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绍玲 《学周刊C版》2011,(10):104-104
一提起写作文,多数学生都会说:“我就怕写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写什么.从何写起。”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远远比不上城里的孩子们见多识广,往往刚开个头.敷衍几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受城市化和打工潮的影响,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量流向城镇,有的农村小学甚至只有十来个学生。与此相对,城镇小学学生爆满,人满为患。我所带的班级每学期都有几名从农村或外地转入的学生,因此,我班有近三分之一的“转学生”,且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要么在城里买了房,要么租了房,从农村涌向城镇,有的甚至从本县农村转到外省,然后又转回本地县城。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总觉得城里的学生普遍快言快语,辞能尽义,表现出得体大方的风度。而农村的学生腼腆羞怯、话不成句、辞不达义,显露出卑怯迟钝的窘象。差别为何如此之大呢?显而易见,城里学生从小接触外界多,受到锻炼的机会多:农村学生与外界接触少,受到锻炼的机会少,加上方言浓重,说起话来就过分紧张,语无伦次,言不尽意。要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城里的学校越建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而乡下有些学校的学生数则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关门大吉——被撤并了。如此下去。岂不是乡村学校越来越萎缩,大家都搬到城里去读书?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绝大部分的人口在农村。尽管有部分农民富了,迁居到城里:尽管有部分农民进城务工,把孩子带到城里上学,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孩子还是留在了农村求学。  相似文献   

5.
俞春波 《教师》2014,(10):39-40
正"作文难,难作文,一见作文就头疼"是农村小学生流行的一句话,也揭示了农村学生写作的现状。农村的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获得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再加上课外书少,知识面也不及城里孩子丰富,因此孤陋寡闻,腹内空空,囊中无物。由此使得一部分同学一遇作文就畏惧、埋怨甚至诅咒,"最讨厌写作文"。对于如何下笔,脑子里  相似文献   

6.
苗蛮子 《师道》2011,(12):12-12
媒体报道.云南嵩明县政府至今还在上世纪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办公,书记、县长的办公室都是“蜗居”.只要进去3个人就转不过身来;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2007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教育,迄今已建成4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即使是乡村学校,其教学条件也和城里一样。  相似文献   

7.
记得几年前过年回农村老家。到邻居大哥家闲坐。他是我们村卫生室的医生,闲聊中。邻居家大哥风趣地说:“别看乡村医生不起眼,但我们的活城里的专家教授都做不来。我们是什么病都看,头病脚病、内科外科,有病都找我.而且随叫随到,城里的专家能看所有的病?”  相似文献   

8.
童克祖 《政治课教学》2015,(Z1):104-107
"做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思想品德课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载体和主渠道。它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农村初中由于通信事业的发展,其受到的社会不良影响与城里几乎是同步的,但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与城里相比都相去甚远。因此,探讨农村初中开展"做人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和有效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今我校大量教师家住县城,要么“早上去学校.下班回城里,来回跑”,要么是上课期间在学校,周末就回城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走教教师”。据调查了解.大部分乡镇教师的家在县城,虽然他们工作在农村.但心却在县城。这种现象将对学校的管理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应采用什么有效方法来解决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对此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农村学生相对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  相似文献   

11.
“做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思想品德课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载体和主渠道。它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农村初中由于通信事业的发展,其受到的社会不良影响与城里几乎是同步的,但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与城里相比都相去甚远。因此,探讨农村初中开展“做人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和有效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纷纷行动,推出形式多样的支教举措,组织城里教师下乡支教。一时间,支教犹如“及时雨”洒向了农村教育这块久旱的土地。  相似文献   

13.
张琼 《湖南教育》2010,(7):53-53
一、基于农村生活特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一般说来,农村学生不像城里少年那样拥有较为优裕的物质生活,也不大可能去练琴、学舞、追逐偶像……不过,他们在生活感受的丰富性方面却一点都不亚于城市孩子。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新鲜的空气、自然的美景,有淳朴的邻里、天真的朋友,更有走向田间地头的那份充实与喜悦……作为农村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于“交费择校”问题的讨论,视线多集中在城市学生的身上。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教师,我想说说自己对农村学生“择校”的痛切感受。我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就已经过市重点中学的挑选,但他们落选了。这些经过市重点学校筛选而不入选的学生,在城里是彻头彻尾的“凤尾”,在我们农村教师眼里却是“龙头”,我们的得意门生,我们明天的希望。我们不企求将“龙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在硬件方面比起城里的学校要薄弱一些.因此在讲课时教师就要在其他方面多下工夫.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初中语文课堂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意识产生影响.帮助他们树立语言表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诵读中华经典.传承神州文明,能开拓农村初中学生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16.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  相似文献   

17.
过去,"少年宫"是城里孩子的专属,农村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非常单调乏味。如今,随着"乡村少年宫"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质,同时城乡差距也缩小了,促进了教育均衡。  相似文献   

18.
爱可以一万年,还可以有一万斤?儿子临去大学时向老海要的礼物是什么,你一定猜不到。老海没有老婆,自己带着儿子到城里讨生活。他除了一身力气外,一无所长.只能在火车站和码头干苦力。儿子阿边13岁.正读小学六年级,老海求爷爷告奶奶.好歹让儿子挤进了城里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从“题海”里解放出来,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个性、特长,使其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减负后农村孩子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这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减负了,城里的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课业之余,他们听听音乐、唱唱歌儿、练练钢琴和舞蹈、学学绘画、搞些体育活动、到阅览室看看课外书、搞点小制作、泡泡文化宫、逛逛科技馆……五花八门的活动内容使城里的孩子有机会发展多种兴趣,孩子们的脸上自然笑出了一朵朵灿烂的花儿。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受城市化和打工潮的影响,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量流向城镇,有的农村小学甚至只有十来个学生。与此相对,城镇小学学生爆满,人满为患。我所带的班级每学期都有几名从农村或外地转入的学生,因此,我班有近三分之一的"转学生",且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要么在城里买了房,要么租了房,从农村涌向城镇,有的甚至从本县农村转到外省,然后又转回本地县城。这些"转学生"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一开始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障碍,表现出一些品德不良的行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大多不够理想,而且教育难度大、反复性强,很难在短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