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其说外八庙是一座供游憩的皇家园林,不如说是一件政治工具,是一种政治表态。因而避暑山庄外八庙的建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普宁寺与须弥灵境的建筑与景观,总结出其中蕴含的两种意义:一是以满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核心居于最高统治地位,推动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形成;二是满清政府在保持满族文化独立性前提下积极吸收汉族文化以维持其政权的正常运行。普宁寺与须弥灵境均以建筑象征的形式深化了这两点政治内涵,具有不同于其他皇家园林的历史与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2.
泉州古民居建筑俗称“皇宫起”、“汉宫体”,其建筑形制、风格、名称源自古代中原,一千多年来。泉州古民居建筑名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语言学,化学角度探究泉州古民居建筑化的源流变化与化意蕴。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高台县在晚清同治年间发生的乌鲁木齐提督成禄无偿苛索民间供奉三十万两,接着,因摊捐不遂而诬民为盗,纵兵残杀二百多人的骇人听闻的惨案,姑且称为“成禄案”。笔者试图将成禄作案及其诬奏、清廷谕旨放到满清政府统治甘肃的一贯政策中考察的基础上,来看时任钦差大臣、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查实严劾及“遽萌退志”,终于迫使清廷将成禄革职、 问、斩监候的“成禄案”恢复历史原貌;进而探析严劾成禄不仅是出自汉族“耕读”之家的左宗棠对满族贵族纨裤习尚的反感,而且更重要的是为清王朝统治西北“思规百年之安”即消除其乱源,继而粉碎沙俄吞食我国西北图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垒太极修建的皇宫。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是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前的皇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  相似文献   

5.
科举是汉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清军入关以后,清朝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采取了科举制度来选官,并允许满族八旗子弟参加科举。从此一大批的满族八旗子弟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八旗子弟汉化趋势逐渐加深。面对大批满族八旗子弟汉化加深的趋势,满族统治者一方面采取了种种措施防止满族八旗子弟汉化,力图保持本民族的国语骑射的祖宗旧制。另一方面,为了稳定统治,又不得不实行科举制度。这体现了在实行科举制度上的满汉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6.
清朝是一个幅员广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生活着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旗、彝族,壮族,瑶族,高山族等50多个民族。满族是清朝的统治民族。它的社会生活习俗,必然对被其统治各族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被统治民族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汉族的社会生活习俗,也要对满族产生影响。因此,清朝是我国社会生活习俗变革的重要时期。本文仅对清入主中原后,汉满两族的生活习俗的一些变革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光绪皇帝称慈禧太后为“亲爸爸”张布雷光绪皇帝称慈格太后为"亲爸爸"是影视艺术的虚构吗?是满族的风俗习惯吗?都不是。那拉氏(慈禧太后)于1861年通过"辛西政变",登上了统治全国的"宝座",开始垂帘听政,在清末的同治、光绪年间其尊一直在两皇帝之上,实际...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满族作家,老舍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旗人形象。这些旗人形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吃着“铁杆庄稼”、讲究规矩礼节和吃喝玩乐的老派旗人;失去了旗人的体面和尊严、借着洋人的势力满足其贪欲的新派旗人;既吸取了满族文化优长,又扬弃了其消极面的正派旗人。通过这些旗人形象的塑造,老舍艺术地再现了清王朝“残灯末庙”时节作为王朝统治基础的八旗制度的衰朽和旗人社会的分化,由此揭示了清王朝走向崩溃的历史必然性。透过这些旗人形象,我们可以发现老舍对本民族文化既批判又眷恋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谓“满族古典哲学”,包括以纳兰性德、曹雪芹、文康为代表的“伦理思辨”(即“补天”思想)和以康熙皇帝、纳兰性德为代表的“自然思辨”。满族古典哲学具有下列特征: (1) 民族性满族古典哲学的渊源,是满族古老的天命论,满族古典哲学的起点,是满族天命论中的“至诚观念”。满族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包括满族的杰出君主和杰出作家。满族古典哲学的产生,是满族古老的“至诚观念”与汉族传统哲学互相接触、彼此冲击  相似文献   

10.
近来,一股强调清朝满族性特点的所谓"新清史"的研究范式或观点,在中国清史研究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然而,因对这种所谓政权的满族性的强调而忽略了清朝满族统治者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清代是中华主体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时期,这突出地表现在其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史书编纂方面。清代是中华主体历史文献大整理、大总结的时代,清代满族统治者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化认同的一个特点,就是自觉意识到文献整理是"彰千古同文之盛",编撰史书是"远述百家"以明"时代相承",这些都是与祖国多民族的统一大业密切相关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五凤楼”原为皇宫建筑,明清时期被徽派建筑用于祠堂门楼建造。五凤楼的特征是它的屋顶轮廓线不是直线,而是象鸟翼般展开的曲线,建筑学上通称为翼角。五凤楼共有10个翼角,而且是成五对展翅,就象五对欲飞的凤凰,所以就称这种建筑为五凤楼。  相似文献   

12.
“五凤楼”原为皇宫建筑,明清时期被徽派建筑用于祠堂门楼建造。五凤楼的特征是它的屋顶轮廓线不是直线,而是象鸟翼般展开的曲线,建筑学上通称为翼角。五凤楼共有10个翼角,而且是成五对展翅,就象五对欲飞的凤凰,所以就称这种建筑为五凤楼。  相似文献   

13.
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迅猛发展,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清廷为了维持它的统治,于宣统三年四月宣布成立13人“责任内阁”: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协理大臣那桐(满族),协理大臣徐世昌(汉族)、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族)、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宗室)、学务大臣唐景崇(汉人)、陆军大臣荫昌(满族)、海军大臣贝勒载洵(宗室)、司法大臣绍昌(觉罗)、农工商大臣贝子溥伦(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族)、理藩大臣寿耆(宗室)。由于在13名内阁成员中,宗室即占了半数,舆论大哗,被讥之为“皇族内阁”。但“皇族内阁”  相似文献   

14.
谭嗣同是清末杰出的社会改革家。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提出了“大变、快变、全变”的激进变革观。其变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力主排挤满族贵族统治,猛烈批判二千多年来固有的封建纲常名教,为兴民权摇旗呐喊,振臂高呼。基本依据是王夫之“器变则道变,器亡则道亡”的唯物论思想、西方传人的自然进化论和天赋人权观、佛学中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康有为的“托古改制”理论。谭氏过激的变革思想并不能改造中国,最终流于破产。  相似文献   

15.
薇薇安带着大家走进皇宫,前面已有很多的游客,几乎是摩肩接踵。“我们不如先到那个亭子里坐一坐,休息一下,顺带观察一下这里的建筑吧。”薇薇安指着主道旁的一座亭子建议说。  相似文献   

16.
皇太极是我国明清时期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是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政权的第二任统治和清朝的创建。后金是明朝末年崛起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以女真贵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是清王朝的前身。皇太极统治时期(1626-1643年)是满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萨满教是满族及其先世所信奉的原始宗教,因此,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也成为研究后金一清史及满族萨满教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旨在通过对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探讨皇太极对萨满教的态度及政策,借以反映这一时期萨满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都是经过历史和时间的沉淀、考验,充分体现其内涵的不可复制性和存在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更多的时候表现在其产业发展需求上,同时在相关产业发展中不断融合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为其注入新的动力。例如,在清末民初开始盛行的旗袍,前身就是满族的传统服装,由于受到西方思想文化风潮的影响而在形制、线条、风格上改得更简约、便于日常穿着,但在设计上仍然融入大量满族雕刻元素。与服装相比,建筑与景观设计的关系显然更为“亲密”,在景区建筑、公园游廊等地,雕刻元素依然是设计者的经典素材和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8.
冠服制度是维护统治的一项重要典章制度.清代统治者在坚守满族服饰旧制的基础上,参照汉族冠服制度,逐步确立了既不失满族习俗礼仪,又饱含汉族服饰特性因子的清代冠服制度.  相似文献   

19.
古代都城规划和皇宫建设中对于“中正”的追求,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艺术上的表现。以天人合一精神营造“王气”,大概是古代帝王营建都城的最首要的原则。由于这种精神,才造就了历代王都辉煌壮丽的艺术形象。而考古发现的西汉长安城布局和遗存至今的明清北京旧都,则是这种大型建筑艺术的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20.
满族文化点滴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的历史悠久。满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最古称“肃慎”,汉代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革末”,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女真”。十六世纪后期,女真人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家族——满族。我的妈妈是地道的满族人,今年高龄八十二岁。妈妈的影响以及我校关于满族文化的课题研究,使我对满族文化多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