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调整改革高等教育结构体制步伐明显加快,合并办校,布局调整,削减专业,搞得有声有色,但这种改革还趋于保守。今后10至15年应首先解决三方面问题:对现有的国有高校实行经费分类制投向,改变投入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大力扶持和发展民办和私立高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社区)教育。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与管理体制改革要同步进行才能取得成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重新建立社会、政府、高校三之间的关系,借  相似文献   

2.
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府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经历2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支持不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其关系到民办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政府的支持不力主要表现在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定位不明,有关法制不够健全,“公助”不力,宏观管理不善等四个方面.对此,本文加以详细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条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关系的和谐应该成为二者关系的“实然”,但政治、制度、管理乃至经济层面的诸多元素影响了这一关系的达成。在教育实践中,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控制与被控制的局面。这一扭曲的关系不为我们所推崇和认同,也与我们所要建构的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应然关系相悖。依我们的理解。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应然关系应被建构为“契约关系”、“合作关系”与“监督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产权体制变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高等教育产权体制变革 ,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通过高等教育产权多元化理顺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 ;建立以产权制度创新为突破口 ,实现高等教育产权多元化 ;重构高等教育产权结构 ,对部分高等院校实行“股份制”;优化高校法人治理结构 ,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改制是高等教育走出困境的出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与当前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必须改变体制才能走出困境。高等学校可以考虑将30%的大学改制为“国有、民办、公助”的大学。这样国家可减少投资76亿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上海等大城市可率先改制试点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与外部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多元互动之中,普遍存在的是高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服务、促进与引领的基本关系;尤为重要的是还存在着一个稳定的主导机制——自组织机制,即高等教育的运行发展应按照其内在的逻辑与规律自组织地进行.高等教育相对独立是其自组织机制的前提条件,外界干预应以不破坏其自组织机制为前提,而维护这种自组织机制最根本在于一种合理化的社会机制保障.在高等教育的内部运行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民主型的管理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7.
卢鑫 《教育与职业》2007,(30):23-25
我国传统理念下的民办高等教育运行体制,多倾向于以政府为单一管理主体、以自上而下的控制为单一管理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公共行政领域中的治理理论,则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其倡导的多元治理、协商对话、共同参与、利益共享等核心价值,能够使我国的民办教育体制在政府、市场机制、高校自身及社会中介组织等各方的共同参与下和谐、有序地运行,最终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服务性产业化是将服务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的产业化、规模化相结合的一种发展战略,通过坚持高校“去行政化”、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推进高等教育机构的社会化服务等路径,寻求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创新性发展模式。实践中可从明确政府管辖权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法律界限、加速民办高等教育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等方面,构建支持高等教育向服务性产业化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艰苦探索的历程,也是一个改革创新的历程。在诸多创新中,特别重要的是关系全局发展的体制创新。一、在实践中,创立了民办高等教育新的管理体制。民办高等教育在体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同国办体制比较它有显著的区别和创新1.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无论是条条办学,还是块块办学,其前提都是国家投资办学。条条办学是国家通过部门和行业投资办学,块块办学是国家通过地方政府投资办学。办学体制本质上是一样的,即国家投资。政府办学的体制。而民办高等教育是非政府举办者出资或筹资于社会办学。属民…  相似文献   

10.
论高等教育对现代社会的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前高等教育在适应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制约和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它突出表现在,高等教育的适应主体的单一性,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缺少必要的中介,以及高等教育适应社会时单一的资源约束机制。鉴于高等教育和社会改革和发展对这种适应所提出的新的挑战,建议在高等教育适应体制的改革中,应该建立具有政府和高等学校这种双重的适应主体,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有中介的联系,以及“资源约束”和“需求约束”这种双重约束等特征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产权体制变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实现高等教育产权体制变革.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通过高等教育产权多元化理顺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建立以产权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实现高等教育产权多元化;重构高等教育产权结构,对部分高等院校实行“股份制”;优化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考察和研究建国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剖析了高等教育的两大主题——增长与公平、政府调控与院校自主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呈现.研究发现,高等教育的增长与公平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高等教育公平的正义目标更多地取决于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市场体制也不必然带来高校组织的自主权,一个国家管制的垄断市场机制可能不仅会在系统内制造组织间的不平等,而且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制度环境,其制度因素的投放甚至会损害高校组织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治理的视角探讨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责任的内涵,强调政府在管理民办高等教育中的宏观协调者和监督者角色,提出了政府的主要责任是主导并构建民办高等教育的多中心网络治理模式,在政府、民办高校、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间形成平等对话、相互协调、上下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的根本责任在于维护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及其在与公立高校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性,从而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最后,笔者提出了具体实现以上政府责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显著标志.为了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进而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我们必须构建大学、政府与市场三者之间良好的生态关系.国际经验表明,问责制是构建大学、政府与市场之间生态关系的一种有效机制.而问责制的顺利实施则需要明晰大学、政府与市场各自的权责,以及完善自身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院校的现状还很难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每年只能招收100余万大学生,大多数学校经费拮据,设备陈旧,办学条件较差,教师队伍不稳,潜力挖掘不出来,这种状况是由于高等学校至今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运行,体制单一,机制不活,没有进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造成的。因此,高等教育要走出困境,不能仅依靠国家增加投资,而必须改革体制、转变机制,将一部分大学转制为“国有、民办、公助”的民办大学,这样才能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高等教育要抓住机遇,走出困境高等教育如何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6.
政府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原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是一种复杂的实践活动,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可抑制和阻碍之。因此,为达到扶持的目的,在扶持过程中主体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综观我国政府扶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实际,笔者认为在扶持过程中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全面性原则   对于民办高等教育,我国政府虽已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扶持”的方针,但长期以来实际并没有制定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明确、具体及有效的举措。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政府缺乏一个鲜明的符合实际的扶持观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认证制度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质量保障制度在高等教育内部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政府的关系中具有多重功能.在高等教育内部,认证制度为高等教育市场提供了基本的标准,对市场的自由竞争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认证制度又是一种内在的统一协调力量,使地方分权管理的美国高等教育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协调一致应对来自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各种挑战.在与政府的关系中,认证制度是一种政府管理的重要媒介,也是对政府管理的一种制衡.认证制度与政府之间既有联合合作的一面,又有对抗抵制的一面.在与社会的关系中,认证制度成为高等教育向社会传递信息之窗,同时也是社会公众参与高等教育管理之门.社会则需要认证制度提供关于院校和专业的信息,也通过认证制度参与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等教育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以下简称民办高教)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比重逐渐增大,质量不断提高,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近年来公办高校的持续大规模扩招、公办高校民营机制独立学院的大量出现,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9.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一般认为,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机制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在公共财政方面的支出。本文利用博弈论分析地方政府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偏好行为,这种分权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迅速,但没有增加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西方国家通行的两种机制在中国不能发挥作用,地方政府标尺竞争的压力使得财政支出重点放在物质资本投入上,从而减少人力资本的投入。同时,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管制降低了地方政府对公办高等教育的激励。  相似文献   

20.
规模扩张、层次提升以及法律政策调整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步入转型期的主要动力因素,民办高等教育在此期间必须协调好转型过程中的质与量、学校与政府以及公办与民办之间的矛盾关系,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治理范式为目标,加强市场调节机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转型来实现民办高等教育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