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职院校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主要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专业实践管理制度、健全的考核和奖惩机制等保障措施,构建有利于人才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确保建设一支能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培育高技能人才、支撑新时代我国经济产业发展和参与全球产业竞争需求的保障。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是指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发展逻辑的引领下,通过各种专业持续发展机制的支持,促使其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与综合从教素质等渐进性、持续性提升的过程,覆盖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全阶段。目前,师资来源多样化与素质差异化导致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个性化,成为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起点的总体特点。面对因新工业革命推进过程中对于高技能人才内在素质要求升级所带来的挑战,高职院校教师有效专业发展策略的探寻,首先需基于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起点和归宿的整体表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澄清专业发展的行动逻辑。继而通过完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内涵要义、构建常态化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以及开辟多样化和个性化专业发展路径等保障机制,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性。  相似文献   

3.
从对双师型素质教师的理解入手,确定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定位,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为例,从帮助和督促教师制定双师素质提升计划、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科研服务与实践技能培训、从生产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制定利于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的政策等方面,提出加强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体育作为学生必修课程,“双师型”教师无疑是体育专业教师素质提高的目标。本文对江苏省10所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教师进行了基本情况、技能等级、继续教育、社会服务等四方面的调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偏低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高职"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从教师个人和学校环境两个层面,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职"双师型"教师"导、学、做、评"专业自主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院校在加快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建立相关考核评价机制,以此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阐述建设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意义,提出发展性考核评价方法的原则及"双师型"教师队伍评价考核体系,从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四个一级指标和多个二级指标对"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7.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以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以化工专业"双师型"教师为例,分别从高职院校为什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化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高职院校怎样成功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要发展兼职教师,加大支持力度培养专职教师,提高外贸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学校和外贸企业建立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等促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建设一支熟悉企业整体工作流程,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必要性,应遵循的原则及取得的实质性成效进行了深入阐述,进一步说明下企业锻炼实践对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专业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标准建设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与愿违的是,相关的专业标准建设滞后,导致专职教师来源普教化、兼职教师聘任弱势化、"双师型"标准无共识、教师专业发展被动化、教师实践能力较薄弱。为此,要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专业性和教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操作性和导向性相统一的原则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技术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等5个维度,构建涵盖25个领域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标准框架,从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就业率不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对该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技能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高职国贸专业群,主要以培养“懂业务、精制单、通流程”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当前高职国贸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双师型”教师队伍技能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素质不高、“双师型”师资建设投入不足的困境。因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理论知识渊博、专业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群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高职院校要实行“引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策略,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国贸专业群的兼职教师,这样专兼结合,改善高职教师的技能结构,同时鼓励国贸专业群的专业教师下企业,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还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教师激励等相关制度,以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通过校企合作和学生顶岗实习,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也能够实现他们高质量就业。因此,顶岗实习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顶岗实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一些策略促进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如让学生了解企业,精心选择实习岗位,加强教育和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探索。针对高职教育起步时间晚,高职学生素质整体下降,专业英语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提出应该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合理高效的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措施:构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其自身素质;精心选好教材,以利于专业英语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英语专业教师培训;改革高职院校期末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5.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围绕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多方位对接,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经过几年的实践,学院办学实力增强,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实现了技能竞赛成绩提升和学院外强辐射效应增强的"双赢"效应。  相似文献   

16.
聂茸 《辽宁高职学报》2013,(10):86-87,91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英语课的年轻教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缺乏专业意识,但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却很丰富;而老教师,理论与实践运用自如,但网络多媒体技术掌握却不得心应手,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颇多。为此,提出基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培训模式---“2R+C”模式,使教师不仅成为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策略的培训者、学习进度的监控者、学习困难的鼓励者、学习效果的评估者。  相似文献   

17.
杨静 《辽宁高职学报》2014,(1):24-25,58
目前高职报关专业单证技能培养教学模式不足主要体现在校内教师队伍职业实践能力较弱,而弥补这一不足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报关专业单证技能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即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合作完成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构建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从组建企业导师队伍、建立企业导师管理考核评价相关管理制度、确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创新实践学生单证技能的考核评价方式等入手,能切实提升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单证技能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突出人才的专业技能,完成这个任务必须依靠从事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主要从双师型的内涵、建设的途经、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论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群体的生存状态、心理健康状态、执教状态等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单纯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提升学校的硬件条件,对专业课教师设置高标准的严格要求,却相对忽视了对教师职业生涯及其心理行为变化的关注。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人口学变量分析,对高职专业课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表现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校内综合实训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但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而且也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