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儿童龋病十年前后的变化,寻求实现农村地区口腔卫生保健目标的途径.方法:分别于1993年、2004年用同一标准对钟祥市转斗地区36、、91、2周岁儿童进行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农村儿童十余年间患龋率由43.3%上升至51.1%,龋均由1.47上升至2.07,差别显著,充填率却由0.62%下降至0.47%.结论:加强农村地区儿童的口腔卫生保健,实现人人享有口腔卫生保健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城区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现状,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市辖三区按比例随机整群抽取20所幼儿园,对园内所有5岁儿童1310名进行口腔龋齿检查。结果:城区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50.2%,男性患龋率47.6%,女性患龋率53.3%,男女之间患龋率有显著性差异(x^2=4.27,P〈0.05);乳牙龋均2.24;2936颗龋齿最多分布在上颌两侧的中切牙。其次是下颌两侧的第一、二位乳磨牙,以后依次为上颌两侧的侧切牙、第一、二位乳磨牙;龋齿充填率5.32%。结论:城区5岁儿童的患龋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2004—2010中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3.
了解城区3-6岁儿童乳牙龋病发生情况,可以为儿童防龋工作提供依据。对荆门市城区4所幼儿园396名3-6岁儿童进行龋齿检查,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儿童监护人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荆门市城区幼儿园3-6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不同年龄、刷牙次数、监护人的重视程度与儿童的患龋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性别与儿童乳牙龋齿发生率无相关关系(P>0.05)。监护人重视儿童口腔卫生、早晚刷牙是预防乳牙龋病发生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制定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1],对480名蒙汉族中小学生采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其口腔健康状况.结果:总患龋率为38.33%,患者龋均为1.33,患者的龈炎患病率、牙石检出率分别为30.00%、21.88%。结论:对中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应予足够的关注,一定水平的龋病、牙龈炎患病率,提示加强口腔卫生宣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泰州儿童及青少年龋病调查,了解龋病患病和充填情况及特点,探讨可能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调查对象为泰州市6-15岁儿童有青少年,采用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结果:乳牙患龋率为44.47%,龋均为1.23,充填率为4.31%,恒牙龋病率为13.80%,龋均为0.19,充填率为11.48%。结论:泰州市儿童及青少年乳牙患龋率较高,充填率很低,恒牙患龋率较低,充填率较低,应加强对儿童及青少年龋病的预防,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青少年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龋齿发病趋势,为制定本市初级卫生保健发展战略和防治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确定了荆门市8所中小学,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在学生中进行口腔健康普查,统计龋病发生人次、龋均及DMFT数,应用PEMS3.1标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受检青少年学生6 357人,患龋人数695,患龋率11.64%,龋均0.53,DMFT3186。结论:近年来,通过全民口腔健康教育,改变了青少年学生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关心关注学生口腔健康,口腔医生积极开展防龋行动——对乳磨牙和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在青少年学生中涂氟保护漆保护牙齿,龋龄预防抓早抓小,推广使用含氟牙膏,这一系列的措施行之有效,今后应进一步推广并深入。  相似文献   

7.
杨爱林 《考试周刊》2013,(34):196-196
龋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少年儿童中最常见。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所致。它的致病菌大多为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这种致病菌与食物质量和生活习惯关系密切。食物越细腻含糖量越高,龋病的发病率就越高。国外曾一度报道,龋齿是一种富贵病,越发达的国家、越发达的城市患龋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甜食≠龋齿     
“糖吃多了,牙齿易被龋坏”的道理,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近年来,随着精制糖制品食物的增多,人们患龋病的情况日益严重。尤其是儿童乳牙的患龋率有增无减。许多家长看到这一严重后果,三令五申给孩子下“命令”:“不  相似文献   

9.
口腔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把龋病列为全世界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口腔卫生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从小养成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这是“口腔的卫生”一章教学的主要目的。在由华东师大、上海师大生物系组织编写的《人体与卫生》课第十四章《口腔的卫生》  相似文献   

10.
龋病是口腔多发病之一,主要是由于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糖产生酸,引起牙齿硬组织的脱落,随之造成牙齿的破坏,形成龋洞。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残冠、残根或其它继发病,最终不得不拔除牙齿。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细菌、宿主、饮食这三种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只有这三种因素并存,龋病才能发生。1.细菌:口腔内细菌种类繁多,但并非所有的细菌都能致龋。实验证明,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数目与龋病的发生成正比例关系。口腔中菌斑多者,患龋率较高。变形链球菌只能生活在坚硬的表面,对羟基磷灰石具有特殊的亲合力,黏附于牙面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能…  相似文献   

11.
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口,是保持全身健康的重要环节,要把好这一关,就要有清洁的口腔和健康的牙齿,这是因为不仅口腔的功能与全身多方面的功能,特别是消化功能有密切联系,而且牙病和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产生危害。幼儿龋齿目前是口腔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病,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不重视口腔卫生,家长虽然对孩子百般呵护,却忽视对孩子牙齿的保护,有些幼儿20颗乳牙中就有十几颗是龋齿。我园幼儿的龋齿率也逐年上升,从1996年全园幼儿龋齿率38%,到1999年上升为67.8%,防止龋齿刻不容缓。世界卫生组织将龋病列为继癌症、…  相似文献   

12.
牙周疾病是牙周组织各类疾病的总称,牙周疾病仅次于龋病,是危害人类牙齿健康的第二大病.主要有各种牙龈炎、牙龈增生、牙周炎、牙周萎缩等.随着病变的加重会出现牙龈流脓、咀嚼无力、牙齿松动,期间可有反复发作的牙周脓肿,最终可导致全口多个牙齿松动、脱落.为了预防牙周病,必须注意口腔卫生.只要做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牙周病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口腔病患病率高达80%,其中患龋齿率为50%左右。可见,龋齿已经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口腔的卫生”一节主要介绍龋齿的发生过程和刷牙与口腔卫生的关系。这些知识,与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学生往往缺乏系统、全面、科学的口腔卫生常识。因此,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作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龋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据1995年全国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5岁年龄组儿童乳牙患龋率达76.55%,人均龋齿4.48颗。因此,龋病的预防一直是口腔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从龋病的好发牙位和牙面来看,龋病绝大多数发生在后牙咬合面的点隙裂沟内。据调查,12岁儿童窝沟龋患病率为叨.32%,人均龋齿数为0.80颗;而牙齿光滑面龋患病率仅为9,68%,人均龋齿数为0.09颗。因此,窝沟龋的预防是儿童龋病预防的重点。窝沟龋是怎样发生的儿童6-8个月时萌出第一颗乳牙,到2岁半左右20颗乳…  相似文献   

15.
龋病、牙周病是口腔常见多发病,因其发病缓慢,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学生中更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了解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和治疗情况,我们于1992年9月至1992年12月组织力量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调查对象:选取该县15所农村中小学校,对9、12、15三个年龄组进行普查.共调查3220名中小学学生,其中男生1781人,女生1439人.调查方法:调查方案、表格制订依据WHO标准.参加调查  相似文献   

16.
龋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关于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多有报道,但多数是对儿童、青少年患龋情况的调查报道,而对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调查报道较少。笔者对烟台大学96届1461名新生进行了龋病调查,经过整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大连开发区 32所幼儿园 2 128名 3-6岁幼儿进行了龋病流行病学调查, 按照卫生部的标准,按年龄分为四组.调查结果显示: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易感 牙位依次为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上颌乳中切、乳侧切、乳磨牙下颌乳切牙.平均 患龋率为81.16. 乳牙早失不但给幼儿进食带来不便,而且直接影响恒牙发育.我们建议窝沟封闭不 但要对六龄齿,而且要从乳磨牙做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我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全面降低学生口腔疾病的患病率,提高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方法:采用口腔检查、问卷调查对下东营小学1~6年级78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口腔疾病为龋齿,尤其是小学1~3年级学生龋患率较高.结论:张家口市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尚存在一些不足,口腔健康教育必须与学生所接受的普遍教育同步进行,应使学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知识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预防和减少龋病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园3-5岁儿童498名进行口腔检查,同时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这些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儿童龋病患病率为39.6%,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与口腔清洁度、嗜甜食、年龄、饮用饮料的种类与频度及睡前是否刷牙有关。结论:要注意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预防龋病发生。  相似文献   

20.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副整齐洁白的牙齿,给人以健美的感觉。但是并非每个家长都明了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掌握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并用以诱导幼儿,使之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幼儿牙病最常见的是龋病,而学龄前是龋齿的高发阶段。有的孩子一张嘴就见满口黑牙,或是牙齿上有许多斑点、缺损,这就是龋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