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同时,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2.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二十大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目标确立、原则设定、战略步骤、方法论选择等方面,科学设计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管齐下,不断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武器。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的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变,践行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外源到内生、从单一到高质量的发展实践逻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开创了现代化发展的奇迹,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话语之一,必须融入思政课话语体系,以坚定学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念。将中国式现代化发生话语、主流话语、辩证话语和价值话语融入唯物史观、矛盾分析、对立统一和中国价值话语体系中创新表达,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融入思政课话语体系的路径走向,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思政课话语体系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高质量的经济增长、高质量的政治发展、高质量的文化建设、高质量的社会治理和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为各民族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政治制度保障、精神文化力量、和谐社会环境和根本支撑条件。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坚持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开放发展,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共享发展,不断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6.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实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这种思维方法的科学性。中国式现代化注重解决非平衡问题,推进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走向动态平衡;强调社会系统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推动一部分人先富向共同富裕的跨越;统筹系统的差异协同和整体优化,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国家;推进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现代化系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目标的新指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要求以人的现代化为基础和核心内容。社会发展的实质与关键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讨人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双向关系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与途径,要求人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成熟有推动促进作用。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角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化,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为指导。现代化的人的构建应当是:身心健康、经济人、法制人、道德人、文化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大吹响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号角.中共党史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中共党史教育现代化建设十分必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应当从秉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狠抓中共党史教育客体现代化建设;紧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要求,狠抓中共党史教育主体现代化建设;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狠抓中共党史教育环体现代化建设;秉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精神实质,狠抓中共党史教育介体现代化建设四个方面来加强中共党史教育现代化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建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不断推进和全面建设,文化自信也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增强的演进历程。文化自信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条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全面发展的人;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社会协调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新农村建设政策,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来说,既是历史性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贵州八堡乡新开寨的例子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发展经济与保护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新农村建设强烈地呼唤着新农民,因为新农村建设代表着时代前进的方向,反映着广大农民的心愿;新农村建设亟须先进生产力,这就是具有全新综合素质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需要培养一大批"三农"专业技术人才和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开放大学在办学理念、教育内容、开放作为、办学实践等方面的建设提出新要求。建设河南开放大学,在农科方面要立足于服务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需求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建设面向"三农"的"河南三农教育网"、教学和学习资源,以及探索"直接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模式、开展"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以新的理念报道新农村建设是媒体职责所在。在具体报道中,应力求做到以“新”字为切入点,把握报道尺度,确定报道思路;以“爱”字为着力点,开拓报道空间,扩大报道容量;以“农”字为突破口,改进报道形式,增强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试论乡规民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规民约是我国基层社会生活中的群众自治的社会规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维护了乡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呈现出推动乡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乡村社会民主法制建设、乡村先进文化建设、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价值特质。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头20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对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的概括,体现了我党对跨入新世纪我国历史方位和走向的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我们要正确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高校的社会职能、人的全面发慌和高校改革创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我校的重新定位等问题,推动我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改变城乡分治、工农失衡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青岛市实际情况,剖析了青岛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基础设施老化、社会保障覆盖面低、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文化娱乐投入不足、村"两委"组织管理不民主等六大问题,并在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征地制度和土地的流转机制,完善教育、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农”问题的发展历程可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整体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 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尤其任重而道远。地方高校为西部新农村服务,既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探求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是建设西部新农村的必要途径。绵阳师范学院"全国千县工程信息员培训基地"的成立是我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为新农村建设培训优秀信息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