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起过非常重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种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就不能有革命形势的到来;农民如果不积极参加革命,革命的胜利也就难以想象。因此,在讲授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史时,除了阐明城市人民运动外,也要分析农民运动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否则,就不能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史。革命前的法国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虽然已经成熟,可是它还没有成为法国社会生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英国以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只是有利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而给农民带来了灾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土地法既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废除了一切封建义务,又使农民得到土地。因此,英国的这种做法与法国相比,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其实,英国采取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符合当时英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的选择,并不存在保守性。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建立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是由英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的。14、15世纪以来,英国传统手工业制呢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工场手工业中最X发达的部门…  相似文献   

3.
日本明治维新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主要是政府扶助资产阶级的确立,但垄断资产阶级是封建贵族转化而来的;战后日本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其特点是肢解垄断资本,消除其封建性和封闭性;两次改革虽逞消除封建势力由不彻底到比较彻底的趋势,但其基点是建立在剥夺劳动人民之上的。  相似文献   

4.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在清教运动的掩饰下发动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清教运动实质上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舆论和组织准备的思想运动。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法国的资产阶级是一个人员庞杂并且不断发展的阶层。这个阶层大致可以分为大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他们以平民的出身与贵族不同,又以追求能体现自己品位的生活方式区别于劳动阶级。经济上,资产阶级牢牢地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政治上逐渐进入到国家的统治集团;其生活方式、工作态度、休闲娱乐也都成为当时的时尚,成为其它阶层学习模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1848年法国革命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矛盾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工农大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的矛盾,有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此外还有各个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等等.这样一种复杂的阶级矛盾,反映在革命过程中的阶级斗争,也就显得异常复杂,一时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一道进行二月革命,一时无  相似文献   

7.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地主之间妥协的产物。它既不同于美国推翻英国殖民地统治后建立起来的联邦共和制,也不同于法国资产阶级“获得完全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民主共和制,具有更大的局限性。它保存了诸如世袭君主制、贵族院,陈腐的选举制、封建特权、裙带关系,国教等大量的封建残余,造成了许多社会弊端,严重地影响了英国的近代化进程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六世纪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是世界史上光辉夺目的英雄史篇。1524年初,德国西南部和图林根的贫苦农民不堪封建压迫,率先起义,迅速扩展到其它地区。一年后,农民战争席卷全国三分之二地区,从上莱茵、蒂罗尔至法兰克尼亚、图林根和萨克森,约有十万以上农民还有大批城市市民、平民和作为无产阶级前身的矿工参加了这场战争。起义农民所到之处,战胜了地方封建官厅,  相似文献   

9.
试论马丁·路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最先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成为欧洲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恩格斯认为德意志和欧洲其它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三次大的决战中的第一次。宗教改革运动是以市民阶级为领导的,以农民和城市平民为主力,在宗教外壳下所进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改革运动。由于马丁·路德代表的是市民阶级和刚产生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以在宗教改革的斗争过程中,随着运  相似文献   

10.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革命。革命的目的是要在英国确立资产阶级政权,使它适合于已经产生并且得到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是这个革命的领导者;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是这个革命的主力。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保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是革命的领导者?为什么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是革命的主力?这就要看一看革命前英国的阶级关系和透过这阶级关系反映出来的斗争形势。英国资产阶级的起源英国的资产阶级起源很  相似文献   

11.
俄国立宪民主党是俄国自由资产阶级的主要政党之一,它是在俄国自由主义反对派运动发展的基础上成立的。还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一些卷入资本主义关系中的贵族代表人物中就产生了自由主义改良的思想,并逐渐形成了自由主义反对派。他们企图用改良的、同沙皇制度妥协的途径来废除农奴制度。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些有利  相似文献   

12.
一 法国大革命从1789年7月至1794年7月经历了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专政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个不断深化的革命进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从攻破巴土底狱以来,平民曾不得不为资产者完成种种工作,如果平民在7月14日、10月5日—6日、直至9月2日等等不进行干预,旧制度每一次都会战胜资产阶级,同宫廷结成的同盟就会把革命镇压上去;可见,只是这些平民把革命完成了”索布尔也指出:法国“革命前进的飞翼就是这些中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群众”。正是这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性,使法国大革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方面,同法国革命进程密切相连的人民运动,使之带上明显的民主革命性质,“这些平民在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中加进了它原来没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内部各派别在革命中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并同人民群众一道把革命继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英国封建地租由劳役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对英国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指出这一转变导致了农奴制的解体、农民两极分化的加剧以及封建贵族的衰落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乡绅的兴起。  相似文献   

14.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这样一种革命,它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贵族和地主阶级统治的革命,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革命.革命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一般说来,这种革命是发生在垄断前的资本主义时代;个别国家里发生的这种革命,总是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种革命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  相似文献   

15.
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文学的高潮。它最初形成、繁荣于法国,后在其它一些土要国家蔓延、播扬。由于这种文学在理论导向上和创作实践中推崇古代,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典范,故有古典主义文学之称。古典主义文学是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中央专制王权妥协的产物,也是资产阶级借助王权的实力同封建贵族进行较量的工具,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  相似文献   

16.
法国大革命中 ,1793年 6月 ,雅各宾派执政后 ,颁布土地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小块土地所有制 ,从而改变了农民对社会其他阶级的关系。由于给予农民实际利益的是资产阶级而不是无产阶级 ,加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致使农民阶级在之后的法国政局演变中 ,始终站在资产阶级一边 ,不能与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进行斗争 ,这给法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各国所经历的资产阶级革命中,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最彻底;资产阶级在革命前所作的舆论准备,也以法国为最充分.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在革命前为反对宗教神学权威,反对封建专制,做了许多工作,从而在法国兴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这一运动不仅在法国,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古代罗马贵族(Patricii)阶级的起源及其成分问题,是早期罗马史上一个极其重要而被资产阶级史学家歪曲了的问题。资产阶级史学家从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有意地抹杀了罗马氏族内部阶级分化的事实,而把全体罗马人民(Populus Romanus)都称为贵族,因而把罗马早期的阶级斗争——贵族与平民的斗争简单化了。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史学家如尼布尔、朗格、蒙森和史密慈等人都抱着同样的见解,认为全部罗马人民均为贵族,而贵族的起源似乎只是因为他们具有罗马氏族的血统以及他们为了和非罗马人——平民的斗争。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者这种错误的论断,曾受到了十九世纪美国民主主义者、“沿着自己的道路”自发地达到了唯物史观的著名学者摩尔根的批判。后者的批判意见,并且得到了恩格斯的认可。但是摩尔根的见解并没有为一般资产阶级学者所接受;而恩格斯的指示也没有为我们很好地注意;因而在  相似文献   

19.
11—14世纪,英国封建体制渐趋完善,在这一大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城市特权具有明显的封建属性。这种特权根植于教俗贵族的政治意图或财政危机,是以金钱为代价的贵族特权的一种割舍;城市特权是封建贵族特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贵族特权的等级性和排外性。城市通过这种特权来履行其封臣义务,完成在封建体制下作为地方统治单位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20.
司汤达的作品《红与黑》通过主人公于连·索黑尔的个人奋斗经历,反映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的社会生活。从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斗争、于连的奋斗目标、思想性格、生命历程以及爱情这几个方面分析作品的题目与内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