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服装产业逐渐与世界接轨。鉴于我国已是纺织服装出口的大国,服装标签上的英语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对服装标签上的英译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在翻译方法、句法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后总结服装标签上的翻译方法及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施艳婷  饶萍 《英语广场》2023,(23):32-35
现今,国内大部分科技文本翻译研究均以国外学者提出的翻译理论为指导,缺乏以国内本土翻译理论为基础开展的研究。英汉互译实质上是汉藏语系语言与印欧语系语言之间的对译,国外的翻译理论研究大多基于印欧语系内部的翻译实践,若学者运用这些翻译理论来指导汉语与英语之间的翻译实践,不免有些牵强。故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了完善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实践,本文旨在全译理论指导下,以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纺织专业英语》一书为例探析纺织科技文本汉译方法,以期为纺织科技文本翻译提供翻译新思路,进而推动全译理论体系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目的当然也会影响翻译过程,决定翻译策略。广告翻译应在目的论的指引下,更加明确翻译本质和翻译目的,结合特定国家的特色习俗、价值观、社会背景等因素,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广告目的语在内容上的忠实性、形式上的吸引性和文化情感上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浙江外向型企业网站汉英翻译问题入手,剖析译者在翻译原则认知上的问题、翻译策略选择上的误区和译者与翻译委托人缺乏必要的沟通等问题,并从翻译委托人对翻译服务的认识、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企业求助目标市场的本地化行业等宏观层面探讨在提升翻译服务基础上,提高网站的国际化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94):5-6
"云"时代资源瞬息万变、信息过载的新时代,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翻译教学与外语系学生传统的以文学翻译为主的翻译教学区分开来,如何避开信息迷航,在翻译教学和翻译操作上快速捕捉信息,即时地组织、重构在线和离线资源使之模块化,使相似的翻译任务在流程和操作规则上实现标准化、模式化,培养速学、高效、广博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出现了新的翻译高潮,而这次翻译高潮无论是在规模上、质量上,还是在对我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上,都是前所未有,而且无与伦比的。本文就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的翻译来浅析一些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代外国文学翻译发生在西学东渐、救亡图存的背景之下,翻译主体是知识界精英,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高度的文化觉悟,为外国文学翻译人才培养带来诸多启示。回顾历史反思现在,外国文学翻译教学应注重文化觉悟导向,在宏观规划上深化国情教育、切合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培养目标、改进培养模式;在微观教学上,引导学生从文化的维度思考翻译活动,并在翻译实训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充分利用翻译前辈留下的翻译序跋,研究他们的文化觉悟及翻译经验。  相似文献   

8.
邓慧爱  刘敏 《现代语文》2009,(12):133-134
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诗歌翻译历来被翻译界争论较多。通过对两个在诗歌翻译上取得巨大成就的诗人兼译者——许渊冲和庞德的译文比较,得出诗歌翻译不仅仅需要我们在单个字词上下功夫琢磨,也要考虑到意境、美学、读者等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汉英公示语翻译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揭示了公示语汉英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各种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在语言和非语言层次上做出恰当的顺应。从Verschueren顺应论的视角来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语言层次上的顺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词汇、句法、语体特征三方面在语言层次上做出顺应。  相似文献   

10.
历代翻译大家、翻译理论家皆对翻译原则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使我国翻译事业从不完全意义上的翻译到完全意义上的翻译。本文在列述历代名家对我国翻译事业贡献的基础上,对“忠实、通顺”这一原则的合理性及其应包涵的内容和内在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一、《科技翻译》教材现状课程若想上的生动有趣,必须有好的教材作为指导。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科技翻译》教材主要都是针对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这些书不论是在内容上、实用性上、还是编写形式上都不适用于高职高专层次的教学需要。首先,在内容上,目前的《科技翻译》教材侧重于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教学,教材中所选用的翻译实例涉及的专业领域过于宽范,往往包含了化工、机械、医药、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翻译不仅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而且  相似文献   

12.
《新潮》的翻译文学较为明显地体现出了五四时期翻译文学旨趣的转变及新的译介观的形成,那就是:在翻译方法上主张白话直译、在作品选择上突出名著意识、在社会功用上注重作品的现实意义。《新潮》翻译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主体性是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之一。翻译主体研究是一个包括作者、译者和读者甚至还包括出版者等在内的主体系统。它不仅体现在译者主体与作者主体的关系上,而且体现在译者主体与读者主体的关系上。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至隋唐的佛经翻译以及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之所以出现了两个翻译高潮,在翻译的主体性关系中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将从翻译研究的主体性出发,着重分析当时各翻译主体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10):F0002-F0002
孟昭光先生1945年生于天津,大专学历,毕业于天津纺织职工大学染织美术系。1966年从事染织设计工作,多次获部级、市级、局级奖励,作品在法兰克福博览会上获奖。作品“松鹤图”、“枫叶”、“线的构成设计”,“博览会流行色及款式的趋势”分别在《中国纺织美术》等刊物发表。五个设计作品在《纺织图案集锦》上发表。出席全国纺织设计工作会并获“纺织部优秀设计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津贴并予以表彰。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鲁迅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翻译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自己的关于翻译的独特看法。从鲁迅翻译活动开始的原因,到所采取的翻译方法、翻译作品的选择、翻译的目的,多方面探讨鲁迅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6.
维新运动时期,中国翻译活动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不论是在翻译主体、翻译内容还是在翻译目的、翻译选材上,都较之于以前有较大的变化。本文把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基于译者的翻译内在动力,针对翻译选材的变化做一个分析,找出选材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并提出对翻译研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翻译都是一项极其古老的活动。事实上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语言的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两个原始部落间的关系,从势不两立到相互友善,无不有赖于语言和思想的交流,有赖于相互理解,有赖于翻译。今天的翻译,无论在规模、范围上,还是在质量、水平上,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史无前例的。作为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先导力量和与世界沟通的桥梁,翻译的作用愈发突出。  相似文献   

18.
孙丰果 《考试周刊》2008,(11):44-45
从明末清初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翻译史上出现了两次翻译高潮,即科技翻译高潮和西学翻译高潮.它们在翻译形式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也在延续时间、译者队伍、著述情况及翻译主张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张景华 《文教资料》2006,(27):161-162
梁启超和胡适都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翻译思想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希望通过翻译推动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在翻译的主题上,他们都注意翻译与改写的结合运用;在文体上都提倡通过翻译推动白话文的滥觞;在佛经翻译的研究上都强调翻译对中国文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为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的选择性活动。在翻译富含独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医方剂名称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努力做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使译文在语言上忠实原语,在文化上跨越障碍,在交际上传递信息,更好地适应两种语言的翻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