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志刚 《新闻窗》2009,(4):32-33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闻出版也由纸媒出版物扩展为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一个全新的出版形态让人目不暇接。报纸作为直接影响公众的传播载体,最早实现了网络化。采编工作只需在电脑上操作就可完成,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照排、校对工序。实现了报纸快捷迅速出版。然而,随着采编出版方式的变化,校对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用计算机校对软件辅助部分人工校对之后,文字校对工作由“校异同”向“校是非”转变。校对工作的编辑功能化趋势明显,对校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谈谈校对     
谈谈校对张鹏涛1校对的源起《辞海》对“校对”一词解释为:“①报刊、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②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世界大百科辞典》对于“校对”的解释为:“在字义上为比较订正之意。普通校对系主...  相似文献   

3.
快速发展的出版行业需要高素质的校对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出好书、出精品,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编校人才队伍。编校工作,编辑是基础,校对是关键。编辑加工和校对改错是两个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环节,是图书编校质量的保障。其中,校对环节需要专业校对人员审查编辑加工中的疏漏以及改正排版中的错误。校对的质量高低,往往直接决定着出版物的品质,决定着出版社的声誉,甚至会影响整个出版业的社会形象。为了加速出版事业的发展,为了向读者、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出版物,必须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校对人才队伍。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其不应该只是过去所提的“文字把关”,而应该是“全面把关”。特…  相似文献   

4.
付印样的校对,是校对程序中的最后一关,也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項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談談报紙校对付印工作中的一些休会。我們现在常用的付印技法是“点校法”。“点校”分两种:一种是用毛笔尖逐字点着校对,一种是把笔管倒过来釘个大头針逐字点着校对。“笔点”墨迹斑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校”的解释为“订正”,“校对”则有三个义项,分别是1.核对是否符合标准;2.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3.做校对工作的人。古人有“校雠”一说。即“校勘”。“雠”就是“校对字”的意思。有意思的是,“雠”又同“仇”,颇有视出版物中的错误为仇敌之意,必要将其消灭。校对工作发展到现在,  相似文献   

6.
校对工作是出版物编校质量把关的最终环节,校对质量关系到出版物质量的高低,在出版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对工作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探讨。一、思想上高度认识校对工作的重要性质量是出版社生存的基础。我们常说要提高出版物的编  相似文献   

7.
“校学相长”和校对质疑●孙雷我从事文物考古出版物的校对工作,在校对工作中,穷年累月接触的,多是令我感到艰涩的、枯燥的、有时是毛骨悚然的文和图。经受了不少的难,也忍受了许多的苦。但是,在一个很长时间里,业务能力却停留在“忠实于原稿”的“校异同”水平上。...  相似文献   

8.
建立出版管理机制的若干要求孙培镜建立出版工作诸多机制,有其共同要求。这些共同要求,似可用“正”、“强”、“全”、“灵”、“大”、“高”六个字来概括。试分述如一、正:目标要正。以校对工作为例,建立机制必须以培养校对人才、提高出版物质量、贯彻“二为”方针...  相似文献   

9.
谈谈校对     
张鹏涛 《编辑学报》1994,6(3):141-144
1 校对的源起 《辞海》对“校对”一词解释为:“报刊、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 《世界大百科辞典》对于“校对”的解释为:“在字义上为比较订正之意。普通校对系主指活版工程中,为使组版适正,将打出的校正样张与原稿对照,订正上面的倒空、误字、漏字、误排、格式上的错误,以及原稿上的错误。原稿在原则上做为根本,依原稿订正乃为  相似文献   

10.
刘敏 《出版与印刷》2013,(1):39-41,46
<正>出版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之一。在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大出版单位越来越重视出版物的质量。出版物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校对工作的质量,编辑校对工作在出版物的整个出版过程中居于中心关键的地位。编辑校对工作的各个环节,如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校对等对出版物质  相似文献   

11.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日益提高,激光照排系统逐步取代了铅字排版,我国出版物的生产过程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这一切确实给出版物的作者、编辑、印制者和读者带来诸多的方便和快捷。当我国出版行业迎接“电脑时代”到来的时候,一场校对工作的深刻危机也正在一天天向我们逼近。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文录入方式的多样化,许多作者已经采取了磁盘投稿方式,原稿磁盘化后,校对何去何从,成为出版界的热点问题。编辑是否可以代替校对,是否可以重新回到编校合一的时代?现代校对是编、校分工后出版物生产环节中的一道独立程序…  相似文献   

12.
国家出版局制定的《出版社工作条例》二十一条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的错漏,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规定的校次,不能任意减少。”这三句话,既有基本任务的规定,又有进一步的要求,还有措施保证。这是校对工作经验准确的、概括的总结。校对工作是直接关系出版物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一部内容、  相似文献   

13.
校对,顾名思义,是比较正确地订正错误。校对工作始终是新闻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校对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随着电子出版技术的广泛运用,校对工作理应加快变革,原始的机械校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校对人员应该超越“校对错”的圈子,树立“校是非”的观念。 相对于理性校法而言,机械校法是指校对人员在力求忠于原稿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对大小样认真检验和核查的过程。它具有缜密性,严肃性,而不是照葫芦画瓢。之所以称之为机械校对,缘于忠实原稿这一校对准则。原稿中的明显错字漏字应当改正,但是原稿中文字运用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清楚、时间是否准确、有无语病、有无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和内容,有无前后矛盾的现象等,就不是校对职责以内的事情了。但如果校对人员能及时发现这些  相似文献   

14.
"现代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对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质量.可以说,校对攸关出版物之质量.然而,校对又是一件十分繁琐、需要极其小心谨慎、来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的工作.尽管许多同仁对此可谓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然而,能做到完全消灭差错的校对少而又少--这是由校对工作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校对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报刊和图书出版物的声誉。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出版物质量下降,有的甚至到了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的程度,其中相当一部分差错与校对人员未能有效地把关有直接关系。因此,应当改变那种重编辑设计,轻校对管理的旧观念,从思想上对校对工作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校对工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周倩芸 《编辑学刊》2016,(4):101-103
当前美术类出版物校对功能已由校"异同"走向校"是非",因而校对方法也随之转变,为此考验校对主体眼力的时代已经来临。本文试图阐述校对工作不再是简单劳动,而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集学识性、文字性、技术性、专业性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校对眼力的具备是当前提高美术类出版物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出版工作的重点向“优质、高效”转移,出版界对校对工作在保障出版物编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已达成共识,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校对队伍就成为当下出版社发展的工作重点.然而,如果增加专职校对的编制,势必会增加出版社的经济负担.因此,发展外校力量,建立一支相对稳定、训练有素的社外校对队伍,以此来弥补出版社专业校对力量的不足,就成为当下出版社校对工作发展的重点.因此,如何发展并做好外校管理,就成为新时期校对管理人员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分项校对法在识别编排规范性错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吴红艳  颜巧元 《编辑学报》2005,17(5):341-341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质量是构成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校对的最终目的在于消灭出版物中一切可能发生的错误与缺陷,从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科技期刊中公式、符号多,符号著录又有不同的文种、上角下角、正体斜体,相当复杂,因此,对校对工作的要求就更加严格[2].科技期刊要走向世界,编排的标准化规范化是一大举措[3].<护理学杂志>由编辑人员兼做校对工作,常规进行3次校对及1次印前审读.笔者将分项校对法作为常规校对的补充,发现对识别编排规范性错误收效甚好.  相似文献   

19.
校对分类与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物的规格、开本、版式。装帧、校对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出版物质量。”制定校对规范是贯彻落实《出版管理条例》,提高出版界整体编校水平,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的迫切需要。要建立校对规范,就必须对校对对象进行分类,找出每一类校对对象的特点和规律,然后才能确定其准则。建立校对规范以校对分类为基础。不对杂乱无章的校对对象进行归纳、分类,校对规范也难以形成。这也是文化作品虽早于工业产品数千年,却至今未建立校对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校对按对象分为九类:1.版式校对许多人校对只注…  相似文献   

20.
王任叔与校对工作江达飞多年来,出版物的差错率居高不下,个中原因颇为复杂,并非只是校对一个环节出的问题,然而书刊疏于校对,校对本身质量不高,却也是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恢复我国出版界历来重视校对工作的传统,健全校对质量的保障体制,应是值得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