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有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学生的学习是渐进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如果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讲解有关内容,则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掌握这些知识。  相似文献   

2.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的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表达自己的心声,自然课堂师生对话也就如小溪流水般自然、顺畅.  相似文献   

3.
德国一位学者打过这么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盐之于汤,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新课程凸现教学的情境性,强调回归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验,把知识内化为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  相似文献   

5.
张雪 《宁夏教育》2011,(11):48-48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将知识融入情境中犹如盐融入汤中,才能被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相关背景。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正>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教学情景,犹如美味而富有营养的汤.知识亦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那么,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呢?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只有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的心路历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德国一位学者曾有过一个精辟的比方: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若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间将15克盐全部吃掉了。  相似文献   

9.
车淑珍 《辅导员》2009,(20):49-49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的学习环境。要使教学情境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德国的一位学者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咽下,但若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相似文献   

10.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深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笔者认为,政治教学要接近学生的实际,创设扣人心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有位德国学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让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如果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痛快地玩、快乐地活动,他们就能很轻松自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将  相似文献   

12.
<正>德国一位著名学者曾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数学如盐,故事如汤。数学最本质的特点是它的抽象性,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更枯燥、更难以理解、更令人生畏。故事以它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故事更是情有独钟。如何让学生不惧怕数学的"冰冷外表",快  相似文献   

13.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在很多孩子看来,数学课很无趣,甚至有些枯燥,然而,如果能以富有情趣的数学故事来呈现问题情境、诠释方法策略、演绎数学思想,学生一定会乐意地思考。融人故事的数学问题,就是一碗美味可口的汤!  相似文献   

14.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让你吃下,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15.
袁莉娜 《考试周刊》2013,(96):67-67
<正>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6.
杨强 《辽宁教育》2012,(15):93-94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若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却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笑纳。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导入情境的创设,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思",从而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7.
德国一位学者曾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  相似文献   

18.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人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或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成为我们教师教学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盐之于汤。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  相似文献   

20.
施鲁燕 《成才之路》2012,(18):54-54
"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