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独具风格的陕西凤翔木版年画,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邰立平,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家,凤翔木版年画第20代传人。他凭借对木板年画的热爱与责任,不懈地努力着,让这个不可再生的民间艺术之生命,于手指尖涓涓流淌,缓缓延续。  相似文献   

2.
豫北滑县木板年画的历史传承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紧密相连.在这种自然与文化生态环境下,培育了滑县木版年画独特的样式和品类,表现出特有的风格和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新绛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晋南地区民间艺术的奇葩,其兴盛与古绛州悠久的历史、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和大量的民间画匠有密切关系。新绛木版年画题材丰富,其中以戏曲年画独树一帜,体现出浪漫主义情怀。新绛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与色彩极具装饰性,并富于实用性,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凤翔木版年画保持了原古版年画的艺术风格,与其他地方年画在艺术表现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研究平面构成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凤翔木版年画保持了原古版年画的艺术风格,与其他地方年画在艺术表现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研究平面构成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凤翔木版年画为例,对风翔木版年画起源的时间、主要生产地点、生产经营方式及其发展情况进行考证,对其价值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价;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赋值,构建了综合评估模型。通过门神类作品“执鞭敬德”“执锏秦琼”的个案实验性模拟分析,对上述理论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评估结果分析,提出了建设性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汉水流域是华夏民族古老伟大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汉水流域的民间版画分布地域广,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基于审美视野,以汉水流域较有代表性老河口南派木版年画为例,通过将其与朱仙镇木版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和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对比,主要从其图式、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使我们对民间木版年画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乾隆姑苏版区别于传统民间版画,是受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中由传教士带来的"泰西法"影响下产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它将西洋画中的透视法、明暗造型等技法与中国民间传统版画技法相融合,是清中期桃花坞木版年画兴盛期的一种特殊形态。从美术学角度可以看出,姑苏版中的"泰西法"有其独特的视觉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强 《文教资料》2012,(22):81-82
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民的驱邪祈福思想和民俗生活。凤翔木版年画就反映了陕西关中西部的民俗风情与审美文化。凤翔木版年画至今保留着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采用手工雕版,土法印刷,体现了民间艺术淳朴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根据闽台木版年画表现出其特有内涵与外延美的艺术风格,从求“真”的艺术观念出发,所表现出的艺术语言、地方特色被称为南方年画的代表,带着浓郁的闽南乡土气息的年画,是它美学价值之所在,体现了闽台传统积淀和历史文化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杜霞 《华章》2012,(16)
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历经时代的洗礼,凝聚着无数民间艺人的心血.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是中国著名木版年画之一,历来为国内外美术界重视和敬慕.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坊简陋、后继乏人,生存状况一度令人担忧.探究中国民间艺术生存发展之道,迫在眉睫.朱仙镇木版年画除了急需抢救、保护,发掘、整理外,更需要从文化教育开始,让民间艺术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一、凤翔木版年画的发展史 年画这种艺术形式过去在辞书中不记载,在北宋时期称为‘纸画'明代的皇宫称之为‘画贴'到清代初期称为‘卫画'这是因为北京的年画都出自天津卫的杨柳青,故叫‘卫画'杭州叫‘欢乐图'苏州叫‘画张'四川绵竹叫‘斗方'。  相似文献   

13.
李玮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2):69-72,75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我国民间美术的代表,其色彩的艳丽和强烈对比是其典型的艺术特色之一。本文从色彩特点入手,详细探讨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表现特点、色彩审美情趣、色彩语言的哲学内涵和偏色性分析等,较全面的阐述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语言特色,为进一步解读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木版年画有悠久的历史,在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据考证,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传统年画的鼻祖,有民俗文化活化石之称,但社会经济、印刷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人审美取向的变化影响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发展,只有在抢救性的发掘和整理的基础上,木版年画这种优秀的传统艺术才能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宁夏六盘山木版年画以表现镇宅降福的门神、福笺、神码云子及有吉祥喜庆寓意的年画内容为主,具有构图均衡饱满、造型质朴大方、线条概括简练、色彩对比鲜明的艺术特色,曾经深深地影响了六盘山一带的人民群众.但在商业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六盘山木版年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艺人在为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而努力着.  相似文献   

16.
晋南木版年画始于宋、金,盛于明、清,是木版年画的鼻祖。其内容所体现的历史脉络清晰,是一项完整的民间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批量生产的商品式的民间美术,其内容通俗,形式实用,雅俗共赏,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心理上和视觉上的审美需求。同时,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晋南木版年画无论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包容了百家之长,传承了各类艺术之精华。如今,晋南木版年画更借鉴了现代多元化的艺术手段,拓宽了其实用功能,再次成为人们的新宠。  相似文献   

17.
产于湖南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的滩头木版年画,在中华大文化和湖湘民俗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在30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小品年画、农村年画、阳刚年画等特质。  相似文献   

18.
凤翔木版年画产生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中,根植于民俗文化的沃土之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农耕时期民众的心理特征和精神追求,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佛山木版年画,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工艺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与其使用的制作原料有密切的关系。目前,佛山木版年画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危机。本文对佛山木版年画的纸张制作、制色、雕版、印刷工艺流程等进行调查和介绍,为保护佛山木版年画做了一点实际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南通木版年画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社会有识之士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下面,笔者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探讨借助吹塑版画把南通木版年画引进“蕊春非遗研习所”的有效策略,使学生对南通木版年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南通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