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  相似文献   

2.
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本身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微笑着面对生活,先要踏实地生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生活中有失败与成功。《傅雷家书》中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  相似文献   

3.
二毛 《成才之路》2009,(13):I0001-I0001
当我们碰到低潮时,会不会有人来拍拍我们肩膀,给我们打气呢?说实话,当你碰到低潮时,看你好戏的人多,真正能为你打气的人少。看不得别人好是人的天性,因此你也不必对人性的这种现象慨叹。或许你的老师、长辈会为你打气,但他们也没法子天天拍你肩膀。  相似文献   

4.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1954年10月2日,傅雷在给儿子傅聪的信中写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5.
当朋友有烦恼向我们倾诉时,我们会先耐心倾听安慰,顾及情面,不会直接指出问题所在。当孩子有了委屈向他最亲近、最可依靠的父母倾诉的时候,我们却像个高高在上的大法官,去裁定谁对谁错,孩子没有获得理解和安慰,却挟来一顿批评指正,怎能不抵触呢?  相似文献   

6.
小班幼儿周一特别爱哭 ,老师常常哄他们 :“别哭 ,别哭 ,你爸妈会早点来接你……”有的老师哄烦了 ,于脆来硬的 ,但他们依然哭个不停 ,甚至哭声越来越大。回忆我们小时候 ,有时离开父母 ,环境又不熟悉 ,也掉过眼泪或大叫两声 ,这是一种必要的缓解。既然哭是一种缓解 ,我们为什么却要求孩子们强忍住不哭呢?所以我值班时 ,孩子想哭 ,我总是抱一抱他们 ,说 :“老师抱抱 ,想哭你就哭吧……”随着孩子情绪的发泄及注意力的转移 ,哭声就会渐渐停止 ,有的孩子还会因奇怪你让他哭而马上中止哭声。大家不妨试试这个办法不要让孩子强忍眼泪@赵俊玲…  相似文献   

7.
葡萄     
“先生,我吃了一串葡萄。”“什么?你为什么要吃葡萄?为什么不吃别的什么呢?为什么要在这时候吃?吃葡萄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吃那玩意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完全不知道。”“愚人!你会为你的无知遭殃,而且还会连累别人。你仅仅知道吃,干吗不去思索一下你的行为呢?你知道事情的起因和后果吗?那会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你也不去想想吗?”“不,我不能照你所说的那样去做。我只能告诉你:葡萄是甜的,胜过蜜糖;是酸的,赛过柠檬;是紫色的,比皇帝的大袍还美丽!”“愚人,你知道的只有这些吗?”“是的,先生!为了这些东西,已…  相似文献   

8.
在噩梦魔王的领地醒来时,我发现自己躺在一座被黑烟笼罩的小岛上。我成功了!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个苍老而急切的声音:“孩子!孩子!听见我说话了吗?”“你是谁?”我向四周望去。没有人。“我是海利尔啊!”“海利尔?”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还活着?”“是的,孩子,我还活着!噩梦魔王被人放出来了,我就在他的旁边,被绑在绞刑架上。”我一下子跳了起来:“快告诉我,怎样才能救你?我在岛上,周围全是浑浊的湖水!”“听着孩子!那是天鹅湖!勇敢地走到湖里,会有人帮你的……”海利尔的声音忽然停住了,紧接着,传来一阵…  相似文献   

9.
现在让我们简单地讨论一下青春期的情绪特点。1.情绪的周期性情绪通常是从高潮到低潮,然后又回到高潮……如此循环往复。“我的天啊!”你或许会说,“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当你沮丧、不快乐、忧郁的时候,当所有的事情都乱了套、生活似乎没有任何意义的时候,你只需要坚持几天一切就会过去。沮丧不会长时间地持续下去,你周围的环境会改变,太阳会重新升起来。或迟或早,你会在清晨醒来的时候,高呼你还活着。你会从床上一跃而起,对着小鸟吹口哨,向花儿招手,并且整天哼唱着:“我真快乐,我真快乐……”但是,我必须警告你,这种好的感觉不会持续…  相似文献   

10.
刘艳 《家庭教育》2006,(11X):52-53
孩子属于谁?当向我们的家长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家长也许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孩子是我们生的,我们养的,自然是属于我们的,不然,孩子还属于谁?”在我国,父母通常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于是会忙着帮孩子解决这个,处理那个,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做,你不应该那样做。但如果我们问美国家长同样的一个问题,也许就会得到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于是美国的家长会抱着宽容的态度,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尝试,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编按]  相似文献   

11.
哈哈广场     
《初中生之友》2014,(9):56-56
刚才打车,司机问我听歌不。我说听听吧。结果没想到这家伙给我唱了一路。这货唱到兴起时还自言自语地喊着:“掌声在哪里?”随后按了几下喇叭。这还不是高潮,这奇葩又喊着:“你们的双手在哪里?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我正纳闷着,然后看到他启动了汽车前风窗的雨刮刷。 这个人是谁 有这么一个人,他几乎每天都会在你身边,默默地观察着你的一举一动,却一言不发。当你俩四目相对时,他异常平静,而你,却心慌无比。这个人是谁呢?他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班主任!  相似文献   

12.
投稿奇遇记     
又让我写稿。我气愤地想。可母亲大人的命令怎敢违抗呢!写、写、写!……完成!至于往哪儿投?这可是一级机密啊。两个星期之后,我家已经布满蜘蛛网的信箱里塞上了一封信,落款写道:小子,你知道我是谁?哇!好恐怖,会不会是恐吓信,但明明是寄给我的,我又没有什么仇家。一个人鬼鬼祟祟地走进屋,迅速把信封拆开了。什么?废品收购站寄来的。噢,信中写道:亲爱的小朋友,你的作文写得很棒。可是令我这个文学家弄不明白的是,你为什么不寄到报社,而寄到废品收购站。我对你的作文有许多的见解,如果有兴趣,请到A路100号来见我,记住…  相似文献   

13.
那天,我回到家,带着满脸的怒气。“怎么了,谁惹你生气了?”妻子问。“又是我们班的刘洪刚。昨天,我才和他谈过,可今天他又和别班的学生打架,被学校又通报了。这孩子不知教育过多少次了,可就是不听,净给班里惹事……”“好了,和学生生什么气,来,我让你看样东西。”妻子打断了我的话。随妻子来到阳台,一缕清香沁入心脾,“啊,真香。是什么?”我情不自禁地喊。“你说呢?”我往窗台一看,原来是栀子开花了,只见几片嫩叶上,托着一朵洁白的花,花虽然小,可是香气很浓。“真没想到,它还会开花。”我说。“可有人还想把它扔掉呢…  相似文献   

14.
《当代电大》2006,(9):60-60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医生,他总是问我为什么不借给他钱。“你拿什么还我?”我问他,“你今天没钱,明天又去哪儿弄钱呢?我现在借钱给你,不就是等着将来你跟我解释谁把你骗了!”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初三朋友,你的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考已迈着轻盈的脚步向你走来,她仿佛在向你含情脉脉地微笑着,她那纤细而美丽的小手又仿佛在向你频频招手致意。她是那么可爱,那么楚楚动人,那么令人心动!面对美丽的“中考”,朋友,你是欣喜还是紧张?你是早已做好了拥抱她的准备还是不知所措地逃之夭夭?紧张或逃之夭夭都大可不必,因为做好充分准备还来得及;欣喜和拥抱还为时尚早,因为大喜和大悲都是胜利所不喜欢的。也许你会问:“那我该怎么办呢?”朋友,请听我说:只要你心态平静地面对“中考”,只要你扎扎实实地掌握学…  相似文献   

16.
下班回家,发现门缝下面塞了一封信:“我朝思暮想的你,明天上午9点在中山百货大楼前见。”落款是“一个对你心仪已久的人”。我撇撇嘴,把信扔到一边。今天又不是愚人节.谁还开这种没创意的玩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天早晨 ,笔者正组织孩子的晨间活动 ,忽然从外面传来吵架的声音 :“你好凶啊 ,竟敢打我的孩子 ,你看 ,你把他的手都抓破了。”还对自己的孩子心疼地说 :“他打你 ,你为哈不打他呢 ,你没长手吗?”笔者出去一看 ,原来是幼儿A和B的家长正在为孩子的事争吵 ,他们吵得脸红脖子粗 ,谁也不让谁。到底为什么呢?询问原因才知是两个孩子玩耍时发生了点小矛盾 ,幼儿A的家长认定自己的宝贝吃了大亏 ,于是趁送孩子之际向打了他儿子的小朋友问罪 ,并告诫自己的孩子 :“以后你少跟他玩 ,免得吃亏。”孩子间发生了矛盾,成人应该究竟怎样处理呢?对此…  相似文献   

18.
一张字条     
杨军 《辽宁教育》2006,(6):30-30
一天清晨,我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刚进校门,收发室的老张就向我喊道:“杨老师,有你一封信.”“谁的呢?”带着疑惑,我打开了信,几行字映入眼帘:“老师,教师节快到了,祝您的全家节日快乐!好多年了,还记得我吗?还记得那张字条吗?”  相似文献   

19.
小红花笑了     
王晓蕾 《早期教育》2005,(12):40-40
每次打预防针。总有一些孩子哭哭喊喊,老师们虽急得满头大汗。可孩子就是不肯配合。怎么办呢?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小红花,何不借助小红花效应。激励孩子勇敢地面对打针呢?于是。在打针前。我先奖励每个孩子一朵小红花,并告诉孩子:“打针时。如果谁勇敢,不哭。他的小红花就会笑;如果谁哭了,他的小红花就会和他一起哭。”令我高兴的是:每个孩子在打完针后都会迅速跑到我面前。神气地说:“老师,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