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宦官作为皇权附庸的"变态群体",对历史的影响几乎乏善可陈,他们恃恩擅权,影响政府运行。然而,在专制集权进一步发展的宋代,却没有出现严重宦官乱政现象,究其原因,宋代"共治天下"的治国之策对宦官干政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从"共治天下"这个角度探索南宋官僚群体对宦官干政的抑制情况,利于了解宋代"共治天下"的政治选择及官僚群体主体地位的显现,把握政治运行的转变和治理思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东汉宦官专权,唐朝宦官视皇帝为掌上玩物,明代更有大宦官王振、魏忠贤等为非作歹、祸国殃民,清家的李莲英助纣为虐……但是,宦官中也不乏对历史有贡献的好人。发明造纸术的蔡伦、大航海家郑和都是人所熟知的典型。而对黄怀信则比较陌生。 黄怀信是北宋神宗时的一名宦官。北宋初年,两浙向皇上献了一艘龙船,长约60多米,非常豪华。后来,由于年代久了,船底多处损坏。想把它修好,因为太大,在水中无法  相似文献   

3.
北宋宦官问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学名家柴德赓发表《宋宦官参预军事考》,已是50年前的往事。此后,宋代宦官问题,很少有人问津。人们偶尔涉及这个问题,有的采用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奄宦上》里的见解:“奄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因无已”,认为宋代宦官问题同汉、唐一样严重;有的沿袭近人蔡东藩在《宋史演义》中的论断:宋代“抑制宦官,没有奄祸”,甚至将此说引申为宋代宦官与政治无关。两种说法截然相反,究竟谁是谁非?有宋一代到底有无所谓“奄祸”,其原因又何在?本文试图略加辨析,范围限于北宋时期。  相似文献   

4.
宦官略论     
宦官,随着帝王制的产生而产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天下分合不定,皇权时张时驰,宦官亦随之升沉浮降,或专权弄柄,威福海内,或钳制于人,卑躬曲膝。历史告诉我们:宦官一旦大权在握,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往往飞扬跋扈,凌尊欺卑,表现出剥削阶级阴险残忍的本性。他们的活动,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盛衰兴亡,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本文拟就宦官制度的演变,宦官专权的原因及其作用等几个问题,谈些个人浅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5.
明代宦官崇佛风气十分浓厚 ,其中以京城宦官最具代表性。他们广泛参与兴建寺院 ,供养僧人、违例度僧以及各种佛事活动中 ,并且组织养老义会 ,许多宦官死后也葬在寺院内。对宦官与寺院兴修的关系和宦官与寺院宗教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梳理 ,并分析了引发宦官群体崇佛的种种特殊原因 ,指出明代宦官的大规模的崇佛建寺 ,使佛教势力不断发展和膨胀 ,对明代历史进程产生了不能忽视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代宦官擅权,多任朝廷要职,在明与朝鲜的外交中,宦使亦占据了很大地位,产生过举足轻重之影响。本文在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分析明王朝不同时期宦官外交之情况,并探讨宦官外交鼎盛局面产生之原因,对宦官使节在朝鲜活动行为进行归纳,以尽可能地对明与朝鲜外交中的宦官群体有一番整体而独立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明代宦官崇佛风气十分浓厚,其中以京城宦官最具代表性。他们广泛参与共建寺院,供养僧人,违例度僧以及各种佛事活动中,并且组织养老义会,许多宦官死后也葬在寺院内.对宦官与寺院共修的关系和宦官与寺院宗教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引发宦官群体崇佛的种种特殊原因,指出明代宦官的大规模的崇佛建寺,使佛教势力不断发展和膨胀,对明代历史进程产生了不能忽视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北宋前期词在发展中深受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地域性不平衡的特点。北宋前三朝政治环境中对南方士人的歧视排斥,限制了南方词人的成长,词坛一度消沉萎顿。真宗后期和仁宗朝词坛开始勃兴,则与南方士子精英大量进入北宋政权和文坛密切相关。北宋前期,南方、北方词人作品风格总体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分野。随着北宋前期词人仕宦经历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北宋末年诗人,因党派和学术关系差异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一个是宫廷诗人群体,一个是元祜后学诗人群体。宫廷诗人的作品充满了骄淫、奢靡、浮夸的气息;元祜后学诗人的创作则表现得内敛、冷寂,充满失望的情调;二者在本质上都表现了末世诗人的颓废,是北宋末年诗人的主要和普遍的心态。同时,在酷烈的党禁中,元祜后学诗人虽流露出较强的畏祸心理,但并不是他们的主要心态。  相似文献   

10.
朱瞻基是明代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期间,实行德政治国,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进一步强大,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仁宣之治"。但是,朱瞻基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宣德朝也存在一些弊政,尤其在处理宦官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他提高宦官地位,赋予宦官批红权,设置镇守中官等,致使宦官势力空前猖獗,无意中为宦官干政提供了保障。他对造成明代的"宦祸"负有很大责任。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的契丹归明人是指归附北宋的辽国人。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安置措施既受到归明人出身背景的影响,也受到北宋与辽国关系的影响。赐与田宅是安置契丹归明人最普遍的措施;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后代实行恩荫政策,归明人子孙在恩荫制度下可以继续享有录官、赐田等优惠政策,表明了北宋对契丹归明人政策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乌要答赞谟是不入《金史》列传并且很少见载于《金史》的一个金代前期的重要人物,他是金朝出使辽及北宋的最重要使节。他在出命名中折冲樽俎,为金灭辽和北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的结局却很不幸,这也是金朝残酪的宫廷政治斗争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13.
矿冶业在宋代汀州的产业结构中占居重要地位。汀州在五代时期已经开始一定规模的矿业开发,北宋汀州矿业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元丰前是汀州矿业开发的兴盛期,首要原因在于大批北方流民进入汀州,人稠地狭,不得不从土地资源之外寻求新的经济来源,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其提供了绝好的物质基础。因而北宋汀州矿冶业成为支柱产业。但从仁宗朝开始就已经出现兴废不常的现象,南宋时汀州矿冶业处于没落阶段,失去支柱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14.
宋朝士大夫主张厉行法治,倡导“以法治国”,用法律手段来维护统治、稳定秩序,并且在法治实践的诸多领域中自觉践履、身体力行,为宋朝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明代宫廷中有为数众多的宦官来自于少数民族和外国,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明代与周边民族地区和国家的密切交往。宦官政治的背景下,这部分宦官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影响也颇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6.
宋代金陵怀古词是自唐代金陵怀古诗之后,形成的独立文学题材。北宋金陵怀古词在抒情方式上承接唐人的审美情趣,其现实情怀以忧世为特征在词中得以确立,格调含蓄而温婉;至南宋,金陵怀古词的写作多与时局相关联,其情怀更加注重批判现实,词写强烈的个人情绪,格调因伤时愤世而愁郁沉痛。  相似文献   

17.
赵宋一代,共有包括理学诗派在内的11个诗派。由于北宋与南宋表现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使致这两个时期诗派诞生与形成的原因也就各有所别。北宋立国之初,由于其典章制度、文化学术等方面均与李唐关系密切,因而"宗唐"的文学史现实,即催生了活跃于这一时期的诸诗派。而南宋诸诗派,因"靖康耻"等时局的重要变化而形成。介入两宋之间的理学诗派,则是因传统儒学一变而为"道家"的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18.
北宋党争在士人词中的表现没有诗、文那么明显,但也是审视北宋词文学发展、士人词风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因素。北宋党争大致分为三个演进阶段。仁宗朝党争初起,士大夫的染指使词摆脱了晚唐以来的艳情遗风,士人词走向抒写个人性情的雅化道路;神宗朝新旧两党围绕变法的党争愈发激烈,苏轼词记录个人心路历程,有诗化的自传倾向,开士大夫词的新风;哲宗朝党争激化,卷入政治漩涡的士人在党争、文祸的双重压力面前,常借词之深幽隐约抒发颇具个性的士人胸怀。党争促使士人词风实现了抒写个人性情的重要变化,也促使士大夫词最终走向"自是一家"的正统文学殿堂。  相似文献   

19.
宋代既是中国"瓷的时代",又是中国禅宗的鼎盛时期。文章运用禅宗美学的独特视角对宋代青白瓷的釉色、造型、装饰等方面进行解读,认为禅宗的现象"空"观、"顿悟"、"自性"、"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闻声悟道,见色明心"等思想是形成宋代青白瓷空灵挺秀、清丽淡雅、含蓄隽永的独特风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北宋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厢坊制的确立,使各项公共事务的政府管理职能得以加强。在中央工部所属都水监下,设置了街道司、河渠司、沟河司等机构,与各级地方官府共同管理着所在城市的水陆交通。在东京开封府,就体现在对城市街道,居民饮水、沟渠排水,以及城市环境和各种肉食资源的维护与管理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