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如今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雷达的性能测试条件往往会受到限制,然而模拟器的出现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而在雷达模拟器的发展过程中,基于VxWorks操作系统的PowerPC平台以其运算速度快,实时性稳定,调试方便等特点成为雷达系统设计的主流,主要从模拟器的组成以及实现进行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船用导航雷达显控终端的基本构成和特性,论述了基于ARM微处理器和FPGA器件为核心的一体化显控终端设计的方法,并给出了系统的软件实现.该设计方案在增强显控终端性能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集成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某雷达维修需求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雷达基地级维修的便携式维修辅助设备,该设备实现了远程。控与近程人工控制两种方式,为雷达的接收通道维修和标校提供基准频率源。文中在介绍该设备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便携式维修辅助设备的硬件构成及装备维修系统的软件设计。该便携式维修辅助设备已经应用于雷达维修,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航管二次监视雷达也称为空中交通管制雷达信标系统(ATCRBS)。它是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意大利AMS(ALENIA MARCONI SYSTEM)公司SIR-S型二次雷达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该系统基于分布式结构和开放式系统标准,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具有很大的扩充和升级能力。该系统包括了两个通道,每个通道包含有电源分配单元,回答处理和通道管理单元,S模式发射机,单脉冲接收机和旁瓣抑制接收机,每个通道安装在一个机柜,两个机柜并排放置,在机柜上方是通道转换单元。本地操作控制面板采用商用电脑,安装AMS公司相应软件。天线采用ALE-9型大孔径垂直阵列天线,使用双电机驱动方式。雷达头处理器使用了两台康柏阿尔法DS10服务器。另外该系统还配置了雷达维护监控电脑和本地控制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重要单元均进行了冗余配置,主备单元均为在线和热备份工作方式。系统采用技术也较为先进,设备采用了单脉冲技术,本身在硬件上已具备S模式工作能力,需要在软件上进行升级即可,系统内各设备间采用了以太网连接,方便设备连接和加快了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5.
空间环境下飞行器中的半导体器件容易发生单粒子效应,因而有关空间环境下检测半导体器件可靠性方法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给出了使用Code Warrior软件以及USB TAP仿真器检测MPC8245内部的寄存器以及内存运行状态的方法。并通过实例给出了Code Warrior软件中配置文件的设计,同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0引言
  风廓线雷达是新一代遥测风的探测仪器,可以连续测得雷达上空几分钟、几十米间距高时空分辨率的风资料,弥补常规高空风探测中时空密度稀疏的缺点,为天气预报、预警提供探测资料。蓬莱风廓线雷达是CLC-11-D型固定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由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制造的新一代风廓线雷达,目前,山东省已经布设三部同类型雷达,随着未来雷达布网的趋势,雷达软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产品终端程序的使用方法,也就是使用者最关心的程序,虽然产品自带软件说明书,但比较繁琐,本文言简意赅的介绍了软件的使用方法,以方便使用者尽快上手使用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电子竞技》2009,(9):56-57
强大的多任务处理性能是四核处理器的最大优势。客观而言,英特尔的第一代桌面四核酷睿2四核Q6600处理器早已经被广大玩家奉为经典。然而,面对已经足够出色的“前辈”,英特尔在全线升级到45纳米工艺之后,又推出了一款表加抢眼的酷睿2四核Q8200处理器。  相似文献   

8.
强大的多任务处理性能是四核处理器的最大优势。客观而言,英特尔的第一代桌面四核酷睿2四核Q6600处理器早已经被广大玩家奉为经典。然而,面对已经足够出色的"前辈",英特尔在全线升级到45纳米工艺之后,又推出了一款表加抢眼的酷睿2四核Q8200处理器。  相似文献   

9.
近日,英特尔公司宣布推出面向服务器、工作站和高端个人电脑的英特尔至强5300和英特尔酷睿2四核处理器至尊版系列处理器,随着此次英特尔公司将四个计算“大脑”装入一枚处理器中,计算机行业也宣告正式进入了四核时代。四核处理器可提供令人惊叹的处理速度和出色的响应能力,很好的满足通用服务器、数字媒体制作、高端游戏以及对性能要求严格的其它市场领域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波束形成的原理、系统组成和实现方法。对本数字波束形成项目,提出在FPGA上建立NIOS软核来实现雷达在各种工作模式下的数字波束形成。  相似文献   

11.
IT新闻     
AMD开放X86处理器虚拟技术AMD公司宣布将广泛开放其X86处理器输入/输出虚拟技术规范。AMD希望通过免费授权的方式,鼓励更多的硬件和软件开发商采用这一技术。该技术通过定义一套可以在计算机内直接嵌入的规范,解决了X 86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设备中,虚拟I/O设备所遇到的性能瓶颈和安全问题,从而扩展了由处理器辅助的虚拟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雷达信号经过脉冲压缩、滤波、恒虚警检测后的有效回波数据,给出了一种基于国产化芯片BWDSP100的点迹处理设计方案。在常规雷达点迹处理算法的基础上,分析雷达回波信号在速度、距离、方位上的分布特性,给出了点迹处理中频道选大、距离凝聚、方位凝聚等模块的软件实现流程图。实际工程实现验证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频率源是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卫星通信、数字通信、雷达和导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TI MSP430控制ADF4350设计频率合成器的方法,然后利用ADIsimPLL软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最后,通过制作电路板,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频率合成器具有较好的杂散水平和较低的相位噪声,能够满足教研室宽频带多制式软件无线电样机的本振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了精密的检测电路,能够自准确检测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并将检测数据通过A/D转换后,送到处理器(AT89C51)中,然后通过软件的编程,将当前环境的相对湿度值转换为十进制数字后,再通过数码管来显示;而且,通过软件编程,再加上相应的控制电路,设计出可以自动的调节当前环境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隐藏人体目标出现在偏离雷达视角的其它不同的位置或在检测过程中存在身体的偏移等情况使得回波非常微弱甚至没有,导致检测失效的问题。为此,在多发多收(MIMO)雷达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通道雷达检测方法,将天线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以确保人体回波信号能够被检测到。通过对每一通道回波信号预处理,并将所有通道的预处理结果进行小波图像融合和恒虚警(CFAR)处理实现隐藏人体目标的准确检测与定位,这样不仅提高回波信号的信噪比,还增加了雷达探测视角和距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呼吸微动频率和位置的检测精度,优于传统的单站雷达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数字化的简易阻抗测量仪设计方法,以MSP430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CPLD进行数字信号处理,DDS信号发生器提供输入信号,通过高速MD转换器AD7799,实现信号实时采样、数据处理和液晶显示,键盘做功能设置.该设计实现了RLC元件参数的实时测量、自动识别、结构判断和谐振频率测试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测试精度高、频率范围宽、可靠性好和性价比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软硬件(使用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FPGA的方式)工程实现的优化和改进,完成了某型气球载雷达信号滤波处理,并给出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冷藏箱箱体内温度场与流场的分布均匀性与箱体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值计算方法能够为冷藏箱结构优化提供一种省时省力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流体软件CFD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冷藏箱的结构优化中。本文介绍了指出了冷藏箱研发以及使用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人员使用CFD优化箱体结构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充质祖细胞(Mesenchymal progenitor cell,MPC)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于靶肌肉内延缓失神经性骨骼肌萎缩。方法:取GFP转基因C57小鼠后肢长骨进行MPC培养、诱导及鉴定。选取C57小鼠36只,随机分为MPC移植组、神经断离组及对照组,MPC移植组腓肠肌内散点注入5μL MPC悬液,神经断离组腓肠肌对应部位散点注入等量PBS,对照组不作处理。观察小鼠后肢活动能力,术后2和4周测量腓肠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及观察超微结构,用Western blot检测α-actin、MHC及RT-PCR检测Myogenin。MyoD的表达。结果:术后2和4周,MPC移植组腓肠肌湿重及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显著高于神经断离组(P<0.01);术后4周,MPC移植组肌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的退变及肌肉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神经断离组,α-actin、MHC、Myogenin、MyoD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神经断离组(P<0.01)。结论:异体间充质祖细胞靶肌肉内移植可有效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为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节奏是武术散手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说明了散手运动的节奏定义,举例说明节奏在散手比赛中的重要性,以及散手节奏对于该运动整体发展的影响,介绍了节奏的几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