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语文课堂指导学生了解咏史怀古类诗的特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情感,掌握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咏史怀古诗词是诗人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借古讽今等目的。因为诗涉历史,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所以在鉴赏时难度较大。本文从怀古诗与史书间的区别、知人论世等四个方面做一定的探究,以拨开疑云,打开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3.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他颇有匡国济民的理想,然而他生活在藩镇割据、朋党倾轧的乱世之秋,因此"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之诗。用鲜明的史论笔法,抒发自己的怀抱,或以古人自况,或对前人往事加以评说,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其咏史七绝取材典型,意用婉曲,的确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杨玉山 《华夏星火》2005,(3):114-115
天宝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正当壮年的李白踌躇满志,无以施展。在一个天高气爽、万里无云的秋夜,乘舟溯流而上,行至采石矶。面对奔流的江水,皓洁的月亮,崴嵬的青山,激发诗人李白无限的遐想,一种怀古情悠然而生,即兴吟诵《夜泊牛渚怀古》诗一首: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位自己编集作品的诗人。他将全部诗作分为感伤、闲适、杂律、讽喻四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讽喻诗。但在诗人心中,闲适诗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类诗作成为他日常生活的详细记录,表现出一种自然圆熟之美,也对后世诗的创作实践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方媛 《科教文汇》2010,(8):63-63,65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位自己编集作品的诗人。他将全部诗作分为感伤、闲适、杂律、讽喻四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讽喻诗。但在诗人心中,闲适诗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类诗作成为他日常生活的详细记录,表现出一种自然圆熟之美,也对后世诗的创作实践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宜都素以"楚蜀咽喉"、"荆益要冲"而著称于世。古有三国时期的陆逊筑城拒蜀,火烧连营700里;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唐代诗人李白吟哦"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源渊,孕育了人杰地灵的宜都。我们来到宜都,无意去游览它的风光旖旎,也无意去抒发幽幽怀古之情。我们只是追寻老科技工作者奋斗的足迹和无私奉献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宋词的主要功能是"言情",但也有一部分作品不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单纯地抒情,而是将真实的生活场景作十分精彩的再现,具有叙事功能.其题材类型可以分为咏史、纪游、写人、讥时等.  相似文献   

9.
宋词的主要功能是"言情",但也有一部分作品不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单纯地抒情,而是将真实的生活场景作十分精彩的再现,具有叙事功能。其题材类型可以分为咏史、纪游、写人、讥时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写作大量的、以酒为题材的诗歌,是从陶渊明开始的。但陶诗的被人过分关注,使得在他以前魏晋饮酒诗的研究一定程度地弱化了。通过对从建安七子到陶渊明创作的160余首饮酒诗的具体梳理,能发现这些饮酒诗原本存在着深刻、复杂和人性化的一面。特别是在大量的欢宴之酒、游仙之酒外,出现了一些私人场合的离别之酒,寄情之酒,它们在数量上虽然不多,但风味绵长厚重,而陶渊明正是对这两类酒诗的风格进行了大力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王文明 《知识窗》2007,(2):18-18
来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旅游的宾客,当您品尝过蒙古族独具风味的佳肴后,最好能亲临诈马宴现场,观看庄严的仪式,尝尝鲜香的牛肉,感受怀古的情韵。  相似文献   

12.
杨相英 《科教文汇》2010,(25):63-64
在灿若星河的古典诗词中,大部分诗词都是诗人们悲怆的生命体验,诗人的悲剧心理大多通过时间来体现。本文尝试从季节、怀古伤今、时空转换三个方面来论述古典诗词中的时间审美性。  相似文献   

13.
李光毅 《内江科技》2011,32(6):193-193
文章从"咏史诗词"的定义入手,以"咏史诗"的内容以及其所反映出来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能够更加融入历史,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历史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学生"文史哲"知识贯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刘学文 《科教文汇》2007,(11Z):162-163
宋词的主要功能是“言情”,但也有一部分作品不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单纯地抒情,而是将真实的生活场景作十分精彩的再现,具有叙事功能。其题材类型可以分为咏史、纪游、写人、讥时等。  相似文献   

15.
胡笛,1965年出生于制观世家。自幼随其父胡震龙先生学习砖、木、石雕技艺,尤工歙砚雕刻。所制砚台,构思巧妙,设计新颖、技法娴熟,其“蜀水怀古”砚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展览会金奖.石刻模型“棠樾牌坊群”获第三届  相似文献   

16.
"药僧"之称谓始见于宋诗,盖指擅长药术或专门从事中药生产的僧人。不少药僧,终其一生,其活动范围仅限于山间林下,世人难窥其貌。有唐一代,诗人辈出,颇有佛缘深厚者,与药僧结林下之交,得以睹见其真面目,并如实记录在《全唐诗》中。《全唐诗》成为后世了解药僧真实面貌之唯一可信的巧妙途径。本文通过对《全唐诗》近5万首诗的检索,发现82首与药僧相关的诗。其中皮日休的一首诗,生动地描述了老药僧元达辛勤种药,却豁达脱俗的精神风貌。统计表明,药僧所种植之中药不下30种,包括菌类药、果实类药、叶类药、花类药,及药食两用之植物。此外,《全唐诗》还生动地描述了采药、收晒、加工、贮藏、熬制等药事活动。药僧对佛教的贡献表现为三个方面:美化寺院环境、为佛教提供药食、从事医药布施。  相似文献   

17.
龙萨与叶芝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目的导致了两诗的不同。文章比较了两位诗人的背景,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二诗作了详细的对比。叶芝的诗模仿自龙萨,诗首所设置的意境和思路非常相似。但通过二诗形式、语言和立意三方面的对比分析,认为龙萨的诗在先,且给了叶芝最初的灵感,但叶芝的诗与之相比,结构简洁,语言清新,意境空灵,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相似文献   

18.
宫昀  王萌 《科教文汇》2009,(3):237-237
龙萨与叶芝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目的导致了两诗的不同。文章比较了两位诗人的背景,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二诗作了详细的对比。叶芝的诗模仿自龙萨,诗首所设置的意境和思路非常相似。但通过二诗形式、语言和立意三方面的对比分析,认为龙萨的诗在先,且给了叶芝最初的灵感,但叶芝的诗与之相比,结构简洁,语言清新,意境空灵,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相似文献   

19.
胡芬 《科教文汇》2008,(28):256-256
禅是佛教精神的精髓,诗是文学殿堂的奇葩。禅诗是诗僧诗人的参禅悟禅之结晶,它以其禅味寓其理,以其诗味耐人吟咏,以其依托自然意象的描写,来悟出禅理,启迪人生。禅诗意境深远,韵味十足。本文从去妄归真这个禅诗主题来探讨禅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斌 《今日科苑》2008,(12):197
诗的本真性意味着诗是个体存在的歌唱,是对世界中个体生存的意义奠基的关怀与不懈追问,以诗的方式。本真性本质上意味着对民族性文化结构和历史理性主义的超越。诗与哲学的关系在此得到揭示:诗是生存本体论上的诗,哲学则是诗化(个体)的本体论。语言也因此具有了本体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