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杂剧曾在河南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历来被当地群众喜爱。在今河南辉县褚丘村和洛阳偃师石桥村,百年来流传着关于《西厢记》的故事传说。两地都分别提出有力证据,证明自己是西厢故事的源头所在,而非学界普遍认为的山西永济。然而结合田野调查、地理方志等相关资料研究,上述两地的西厢传说应为元杂剧《西厢记》传播过程中的衍生物。所得结论虽然驳斥了西厢源头的说法,但当地的西厢故事传说却有着较高的传播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曾在河南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历来被当地群众喜爱。在今河南辉县褚丘村和洛阳偃师石桥村,百年来流传着关于《西厢记》的故事传说。两地都分别提出有力证据,证明自己是西厢故事的源头所在,而非学界普遍认为的山西永济。然而结合田野调查、地理方志等相关资料研究,上述两地的西厢传说应为元杂剧《西厢记》传播过程中的衍生物。所得结论虽然驳斥了西厢源头的说法,但当地的西厢故事传说却有着较高的传播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两宋时期,岭南龙母传说影响到了江浙地区,但对山东地区影响较小,到了明清时期,江浙地区龙母信仰衰微,小白龙探母故事从龙母传说中脱胎而出,影响到淮河流域,可能沿着运河进而影响到了山东地区,并对山东秃尾巴老李故事主人公由龙母转变为秃尾龙产生了一定影响;清初由于海禁解除,江、浙、粤渔民把龙母信仰带到了渤海一带,岭南龙母传说与江浙龙母传说合并影响了胶州地区的龙母传说;山东地区秃尾巴老李故事中的"黑龙"之名来自东北地区,黑龙战白龙故事也可能来自东北民间传说。总而言之,山东地区的秃尾巴老李故事是在多重外因影响下产生,又在流传中不断变异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针对"烧梵塔"的起源进行考证,并且讲述了"烧梵塔"的流程以及一些传说故事,随后简单阐述了"烧梵塔"的文化价值,希望能够对相关的研究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前后,特别是从1914年在故宫西华门内浴德堂举行的一次清代文物展览中,首次展出了所谓"香妃戎装画像"后,香妃便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一时有关她的小说、故事和传说不绝于耳,甚至还把她的故事搬上了戏剧舞台.近年来随着电视剧《还珠格格》的热播,"香妃"的形象更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子里,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毕雪飞 《文化遗产》2015,(1):105-111,158
日本七夕传说除了以神话、故事、传说以及中世纪小说的形态传承于世以外,还以祭文的形态传承于高知县等地。七夕祭文通过民间信仰"いざなぎ(Izanagi)流1"得以活态传承至今,每逢七夕行事和病人祈祷时由"太夫(Tayuu)"诵读。从其讲述内容来看,是由日本羽衣故事加难题型故事再结合七夕传说而构成;从祭祀仪式来看,体现了与纺织信仰的结合。集祭祀、祈祷、占卜等仪式为一体的日本"いざなぎ流"民间信仰中的七夕祭文,以"太夫"诵读的方式保存和传承了七夕传说。  相似文献   

7.
黔北地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转战地,留下了丰富的红军传说,包括红军领袖人物的光荣事迹、战斗故事、群众工作等方面。黔北红军故事具有浓厚的地域性、鲜明的时代性以及口头文学性和思想倾向性等特点,对于弘扬红色文化、资政育人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原妙善传说是国内各地妙善故事的母本。自11世纪《香山大悲菩萨传》以碑刻传世以来,从魏晋即已开始的观音由男相转为女相的中国化终于完成。唐宋时中原地区洛阳、汝州佛教的兴盛,也带来这种文化转变的契机。观音妙善传说给予了中国民众巨大的阐释空间,魏晋六朝的文化土壤、文化接受的期待视野、现实社会的巨大干预都是观音信仰中国化不可忽视的因素。妙善传说自诞生之时起,以不同的文本形式在不同地区传播,不时出现文化过滤后的种种选择和变异,具有比较文学流传学的典型特征。从地域文献、民间传说的角度来重新探讨妙善传说,无疑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天霞 《视听》2018,(6):77-79
《美姐》是由郝杰执导、葛夏编剧的电影,被许多观众称为中国版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部电影面世后广受好评,豆瓣评分达7.8分。本文试图从影像分析和艺术价值观察两个维度来探讨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解构电影镜头呈现的故事,探索导演镜头画面背后的深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西藏史籍中的木雅王占卜传说的内容进行了考察,通过与敦煌变文及相关汉文典籍中同类情节的比较,并结合对该故事所隐含的文化观念的分析,可以确认其源于汉族故事。而这一故事在西藏的流传显然得益于唐代以来以敦煌为代表的河西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1.
一湾浅浅的海峡,连接起东西两岸。海的故事,山的故事,传说的故事,还有今天的故事。走遍海峡西岸,一起感受八闽大地的悠悠历史和沧桑巨变。两岸媒体携手,共同印证割不断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和法缘。西岸行,两岸情。  相似文献   

12.
游仙是道教对于仙境传说的一个传统叙述题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亦包含了不少此类题材的故事。由于是成书于佛道已渐有合流现象时期,加上作者精通佛道的优势,使其游仙故事出现了佛光僧影,在传承前人的叙述模式中,又出现了自己创造性的情节设计。本文通过游入方式与仙境时空描写的变异,兼看仙境与佛教渗入,论述其世俗化的趋势与兼容并蓄的杂性,看出其创作艺术才华,突出《杂俎》文学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贵州境内流传着许多关于武侯丞相到过贵州的故事、武侯在贵州的遗迹、以武侯命名的地名和物名、祭祀武侯的祠堂,传说最广也显得最有依据的是武侯在楚敖山即今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境内与慕胯夷人君长妥阿哲结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没有“鬼”。一切关于“鬼”的故事和传说,都源自人们的想象。——题前  相似文献   

15.
口述历史可以区分为口头传说、个人叙述和口述历史。阿拉斯加大学的比尔·施奈德在重树档案形象项目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中指出:"口头传说包括人们都讲的那些故事,那些他们普遍都知道的,而且认为是很重要的,应当传授给子孙后代的。而个人叙述是一些个别人讲述他们的经  相似文献   

16.
黄勇 《兰台世界》2008,(2):58-59
因为上古人民常常沿用本氏族的历史名称来传说故事,造成了“共工”名称在从女娲到禹的上古史中频繁出现,共工氏族历史不断被神话化,以至于与后来的鲧混淆。  相似文献   

17.
于淼  孙忠一 《中国新闻周刊》2007,(10):I0013-I0014
棕榈泉之所以闻名于世,源自一个如传说般美好的故事……棕榈泉,最初只是一个坐落在美国南加州的风景优美的沙漠小镇。当时一位美国富豪麦卡伦的儿子身患重病,为了给儿  相似文献   

18.
"白罗衫"是唐代以迄清末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故事,被多种戏曲剧种改编为剧本,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通过对该故事溯源,深入探讨其文化内涵,以及从传说到民间剧本的演化路径,从而展现胶东地区茂腔传承和创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白龙马是取经五圣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它在故事中的形象也和其他四圣一样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并最终定型的动态过程。一方面,它肇始于取经中对马的实际需求,萌芽于胡翁换马、策杖西行的逸闻,嗣后又与"白马驮经"的传说相结合,使得至迟在宋代,白马参与取经便得以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取经故事在发展中又不断融入印度作孽龙、护法龙的传说,龙的出现也成为取经中的常态。随着唐宋以降取经故事本身的不断神化,元代之际又合龙、马二者为一,而以龙属马身的形态出现;最终于明中期经文人的加工而更具艺术魅力,完成了白龙马形象的塑造。探究白龙马形象的演化,有助于理清西游记故事各主要形象的流变及其与整体故事演化的关系,还可以为《西游记》的佚本探测、简繁之辨等版本、成书研究提供侧面观照。  相似文献   

20.
2009年7月秦皇岛广播电视台影视中心出品的动漫作品《中华小岳云1》在央视热播;2009年12月《中华小岳云1》的续集《中华小岳云2》赶制完成,也在中央台播出;2010年9月秦皇岛广播电视台影视中心再传喜讯.根据中国四大传说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长城改编的动画片《秦皇岛的传说》在央视播出,并获得国家广电部推选的全国30部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