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经济类报刊分化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长纬 《新闻记者》2005,(10):20-20
我国经济类报刊在全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中应运而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破土而出,大多创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一般已有二十几年的报龄了。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在这二十几年中,遍地开花的经济类报刊鲜有出类拔萃的,具有全国影响力、足以跻身主流媒体的更是凤毛麟角。即使在当地,也往往栖身“第三世界”。绝大多数生存状态惊人地相似:惨淡经营,勉强度日。比起其后陆续创办的晚报和都市类报纸,真是两重天地。  相似文献   

2.
我馆是在1958年成立的。社会科学系统专业性图书馆,主要为社会科学研人员服务。图书资料报刊的采购和订购,都是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次之。图书报刊资料,由建馆初期的几百册,发展到现在的三十多万册。工作人员由建馆初期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人。我想就如何管好开架书库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解放后,国内第一本人民军队报刊发展历史专著——《中国人民军队报刊史》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该书由黄河、张之华同志编著,全书为四编十七章,配有插图二十余幅,其中有朱德同志生前慷慨提供的,珍藏几十年的期刊——《红色战场》。书中系统地叙述了人民军队报刊诞生、发展的近三十年历史,即从红军报刊《红星报》起到《解放军报》创刊止.  相似文献   

4.
列宁作为无产阶级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革命家已被世人所景仰。然而您是否知道,他还是一个杰出的办报大师和卓越的新闻记者!他一生都和报刊有着不解之缘。在从1900年开始创办《火星报》直至逝世为止的二十几年中,他亲自领导、主编和参加编辑的报刊就达30多种,发表的政论文章  相似文献   

5.
做为大工业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的结果,无产阶级报刊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应运而生."工人阶级有觉悟的组织迅速发展的最好证明,就是它的定期报刊的数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
提起潘文俊,在苏南茅山东麓、长荡湖畔的“江东福地”——金坛县,人们亲切地称他是“金坛的名记者”;就是在江苏省内,也有许多同志熟悉他。而通过他在《人民日报》等二十几种报刊上发表的作品。知道他的名字的人也不少了。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长期的文学生涯中,与新闻事业有密切的联系。他除了在报刊上发表大量作品外,还长期从事报纸刊物的编辑工作,鲁迅生前“编辑过的报刊大约有二十种”。一个人编辑过如此众多的报刊,这在我国新闻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在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之际,笔者想就鲁迅与五四时期及以后报刊革新的关系,作一个简单地阐述。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创办或主编了"六报一刊",其中《生活》周刊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邹韬奋在主编该刊中,创新报刊的经营与管理理念,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报刊宗旨,屡次刷新报刊的发行量。特别是在青年问题,媒体的公信力以及国家意识等方面,现代媒体应该积极汲取邹韬奋经营报刊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学者和藏书家,对史学、文学、哲学、佛学、图书馆学及辨伪学的研究多有建树,且著书颇丰。文章从研究论文年度分布,对梁办报思想宗旨的研究、功能作用的评价、报刊文体改革、影响等几方面分析了1990-2009年近二十年有关梁启超报刊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陈德魁 《今传媒》2009,(12):36-37
我国的报刊审读工作,是在社会和报刊媒体疑惑不解的目光和审慎的观察、打量中起步、推进,逐步全面规范、有序地开展起来的。从1988年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加强对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以来,我国的报刊审读工作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路程。  相似文献   

11.
读报刊,常遇到“发现”这个词,现举几例: 《燕赵都市报》2001年4月14日《福州发现大型瀑布群》:“福州市晋安区日溪乡最近发现一处大型天然瀑布群。这个瀑布群由二十多个瀑布组成,地势险峻,总落差达三百多米,华东罕见。”  相似文献   

12.
官国雄 《新闻界》2000,(3):33-34
一、对综合文摘报进行理论概括的必要性近二十年来 ,全国各地陆续创办了170多家文摘类报刊 ,加上上千种报刊的文摘版、文摘专页 ,已形成全国“文摘热潮”。全国文摘报发行总量高达1000多万份 ,读者上亿人。文摘报投资少 ,回报率高 ,有的报纸人均创利数万元 ,有的高达几十万元。可以说 ,文摘报是“报小影响大 ,人少效益高”。在这支报业“新军”中 ,除开以特定读者群为对象的专业文摘报刊外 ,期发量最大、读者面最广的要数综合文摘报 ,如《报刊文摘》、《文摘周报》、《文摘周刊》、《文摘报》等 ,包括各大报的文摘版。综合文摘报(含…  相似文献   

13.
在陕西,在西安公开发行的报刊有几十种,报刊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但是据笔者多年对西安报刊市场的观察,却发现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在陕西的几十种报刊中,竟然没有一份完全经济类的报刊。特别是没有一份对陕西、西安的经济进行深度、完全报道的报刊,这实在  相似文献   

14.
1986年3月28日,广东地区革命进步报刊史编撰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二十多位当年在新闻战线上勇敢机智地与反动派进行斗争的老战士和新闻史教学、研究工作者参加座谈。与会者对广东地区革命进步报刊的范围和发展的脉络提出了很好在意见。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7,(8)
《新华文摘》在我心中的位置文/若文自《新华文摘》创刊起,笔者便是她的热心读者。近二十个春秋,我们互为伙伴形影不离,工作之余拜读几篇顿觉爽心明目,几次调动,塞外塞内长途搬迁不忍丢弃一本。如今她已扎根笔者心底,并处于其他报刊难以取代的中心位置。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6.
黄永跟是浙江省巨化集团公司《巨化报》社编辑、《中国记者》特约通讯员、《警钟长鸣报》特约记者。近三十年来,他已先后在新华杜、《人民日报》、《中国记者》、《工人日报》、《新闻三昧》、《浙江日报》等二十多家报刊发表新闻作品和各类体裁的文艺作品2000余篇、论文120余篇,共计几十万字。黄永跟十七岁投笔从戎,在  相似文献   

17.
1980年是对艺术典型问题继续深入探讨的一年。就笔者所见,全国报刊发表的比较有分量的典型问题论文,有二十篇左右。其中,仅《文学评论》就在第1期、第3期、第4期上发表了三篇长文,许多大学学报和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也发表了一些有一定学术质量的文章。这些文章所探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孙彩兰 《晋图学刊》2008,(6):57-58,72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荟萃我国社会科学领域优秀成果,具有极高的权威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复印报刊资料》的几个特点,总结了《复印报刊资料》的几个优势,探讨如何做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对读者的导读服务。  相似文献   

19.
江山 《电子出版》2000,(8):48-48
21世纪国际互联网将蓬勃发展,电子报刊将乘着互联网这列“快车”迅速向我们走来。它很有可能逐渐替代现今在纸上印刷的报刊,成为报刊业的主流。 之所以说电子报刊能成为今后报刊业的主流,是因为它有纸印报刊所没有的优长,同未来的信息时代更加吻合。 电子报刊比纸印报刊的容量大得多。纸印报刊有篇幅的限制,其容量是有限的,一份中等规模的报纸,充其量也只能容纳几万汉字,中等杂志也只能容纳十几万汉字,而电子报刊容量要大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由于容量大,电子报刊的报导范围更广,报导深度也更深。例如它可以为某一个焦点新闻设…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由中国报业协会和中国期刊协会主编的《中华百年报刊大系》一书,即将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开始,对自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以来的中国华文报刊进行了全面整理,按照一文一品,一图一表的形式,将中国近代、中国当代的几乎所有报刊作了图文展现。全书所收报刊总数超过1.2万种,图集1.5万幅以上,分门别类,详加著录,精编精印,并配有电子光碟。《中华百年报刊大系》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