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现状的分析:喜忧参半 到目前为止,全国大学出版社共计103家,其中有4家主办单位已合并,但出版社还未完成合并.大学出版社除了作为我国大学出版社前身的于1902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出版部外,50年代初建立的人民大学出版社是第一家,之后又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其余的都相继建立于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大学出版社在我国的出版业中已从原来的补充地位逐步转向主体地位,成为一支重要方面军,一支不可忽视的充满活力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2.
现在,出版社的企业化转制已经成为定局.转制第一步可能是把出版社改为国有独资企业,先转制后改制,最终还是要把出版社改成股权多元化的公司.这肯定是个趋势,但我理解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部署,出版社的企业化转制将先试点,然后再逐步展开,实际操作需要等国家正式来安排.但是在正确理解国家改革的方针、政策精神的前提下,我觉得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出版社可以先行一步,现在尝试着去做,即在转制之前就可以做.谁先做了谁先受益.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出版社已基本上完成了转企改制的工作.但是,从"事业单位"到"企业法人"这一形式的转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出版社转企改制之后,全国出版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更大挑战.出版社如何尽快转变观念、制定战略、完善机制,以实现科学发展,逐步把企业做强做大,是一个十分现实和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出版社改制后首要问题是按照企业的运营规则去规范自己的管理,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核算体系.出版社的财务核算长期以来不尽严谨,经营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坏账和税务风险一直困扰着出版社发展.本文就出版社广义上的应收账款核算现状和应收账款风险进行了分析,从技术、财务、操作和管理层面提出了规范管理,规避经营风险的理念和手段,并就坏账的处理和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2001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就出版社的管理提出:"在体制上,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根据出版行业的特点,逐步建立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微观组织和运行结构.在机制上,要以转变经营机制为突破口,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完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对出版社的管理而言,这是一个进一步向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的全新提法和全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晓明 《今传媒》2016,(9):166-168
艺术类出版社由于本身受众和图书选题的限制,在国内出版市场中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但从整体图书市场的发展来看,读者对艺术类图书的需求量正在逐年提高。近几年,随着版权贸易的大规模开展,国内出版社对版权运营的概念逐渐加强,版权已逐步纳入出版社的资产管理,并成为提升出版社实力的重要部分。本文从艺术类出版社开展版权贸易的意义、优势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环境下利用版权贸易进行出版社转型的方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到法国访问,拜访过一些出版社,比如伽利玛、拉鲁思、塞伊.开始对这些出版社的情况并不了解.有次我说自己所在的出版社是家老社,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对方不动声色地说,我们也有200年的历史.我一听十分尴尬.为了不致再出现这种局面,以后每去一家,都要请当地朋友先详细介绍有关情况.当时我就想,应该有人编一本这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8.
毛鹏 《编辑之友》1991,(6):33-35
80年代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出版社(据有关部门统计已达到90%左右)已经从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随后它们都逐步走向经济独立、自负盈亏的道路。我国出版社转变体制之后性质有无改变?出版社性质和体制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出版社性质和体制的问题可以说是出版业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当前重要的现实问题。通过讨论逐步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当前治理整顿和深化出版改革,建立和健全出版社的新体制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大学出版社党建工作的根本遵循。大学出版社党建工作强化“两个全面”应按照党管出版原则,理顺“两个全面”管理体制;建立和落实党的领导与出版社公司治理相统一制度,加强党建与出版业务融合;夯实出版社基层党支部党建基础,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出版社发展的关键.国内高校出版社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各高校出版社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致命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出版社已拥有一批非学校编制的人事代理制人才队伍,这些人才是出版社未来发展的希望.如何留住他们中的优秀人才同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高校出版社队伍中来,是每个高校出版社亟待考虑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约定俗成的特殊性,出版社对国有新华书店系统普遍采取发货后3个月托收的"先货后款"的赊销形式.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一做法也逐步扩大到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书店.赊销使得出版社的应收账款逐年增加,有的情况下其增长幅度甚至大于收入的增长幅度,从而降低了出版社资金的利用效果,影响了出版社的资产质量,增加了出版社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2.
郭瑛 《出版经济》2001,(6):34-34
近几年,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出版社已由过去单一的生产型企业逐步转变为生产经营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强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对出版社的要求。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会计控制渗入到出版社经营管理方方面面,它是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召开了高等学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对未来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动员和部署,确立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等19家出版社转制为企业.2008年,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再次确定62家大学出版社启动体制改革工作.至此,尚未启动转企改制工作的大学出版社仅有十几家,可以说,大学出版社的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在绝大多数出版社中逐步开展.为保证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的质量,少走弯路,在充分尊重各大学出版社创造性的同时.教育部及时制定了<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规范>,确保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的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4.
金辉 《出版经济》2000,(6):56-58
随着信息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管理的应用越来越来普及,出版行业也不例外,从编辑加工,出版印制、图书发行、财务核算到业务管理等各个部门和环节都逐步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些颇具实力的出版社已经实现了网络化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程度越来越深.出版社应善于借力,逐步加快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的步伐.本文从读者的视角出发,以出版社的网站论坛、豆瓣、微博和微信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出版社应用社会化媒体的具体情况,从而探究互联网时代出版社挖掘利用大数据资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图书出版逐步向产业化发展,走集团化经营的道路,图书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原有地域垄断体制将逐渐被打破。如何抵御外来侵入与竞争,如何增强晋版图书抗风险能力,这是摆在我省各出版社面前的现实问题。当前从中央到各省都在研究思考这个战略问题,我省也应及早着手准备。目前我省8家出版社发展很不平衡,3家出版社经济实力强,1家居中,4家出版社经济实力弱。特别是后4家出版社几年来都是负债经营,亏损经营。有的负债率高达100%以上,已达到破产标准;有的靠出版局补贴维持生存。这些单位只能维持简单再…  相似文献   

17.
人员安置是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最重要、最关键、最敏感的问题.试点高校出版社在劳动人事关系处理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改制后的出版社壮大了实力.按照转企改制中劳动人事关系的处理原则,结合新时期高校出版社的现状.就高校出版社转制后如何正确处理劳动人事关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杨卫 《出版经济》2001,(1):21-22
对于教育类出版社而言,教辅图书的出版可谓是"立社之本".原因是中小学教材与教辅图书的出版,往往是教育类出版社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是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然而随着出版分工逐步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过渡,以及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辅读物出版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成为教育出版社无法回避的挑战.教辅读物要推陈出新,出版社也要进行图书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只有以这样的思路不断推进改革,才能确保出版社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才能为出版社带来经济增长的源源动力.  相似文献   

19.
位于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珞珈山麓的武汉大学出版社,是京外大学出版社中惟一的一家优秀出版社。 该社从贷款20万元人民币创业,在艰苦的条件下,经过十几年奋斗,发展成为具有图书、音像与电子三项出版权的实力比较雄厚的综合出版单位。在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后,于1998年12月被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优秀出版社。 该社发展的突出特色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管理机制 武大出版社认为,健全的管理机制,对出版社各项工作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必须深化改革,建立人才管理机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  相似文献   

20.
周百义 《出版科学》2007,15(5):13-16
以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无限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最严峻的挑战.拥有多重优势的国际出版商,以及国内一批拥有技术优势的IT企业、通信企业和技术开发商抢占了先机.这给传统出版社带来巨大考验,虽然国内许多大出版集团或出版社已逐步介入数字出版领域,但很少能形成自己的赢利模式.本文立足于现实,分析了国内广大中小型出版社在数字出版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