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次,在班里举办的故事会上,一个小朋友上台这样讲:“从前呀,有一只小鸭子,它跑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刚讲到这里,台下几个小朋友就叫了起来:“不对,不对,是小白兔采蘑菇。小鸭子怎么去采蘑菇呀?”讲故事的孩子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用求援的目光望着我。我觉得这时是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好机会,便先要孩子们安静下来,再好好想一想,为什么小鸭子就不能去采蘑菇,而只有小白兔才能  相似文献   

2.
卢玲 《山东教育》2004,(12):40-40
一天,我班举办创编故事比赛。比赛开始了,小朋友们个个争先恐后地把小手举起:“老师,我来讲。”“我,我……”一位小朋友首先抢先站到前面讲:“一天,小黑猪、小白猪和小花猪去拔萝卜……”刚讲到这里,小朋友就大叫起来:“不对,不对,三只小猪盖房子,不是拔萝卜,小白兔才拔萝卜呢!”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位讲故事的小朋友说得面红耳赤,十分尴尬。我正着急,这位小朋友急中生智接着说:“上次,三只小猪的房子已经盖好了,猪妈妈让三只小猪多学些本领,所以三只小猪就出来拔萝卜。”小朋友还是不服气,又嚷嚷道:“小猪不吃萝卜,它们拔萝卜干什么?…  相似文献   

3.
董婷 《学前教育》2005,(12):25-25
又到了小朋友自编故事的时候了,晓晓上前这样讲:“下过雨后,森林里长出了许多鲜嫩的蘑菇,小鸭子拎着篮子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刚讲到这里,杰杰就叫起来:“不对,不对,应该是小白兔采蘑菇,怎么会是小鸭子去采蘑菇?”其他孩子也跟着嚷嚷:“对呀,应该是小白兔采蘑菇。”晓晓平时就内向,遭到同伴的  相似文献   

4.
一天下午离园活动时,我们班的保育员王老师给一些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阳阳小朋友听了故事后。用胖乎乎的小手摸摸王老师的脸颊说:“王老师,你真有本领,没想到你还会讲故事!”听了这个4岁孩子煞有介事地说的话,我和王老师都禁不住笑了。阳阳的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思索。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以前我们确实忽视了向幼儿较为全面地介绍保育员的工作,致使幼儿只知  相似文献   

5.
那天,我给小班幼儿上美术课,学画小鸡。我出示了范画,问小朋友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回答:“圆圆的头、圆圆的身子”,“一个嘴巴、两只眼睛、两只脚”……突然,李石灵嚷道:“不对,小鸡一只眼睛!”小朋友们默不作声。当时,我真想抓一只小鸡来,让小朋友们正面、侧面好好地看看。怎么办呢?我急中生智,先正面对着小朋友问:“你们说,老师有几只耳朵?”小朋友们齐声回答:“两只耳朵。”我侧转身子问:“那么,现在你们能看到老师几只耳朵?”小朋友一起说:“一只耳朵。”这时,贝贝喊了起来:“我知道小鸡为什么只有一只眼睛了。”……课上得很成功。这堂美术课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给了我许多启发。启发之一,要重视幼儿的提问。这堂课完全超出了我  相似文献   

6.
初春的一个阴雨天,我去幼儿园听课。课间,幼儿们尽兴地做着各种游戏。忽然,室外潮湿的墙角里爬出一只蟾蜍——城镇小朋友平时难以看到的小动物。楼下几个大班的小朋友一下子涌到墙角,你推我挤,议论纷纷: ——这就是癞蛤蟆。——不对,它叫“癞宝”,它的血是白的。  相似文献   

7.
“哑巴”会说话了伍香平大二班的小英,入园两个月没说过一句话,大家称她是个“哑巴”。她课上不听讲,课后不和朋友玩,别人问话,总是不理不睬的。我讲故事,她只听一会儿就东张西望;我邀请她一起做游戏,她用手捂着头不理会。一天中午,小朋友们都去睡觉了,她:一个...  相似文献   

8.
1.小猴抢了小猫的皮球,小狗批评了小猴。 2.小猴说:“嘿!还是好朋友呢,还批评我,把我送你的橡皮还给我吧。” 3.小狗把小猴送的橡皮还给了他。伙伴们知道后都不愿和小猴玩了。 4.猴妈妈说:“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送给别人的东西再要回来,是不礼貌的。” 5.小猴向小狗道了歉,小伙伴们又都和小猴玩了。 (小朋友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这五  相似文献   

9.
道德观念是指有关道德行为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对形成幼儿的道德品质起重要作用。只有当幼儿懂得“为什么这样做”,分清对与不对时,才能自觉地照对的去做。有些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仅仅强调行为的训练;有的甚至用错误的东西来教育幼儿。如要求幼儿上课坐端正、守纪律时常说:“谁坐好了,不讲话,老师就请他上来跳舞,唱歌。”一时间,课堂纪律大为好转,但过不了几分钟,纪律又不好了。有个幼儿班,五十多位小朋友,上课一点声音也没有,可算“守纪律”了。可是怎么取得的呢?教师说:“我对小朋友讲:‘谁上课讲话,我就把他挂在吊扇上,让他转得粉身碎骨。妈妈来问××小朋友到哪里去了?我回答,他回老家去呐,也就是他死了。”上述事例说明教师没有以守纪律的正确观念来教育幼儿。当然学龄前的孩子对一些比较抽象  相似文献   

10.
小朋友们往往搞不清苹果、香蕉、桔子等水果各是在什么季节成熟的。想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画了一幅小猴双手托着个大盘子的画贴在教室里,请小朋友按上市的季节给小猴送水果,效果就比较好。例如,我对小朋友说:“小猴子可喜欢吃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水果。你们想一想,现在有哪些水果可以采摘了呢?”有的小朋友说“枇杷”,有的说“杨梅、梅子”。于是,我和小朋友一起用红、黄、绿色绒线做成大大小小的枇杷、杨梅和梅子,放到小猴捧着的盘子里,  相似文献   

11.
要取得寓计算教学于游戏中的最佳教育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用游戏组织教学,首先就得尽量让每个幼儿都玩起来。如果只是少数幼儿玩而多数人看,这充其量只是情境表演,决非游戏。为此教师除了做好组织工作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为幼儿准备足够的玩具。如一位中班老师在教小朋友学习“4”的形成时,让全班小朋友扮演小兔子跟着兔妈妈(老师饰)到山坡上去采蘑菇。第一次每只“小兔”  相似文献   

12.
一天,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围在我的身边要我讲故事。突发奇想的我便将骊骊小朋友助人为乐的事情编进了故事里。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也很兴奋。讲完以后,我问他们骊骊做了哪些好事,有的说:“骊骊帮小兔搬椅子。”有的说:“小猴摔倒了,骊骊把它扶起来。”我告诉孩子们:“骊骊平时就是这么做的,所以老师把她编进了故事里,让大  相似文献   

13.
于晓琳 《山东教育》2003,(23):62-63
一天早晨,王一丹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跑到我面前,递给我一个信封说:“于老师,猜猜里面装着什么?”“一封信?”“不对,是一只七星瓢虫。”听到王一丹的话,许多小朋友围拢过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幼儿敢说、爱说、多说、会说,我动了不少脑筋,设计了许多具有童趣的听说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1.听、讲、画三者结合  听老师讲故事是小朋友十分感兴趣的一件事情,那么如何利用讲故事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我的做法是: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画故事情节,再把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  2.创编表演  有许多故事,在幼儿反复听后,由他们自己来创编表演,教师加以指导,尽量尊重幼儿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演绎,不去评价,允许幼儿有不同的见解,表演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如“三只蝴…  相似文献   

15.
小猴找朋友     
有一只小猴它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朋友。小猴想找几个朋友。一天,小猴来到小猪家,看见小猪正在吃饭。它就对小猪说:“小猪弟弟,你跟我交个朋友,好吗?”小猪说:“等我吃完最后一口饭。”小猪一边吃饭,一边吹泡泡。小猴说:“你太不讲卫生了!我不愿意跟你交朋友。”说完,小猴就走了。它看见山羊正在吃青草,就说:“山羊妹妹,我同你交个朋友好吗?”小山羊说:“过一会儿。”过了好一会儿,山羊还在吃草。小猴实在坚持不住了。就说:“你太贪吃了!我不愿意同你交朋友。”说完就走了。小猴又看见一群小鸡跟着母鸡学捉虫。就说:“小鸡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培养幼儿分析观察能力。准备:画有小兔、小猴、小鸡、小鸭、老鹰、大象等动物的纸牌若干套。游戏方法:参加游戏的幼儿坐成半圆,每人发一套纸牌,教师坐在圆心中。游戏开始,教师说:“今天带小朋友到动物园去参观,请小朋友仔细观  相似文献   

17.
对于刚升入小班的幼儿来说,午睡是最头疼的事情。今天,吃过午饭,散完步,我带领着小朋友回到活动室,刚才还有说有笑的蓓蓓小朋友,马上就哭了起来。我怕其他小朋友受到影响,就赶快采用游戏的方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一招还真奏效,其他幼儿没有跟着哭闹。我灵机一动,何不尝试用此方法引导幼儿入睡。当组织完幼儿喝水、入厕后,就和小朋友玩起了“听音”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先请小朋友们听一听,活动室有什么声音?”由于活动室声音嘈杂,小朋友们说:“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接着,我就用神秘的语气告诉他们说:“老师听见…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语言活动是讲故事《会飞的猴子》。为了能较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情绪,我出了一个谜语,幼儿很快猜出了是“小蜜蜂”。我接着问:“你们还知道什么会飞吗?”“小鸟、蝴蝶、老鹰、飞机、蚊子、苍蝇……”孩子们纷纷发言。“老师,塑料袋也会飞。”一个小朋友大声地说。我用疑惑的眼神看了一眼说话的小朋友,原来是刘栋文。他还指着门外的天空说:“老师,  相似文献   

19.
让幼儿按意愿表演好在幼儿故事表演中,我以往总是习惯地做好头饰,分别给几个幼儿戴上,幼儿分到什么角色,就扮演什么角色,一切由我说了算,幼儿是无意愿可言的。这学期在进行故事表演《三只蝴蝶》时,我打破了惯例。表演前让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并制作角色标记。如喜欢“红蝴蝶”的幼儿,就用蜡笔在白纸上画一只红蝴蝶,用剪刀剪下:喜欢扮演“白花”的幼儿就自己做一朵白花。制作完毕,我帮助幼儿将各自的标记佩戴在身上,小朋友都高兴地喊了起来:“我是红蝴蝶,我是白  相似文献   

20.
刘秋敏 《早期教育》2006,(11):17-17
最近几天,我班频繁发生拖鞋丢失的“事件”。常有小朋友来告诉我说:“老师我的拖鞋少了一只。”“老师我的一只鞋子被别人藏起来了。”每当这时我总是发动一部分幼儿去帮忙找丢失的鞋。最后谁最先找到,我就奖励他一张小贴画。今天类似的事件又发生了,我同样请几个幼儿去帮忙找。此时我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的表情.结果发现:其他小朋友都在寻找,只有欢欢站着不动,双手在胸前抱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