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某次,中央电视台邀请的专家在讨论台湾方面的问题,一位专家说:“他们台湾人的话叫先进。”我不由得叹了口气——这个意思等同于前辈的“先进”并不是“他们台湾人的话”,其来源,恰恰是正宗的古汉语词汇啊,只是我们大陆的语言中现在并不怎么使用这个意思罢了。正如很多语汇出自《论语》一样,“先进”一词出自《论语》第十一篇《先进》:  相似文献   

2.
陈小宝 《学语文》2006,(3):47-47
“同仇”出自《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茅,与子同仇。”“敌忾”出自《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同仇”“敌忾”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成为成语。然而,各种成语词典对这个成语中的“敌”字的释义却很不清楚,对“同仇敌忾”这个成语的语法关系解释含混,导致整个成语的释义上比较模糊,影响了人们的理解,给教学造成了困难。请看:①《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张锐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仇:共同的仇敌;敌忾:对敌人的愤怒。指对共同的敌人抱着相同的仇恨和愤怒。②《新编成语词典》(赵晓红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相似文献   

3.
“怒发冲冠”是人们熟悉并常用的一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含义表示“非常愤怒”。由于这个成语整体上的意思较为浅显易懂,甚至可以“望文生义”,于是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其中的“怒”字就是“愤怒”之义;  相似文献   

4.
“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然而它的本义并不是这样,与今天人们所理解的意思完全相反。“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里的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  相似文献   

5.
“嘴边不要老挂着‘OK’,OK?”里昂斥责道,小女孩应声回答:“OK!”这段出自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对话,成为“OK“一词超频率使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跟秦兵打仗,渡河以后把锅打破,把船弄沉,激励士兵不打胜仗绝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例如:“破釜沉舟,大干一场,不攻破这个技术难关决不罢休。”  相似文献   

7.
“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出自晋代文人傅玄《太子少傅箴》一文,作者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后来人们便把这一箴言作为生活的座右铭。“出污泥而不染”是宋代学者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作者托物言志,表现了他洁身自好、不为世俗所污的情操。那么,对这两种处世观到底应当怎样看待呢? 先说“近墨者黑”。唯物主义认为,人  相似文献   

8.
“原道”出自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刘勰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原道》篇,是刘勰文学评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古今曾有不少专家、学者对之进行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论述,本文仅从写作学这个角度,对“原道”在中国古代写作理论中的意义和影响试作探讨。《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是最早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古代写作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原道》篇是《文心雕龙》作为“文之枢纽”的五篇之首,而且列为全书的第一篇,这说明《原道》篇在全书中的重要性。“原道”是《原道》篇中的核心论点。所谓  相似文献   

9.
成语“三令五申”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这个成语人们经常用到,但是“三令”令的是什么。“五申”申的是什么?许多人未必清楚。宋代曾公亮撰写的《武经总要》一书中记载了三令五申的具体所指。“三令”:一令观敌人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耳目;三令举斧钺,以宜其刑赏。“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备《马说》一课时,发现教参(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语文。2002年版)第202页中“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这一句中的“祗”与教材中的“祗”不同。翻看2007年版教参,这个句子仍没有改动。于是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5版,以下无特殊注明均出自该词典)。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寿,一言九鼎”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一句广告词,多年来,人们早已司空见惯,耳熟能详,却不知道它误用了“一言九鼎”这个成语。“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毛遂)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形容一句话的作用很大。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显然不妥,这里应该用“一诺千金”。作为保险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信守承诺,“一诺千金”正合此意。“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于国松  相似文献   

12.
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修订稿)语词分册331页解释“六尺之孤”说:“古指未成年的孤儿。《后汉书·李固传》:‘今委君以六尺之孤。”197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甘肃师大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376页照搬此说。 其实,“六尺之孤”不是出自《后汉书》,而是出自《论语·泰伯篇》,原文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寿,一言九鼎”是中国人寿保 险公司的一句广告词,多年来,人们早已司 空见惯,耳熟能详,却不知道它误用了“一 言九鼎”这个成语。“一言九鼎”出自《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毛遂)一至楚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意思是“一句话抵 得上九鼎”,形容一句话的作用很大。这个 成语用在这里显然不妥,这里应该用“一诺 千金”。作为保险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信守 承诺,“一诺千金”正合此意。  相似文献   

14.
张侠 《学语文》2013,(5):57-57
“上善若水”这个成语出自老子《道德经》(又名《老子》),“上善”指的是“至善的、最完美的、与人无争的圣人”。整个成语的意思也就是“至善、最完美的圣人就如同水一样”。既然这样,那么,水又有哪些至善的品格呢?对于这个问题。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儒家代表人物孑L子以及佛家代表人物净空法师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刘大搬在《论文偶记》中有一句话:“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道》,意思是说: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这个成语可以变通地运用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6.
不少学者认为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建太学 ,立《五经》博士 ,且为博士置弟子员。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一个历史过程。“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两句话 ,既不出自董仲舒 ,也不出自汉武帝 ,而且这两句话也不准确 ,应予摒弃 ,而采用班固的说法 :“罢黜百家 ,表彰《六经》”。  相似文献   

17.
上面这个习题答案出自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二年级第二学期用《初中地理同步·单元练习册》第56页。很明显,这里的“首都”是“首府”之误。首都,是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全国政治中心。一般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首都。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首府,指自治区或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西藏是我国的一个自治区,拉萨是它的首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学”这个名词,是从外文翻译来的。在我国的古籍中也有“经济”这个词,但含义与现在所说的“经济’一词完全不同。例如,《宋史》王安石传称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这里所说的‘经济”是“经世济民”、“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现在所说的“政治”。明朝冯琦编有《经济类编》一书,包括的內容很广,举凡一切政治、法律、经济等社会问题都包括在內。我们现在所常用的“经济学”这个名词,是在清朝末年通过日文转译来的。“经济”、“经济学”这个词,英文为Economy、法文为Economie、德文为Oekonomie,拼法都十分接近。因为它们都来源于拉丁文的Oeconomia,而拉丁文中的这个词则又出自希腊文Oikonomos。希腊文的这个词,是由oikos(家庭、家务)和nomos(规律、规则)这兩个字组成的。过去人们常常认为,“经济学”这个名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寿.一言九鼎”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一句广告词,多年来.人们旱已司空见惯.耳熟能详.却不知道它误用了“一言九鼎”这个成语。“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毛遂)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形容一句话的作用很大。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显然不妥.这里应该用“一诺千金”。作为保险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信守承诺,“一诺千金”正合此意。  相似文献   

20.
“三部曲”源出自古代希腊,它是指情节联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古希腊悲剧的始祖埃斯库罗斯写的戏剧多是“三部曲”。例如《普罗米修斯三部曲》,即《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后来,“三部曲”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