏、校勘、刻印于一身,收藏图书上万卷,内中多宋元精品。四库全书开馆,他拣选宋元善本呈献,受到朝廷的嘉奖。而他用毕生之力刊刻的《知不足斋丛书》,收书广,刊刻精,为清代最有名的大型丛书之一。与一般的私家刻书不同,他的刻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皇帝顾眷的感恩,秉承先志,不是从刻书中获利,而是注重刻书品质,为乾嘉学者服务,创造图书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