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英语词义变化和认知转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转喻是在同一认知模型的不同范畴之间的一种替代,体现的是邻近性和突显性。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探究转喻在词义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能力,在汉语动词名词化的过程中,转喻具有极强的解释力。用认知语法分析,动词名词化中的转指就是概念转喻这一认知能力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以过程来转喻过程中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3.
刘则平 《考试周刊》2011,(26):37-38
转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对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转喻的定义、普遍性、认知运作机制等的解读,并结合语言现象,探讨转喻在语义理解中的几种运用方式,从而可以发现转喻对语言习得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能力,在汉语动词名词化的过程中,转喻具有极强的解释力。用认知语法分析,动词名词化中的转指就是概念转喻这一认知能力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以过程来转喻过程中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对"转喻"的界定都是指语言概念的转换,主要发挥着修辞的作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转喻"的理解弥补了传统语言学中对"转喻"了解的局限,而是从语言识别的角度对转喻进行研究,从中可以明确,转喻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作为认知机制存在的。本论文针对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转喻分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认知活动。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理论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英语饮食词语的语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韦希杰 《文教资料》2020,(1):28-29,5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转喻理论出发,分析蕴藏在吴伟业诗歌《临淮老妓行》中的转喻,指出转喻认知机制在诗歌意义解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毅 《海外英语》2012,(1):187-188
李白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转喻,转喻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巧妙,而且也是诗人认识和思考事物的一种方式。Lakoff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在转喻的生成和理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文在此基础上对李白诗歌中五种转喻模式的翻译进行分析,探讨认知模式下古典诗歌的翻译技巧,突出认知因素在翻译中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转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全文首先论述了转喻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转喻的认知本质作了系统的分析,最后用关联理论中的语用推理对转喻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了剖析。笔者认为,转喻使用与隐喻一样,都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话语的结果,从关联理论的视域看来,转喻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而采取的一种方式。转喻的认知意义可以通过语用推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转喻研究,主要有转喻的本质、转喻和隐喻的相互关系、转喻与间接言语行为、转喻在语用推理中的作用和语法转喻等5个方面,对国内外的转喻认知研究进行简要的回顾与评述,对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与转喻同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和转喻不再仅仅是语言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和推理过程,渗透到了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本丈从认知功能角度出发,分析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日常说话、思维和行动的一种方式。转喻不仅具有指称功能,而且具有解释功能,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语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根据转喻的认知机制和心理特点来解读,可以发现高级英语课本中有丰富的转喻语料,可以培养学生的转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转喻是委婉语的一个重要构成方式。从认知视域而言,委婉语是一种概念化的转喻。委婉语的转喻认知理据是以邻近性为基础、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内进行认知操作并具有凸显性和隐藏性。委婉语转喻生成机制包括语音语调转喻、词汇转喻、语法转喻、语用转喻以及非言语手段与言语手段交互使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不少认知语言学家对转喻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转喻一种深层次的认知思维方式。大量研究证明,转喻理论会触发人们的联想,是一种比隐喻更明显的思维方式。本文主要对转喻应用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理解概念转喻理论的属性,增加阅读兴趣,更好地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名词动用的实质是受转喻促动的,隐喻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选取名词动用的实例从隐喻、转喻的角度阐释其深层机制,旨在将认知理论成果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促进名词动用的习得。按以转喻为主和隐喻、转喻共同作用生成的名词动用对实例分类阐释,以转喻为主的名词动用下分八小类以揭示其转喻理据,对隐喻、转喻共同作用生成的名词动用分来源于转喻的隐喻映现、基于名词隐喻义的转喻和基于转喻机制的隐喻延伸三类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16.
与隐喻的翻译研究相比,转喻翻译的研究少之又少。传统的转喻翻译研究将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具有其局限性,而从认知语言学理想化认知模式的角度看转喻翻译为我们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理想化认知模式作为重要的认知手段,在现代翻译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理想化认知模式下转喻的分析来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从而为翻译活动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Al-Sharafi 从符号学角度研究转喻、语篇的本质,提出了转喻、语篇的本质模式,并总结了人类认知中的知识结构:框架、图式、脚本、场景。在此基础上,形成转喻语篇理论:语篇是语言形式、语篇认知和语篇环境在转喻操作下动态作用的产物,语篇连贯就是在三者互相作用的转喻操作中形成的。奥巴马获胜演讲就体现了这一创新性理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基于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从始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主要具有解释作用。转喻是基于"邻近"或"凸显"关系之上的,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分析汉语"眉"的隐喻义和转喻义,进一步证实隐喻和转喻是一种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和转喻及其对词义发展所起的作用。文首先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隐喻和转喻及其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指出词语意义的发展以度义项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是由隐喻、转喻使然,最后。探讨了隐喻、转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义学认为概念转喻是思维、认知推理的方式,在语言使用中具有普遍性。体验性是转喻具有跨语言可译性的认知基础,"语言-认知-世界"的多重互动和谐原则是概念转喻翻译的总体认知原则。研究提出三条转喻翻译的认知语义策略:(1)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建立转喻认知图式,实现创造性的翻译;(2)把转喻翻译看作是一个双重认知过程,传达准确的文化意义;(3)转喻翻译要在目标语中找到概念和形式的统一,实现源语和目标语认知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