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晓兰 《中国出版》2012,(11):55-58
版权意识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但对版权进行立法保护却始于晚清。宋朝时期,我国就有了保护版权的文告,这也是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主要形式。但它是一种行政保护而不是制度保护,在制度层面上对版权进行保护在我国古代长期处于缺失状态。20世纪初,西方在华人士的版权思想,"与当时国内著译界、出版商的版权要求相互激荡,影响了晚清政界、知识界许多人士对版权的认识,促发了晚清版权立法的进  相似文献   

2.
陈颖 《传媒》2015,(10):27-29
2015年4月,国家版权局下发了《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网络转载作品的相关事宜作出规定.《通知》再次强调了网络转载报刊作品必须先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引导报刊单位通过签订协议、建立作品信息库等方式梳理本单位内部的版权资源;鼓励报刊单位与网络媒体共同探索合理的价格体系,建立网络转载版权合作机制.作为主管版权事宜的重要行政部门,国家版权局向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表明了基本态度,并在规范网络转载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9):26-30
晚清时期,早期报人、维新派、革命派等对政论报刊兴趣格外浓厚,提出不尽相同的报学理论,使之服务于现实的政治需要。基于既成的文本史料,本文通过分析晚清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认为政论报刊逐渐由民报角色转变为党报角色,报刊的主体功能也由建言通达演变为政治动员。晚清报人对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反映了晚清报人的特殊立场和政治追求,体现了中国报人的特殊价值和理想。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全媒体、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版权问题。当前,未经授权擅自转载他人作品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转载人没有正确理解《著作权法》关于报刊转载法定许可的规定,而拿它来做挡箭牌。文章旨在分析报刊转载法定许可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据并援引案例,理清并强调报刊转载法定许可有其严格适用范围,即仅限于报刊之间。各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必须严格把握该规定的适用范围,即使是符合法定许可条件的报刊转载也必须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等信息并及时付酬,否则就有可能侵犯作者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8,(8):30-39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概念之一,"公"自古至今都对中国社会多重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以晚清为视点,试图思考"公"在早期国人理解报刊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伦理层面。研究指出,传统"公"的观念渗透到了晚清报人理解报刊媒体的多个面向中,它也由此为彼时报刊思想的建构抹上了一层道德底色。具言之,早期国人对报刊角色的伦理定位、新闻实践的伦理界限、言论自由的伦理边界以及报刊工作者的个人修养等问题的叙述,都呈现出"秉公去私"的道德特性。文章认为,此般在"公"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报刊伦理认知长期不乏其影响,值得进一步探查。  相似文献   

6.
维新时期,张之洞与维新报刊之间的互动交往表现出了五种方式,在这复杂的互动交往过程中,对于报刊是什么这个问题,中央与地方之间尚未形成一致的认知和控制体系。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地方督抚们在晚清"督抚擅权"与"中央集权"的权力结构下,在与维新报刊的交往过程中以督抚利益为基础,并扮演着核心的交往角色。整个交往秩序体现了极其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并缺乏制度、法律等清廷制度体系的参与。交往秩序显得离散和无序,形成了一套具有晚清特色的报刊交往格局。  相似文献   

7.
"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著作权法律制度.然而,该制度自实施以来就广受诟病,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许多报刊在尽情享有转载、摘编权时,没有认真遵循限制规则,履行应尽的法定义务,以致损害了作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李伯元身后的版权纠纷李明山中国历史演进到了19世纪20世纪之交,晚清出版界发生了新变化。由于输入了新式印刷技术,出版业出现空前繁荣,版权问题便应运而生了。不仅广学会传教士林乐知要求保护版权,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严复也呼吁政府重视版权。晚清著名谴责小说家...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转载法定许可只适用于报刊之间,不适用于网络平台。以期刊数据库平台为代表的知识资源平台在运营发展中,尤其需要重视版权合规问题。期刊数据库平台不适用转载法定许可制度,必须先取得授权再转载,并注明出处和付酬。文章认为,在数字媒体和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构建多方共治的版权格局,相关部门应对转载法定许可的制度边界加以拓宽,社会各方也应高度重视知识资源平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迎霞 《编辑之友》2016,(9):99-102
晚清报刊的兴起,为小说传播开辟了新渠道.受市场影响,晚清小说的转载现象突出;传播形式翻新出奇,出现了小说与广告的结合、小说被改编为戏曲等新形式;小说传播的主旨也从强调有益社会转变为迎合读者趣味.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西方现代文化的涌入推动了国内报刊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以登载时事、时政评论等为主的时政类报刊.政治环境变迁下的晚清社会,创办的时政类报刊办报环境复杂、民间报与官报并存及报刊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活跃于晚清社会的维新派与革命派,在时政类报刊上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最终革命派赢得了舆论.政治势力的有意推动...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报人、读者借助于报刊小说建构起了以社会批判话语为核心的公共领域,报刊小说成为晚清时期聚集主流社会文化的载体,对于推动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是我国妇女报刊繁荣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作为晚清报界一部分的妇女报刊不仅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也承载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演变状况。文章从晚清女报的出版主体、出版内容、出版宗旨与议论主题等方面,来探讨报刊对于改变国人的思维、言谈、写作定势与交流方式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报刊图画这种图文并茂的媒介形式,是中国近代史上晚清以来的一件新生事物,其所具有的中国近代和现代社会生活史意义是十分显著的.中国美术史、书籍史和报刊史的发展轨迹显示,晚清以来报刊图画的发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图画报刊及其刊载的大量图画的社会生活史意义越发显得重要、珍贵,历史与艺术的文化史价值、文献价值越来越发凸显出来.研究、整理、重印晚清以来报刊图画,理应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界、出版界十分关注的文化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5.
数字授权问题是困扰数字版权产业发展的巨大瓶颈,是制约版权市场秩序的重要因素.本文梳理、评价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授权模式,分析了数字报刊转载、摘编他人作品适用法定许可制度,以及兼有发行性质的网络传播适用权利用尽原则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解我国数字授权困局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所规定的"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被认为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其赋予了作者享有的"保留权",即作者可以通过发布声明,禁止其他报刊对其已经发表的作品的转载、摘编.然而,自1990年<著作权法>实施以来,对该制度的争议就从来没有间断,核心问题是作品在法定许可的机制下得以广泛传播的同时,立法的另外一个初衷--"作者获得更大经济利益"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其中,报刊社置作者依法享有的保留权于不顾,违反法定规则对作品随意地,甚至肆无忌惮地转载、摘编行为更是受到诘问,并引发了相关的纠纷和诉讼.  相似文献   

17.
侯海燕 《出版广角》2015,(16):32-33
以晚清时代的民国报刊为代表的编辑思想,其影响力渗透在社会发展的整个历程中,也为当代报刊编辑理论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对晚清民国报刊编辑思想的演变过程进行划分,据此梳理出晚清民国报刊编辑的思想特征和规律,旨在为现代报刊编辑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现行《著作权法》规定的报刊转载法定许可存在严重的适用漏洞,著作权人的获得报酬权并未获得充分保障,首发报刊的利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此,2012年《著作权法》修改案草案保留了报刊转载法定许可,并且对其内容进行了大幅度改善和创新,试图克服该制度的现存困境。然而,针对报刊转载法定许可的固有缺陷和实践情况,仍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草案的相关规定,以实现促进作品传播并保护著作权人报酬利益的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现行《著作权法》规定的报刊转载法定许可存在严重的适用漏洞,著作权人的获得报酬权并未获得充分保障,首发报刊的利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此,2012年《著作权法》修改案草案保留了报刊转载法定许可,并且对其内容进行了大幅度改善和创新,试图克服该制度的现存困境。然而,针对报刊转载法定许可的固有缺陷和实践情况,仍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草案的相关规定,以实现促进作品传播并保护著作权人报酬利益的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20.
张慧玲 《兰台世界》2012,(18):74-75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思潮兴起,书院藏书开始呈现现代图书馆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书院藏书种类图书馆化;藏书编目图书馆化;藏书借阅制度图书馆化;藏书管理制度图书馆化。晚清时期书院藏书图书馆化,为现代图书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