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探索,勇于改革,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一、学生自己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1.自评。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如,每上完一堂课,我们就让学生反思:“这堂课我学会了什么?怎么学的?”“我明白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惑?”“我有什么好的建议?”另外,我们还鼓…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为了更好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目的,我反复思考,不断探讨,积极改进课堂评价方式。一、自评促反思反思对于学生学习上的成长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自评机会,让学生口头描绘本节课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习惯,找出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弥补。例如:“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明白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学到了什么本领…  相似文献   

3.
根据制图课的性质和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一、绪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一课.学生总是带着极大的好奇心上第一堂课的,他们总想通过这堂课弄明白“什么是机械图”、“作用是什么”、“应该怎样学”,我就紧紧  相似文献   

4.
第一部曲:“这堂课你想学 到些什么?” ——自定目标意 识的培养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此,我把“今天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改为“这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例如,教学《季度和旬的认识》时,揭示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到什么?”短暂思考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季度和旬?”有的说:“我想知道季度和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也  相似文献   

5.
听课评课要多关注学生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关注学生的"学"呢?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这堂课我应该"学什么";其次应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该"怎么学";再次应该让学生明白"学得怎样",形成自主评价的能力和习惯。如果学生本人知道了每节课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学得怎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习惯将大大增强,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肯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教学的成功,有很多标志:学生信赖你,领导夸奖你,家长欢迎你,同行赞许你……这是外部标志;45分钟一堂课,你究竟给了学生什么,学生从你的课上获得了什么……这是内部标志。后者,语文教师自己心里最清楚,最明白。45分钟,转瞬即逝,还称不上“弹指一挥间”,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时光流逝,你教给了学生哪些知识,发掘了学生哪些潜质?学生提高了哪些能力,获得了哪些方法乃至规律?扪心自问,经常反思,在我看来,此乃语文教师的成功之道:教前备课固然重要,教后小结、比较、提炼、积累更不可忽视。45分钟后思考课上的“成败得失”,留下一点“教余笔墨…  相似文献   

7.
我是主张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就是对“教什么”的回答。“教什么”,就一堂具体的课来说,可分出三个层面,相应地转化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教师在这堂课里想教什么?第二,教师在这堂课里实际在教什么,教了什么?第三,学生在这堂课里实际在学什么,学了什么?要全面地探讨这三个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更阔大的背景,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建议语文教师重点关注两个关联:第一,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联;第二,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语文教师在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之间,普遍地存在着阻…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业务学习时,我有幸观看了徐州大马路小学邹凯老师执教的《赶海》录像。其中邹老师对学生的一句问话:“老师说明白了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乍一听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可仔细一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老师说明白了吗?”是教者对自己的要求。如果学生没听明白,那当然是老师没说清楚,或者没提醒学生听,老师可以重说。这充分体现了教者对学生的尊重。“大家听清楚了吗?”或者“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这往往是教者对学生提出的质问,我已经说清楚了,你什么原因没听清楚?虽然也可以重说,但责备已很明显。学生就是没听清楚,也不…  相似文献   

9.
2000年11月我听了一堂课题为&;lt;两位数乘两位数&;gt;的小学计算课,任课的是朱乐平老师.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我不懂“等语言,如:“我不懂,你能说得更清楚些吗?““我还是不明白,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我错了,谢谢同学们的帮助.“朱老师为什么频频使用这样的语言呢?我认为,这些语言的后面体现了朱老师先进的教学观和教学理念.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很清楚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下面我来谈谈这堂课的语言特色,即为什么朱老师在课堂上说那么多“我不懂“.……  相似文献   

10.
我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自始至终向学生提问题,甚至这堂课该讲什么,也通过学生的口说出来,形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课后他告诉我他是在尝试进行“问题教学”。 这是问题教学吗?当然不是。 问题教学离不开“问题”,但提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政治特级教师陈杰生老师说过:“一堂课,你是在重视知识,还是重视思维?成功的一堂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教懂学生如何去学会知识。”这句话让我想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所谓教学,应在于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记后,留下的那部分东西。之前我对“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是什么意思似懂非懂,但经过那么多年的教学,现在明白了。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我有幸聆听了龙岗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孙春成老师执教的古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后反思,孙春成老师的这堂课,切中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盲点--如何进行初中诗歌教学.对于古诗词教学,我一直处于懵懂之中:教什么?怎么教?在盲人摸象的探索中,我不知道我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又真正从我的教学中学到了什么.而孙老师的示范课,恰...  相似文献   

13.
参加几次评课,发现肯定一堂课用得最多的词是“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透彻”等,似乎“讲得明白”成了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尺。“讲得明白”就真的好吗?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和家长眼中,我是一个“好”学生,可是,老师总是问我:“你怎么总是和坏学生搅在一起?”我不明白“坏”的定义是什么。不喜欢课本,喜欢一些“野书”叫“坏”?成绩不好,但体育好叫“坏”?略有“暴力”  相似文献   

15.
参加几次评课,发现肯定一堂课用最多的词是“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彻”等,似乎“讲得明白”成了一堂课成与否的标尺。“讲得明白”就真的好吗?“讲得明白”重在一个“讲”字。然,教师处于核心地位,成了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是表演者,课堂是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课本剧”的“群众演员”。这是师生关系的本末倒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所以,不能用“讲”来传授知识,而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获得知识,这是评课应有的正确导向。“讲得明白”落在一个“明白”上。“明…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普通的德育工作者,我常常这样反思:在一生的教学生涯中,我能够为这个社会贡献什么?在一个周期的教学任务结束之后,除了能让学生有个理想的考试成绩,我给学生还留下了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在学生的成长旅途上,我是曾经的一个“路标”、一盏“明灯”,还是一粒“尘埃”?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师们在反思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时,都喜欢大谈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反馈、学生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而把一堂课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东西——教学目标给忽略了,忘记了“‘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所以笔者认为,造成目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设定的课堂教学目标还不够明确。也就是说,许多教师经常不明白一堂语文课究竟应教给学生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效果”让我们平心静气地想一想,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教学效果的。一堂课结束了,它的效果如何?我们总会很自然地想到:学生该掌握一些什么?掌握了什么?譬如一堂语文课,学生经过这堂课的学习,识了该识的字,懂了该懂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反思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刻反省的品质。这种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我是怎样做的”,而是从理念的高度反省。教师的实践反思实际上体现为一系列的反问: 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是否符合教育的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我采取的策略解决问题了吗?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20.
第一部曲:“这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   --自定目标意识的培养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此,我把“今天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改为“这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