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新课程教育改革中也多次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卢建平 《职教论坛》2007,(10X):49-50
“创业教育”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来的.1999年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又突出强调了要加强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2005年我国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跟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要培养应试型人才转向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大幅度调整原先的教育内容.即课程的改革:其次.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的。采用创新式教育方法。进行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及方式的改革;最后教育改革还要在教育评价中体现出来。因为不当的评价方式会将教育改革引向歧途。也就是说教育改革的最后一步是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本人认为我国的创新教育还处于试验性阶段.慎重走好第一步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教育改革的三步曲。步步都应把握“因材施教”的规律。决不能采用“一刀切”或“大锅饭”的做法.要根据中国素质教育的客观条件及特点进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分层教育。  相似文献   

4.
先来看两则例子.美国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要问孩子:“你今天把问题问老师了没有。老师回答如何?”中国的孩子呢,父母总喜欢问:“你今天考了多少分.老师表扬了没有?”从中看.美国重视培养孩子的问题教育,中国培养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教育畸形发展.出现“以分论人”“高分低能”“高分录取”等一系列不完善的教育弊端。  相似文献   

5.
陈建良 《考试周刊》2009,(42):195-196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根本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的职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具体表现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郑世俊 《考试周刊》2010,(40):216-217
陶行知先生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严重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是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一大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的创造教育,它不仅为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独特贡献.而且对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建奎 《考试周刊》2010,(13):238-238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8.
孙瑞芹 《中小学电教》2011,(12):115-115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已走进了千千万万个家长和教师心中.但过度地强调“赏识”会使学生走向自由散漫的极端。因此适度的“惩罚”教育是有必要的,也是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增强责任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对此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工作。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当代中专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新的问题,加大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做为一个教育工作,我们要根据中专学生的特点,注意抓好“六个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强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回归本科教育”刻不容缓。作者在新西兰访学期间深入了解了新西兰高等教育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差异。新西兰高等教育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时注重“授人以渔”;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高校要回归本科教育,就应该坚持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切实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中国的教育问题最重要的已经不单单是如何培养大师的问题了.而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积极健康地成长这样一个更加紧迫的问题。这与现代中国侧重“科学”管理.忽视人本教育有不可分的关系。摆脱西方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思想禁锢.回归以人性化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这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吕建青 《考试周刊》2011,(64):218+188-218,188
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过于注重基本技能、知识与基础理论的积累与继承,忽视中小学教育活动中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往往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许多艺术院校培养的仅是一大批“艺匠”,而非“艺术家”类的创新性艺术人才。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已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有些地方矫枉过正,过于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放题既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之初,我国教坛提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口号,其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提出。主体性教育思想”,指出教育的目的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无论是西方的“主体性教育”,还是我国的素质教育,根本上都要求教育要走向人道主义,要尊重学习者个性的发展.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本文就我校物理备课组“改革实验教学,发展学生个性”上的一点尝试作一初步小结,供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 第八届(1996年)和第十届(2004年)国际数学教育大会都提出“要重视数学教育中的语言和交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数学交流”在国际上受到了普遍重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众数学”观下的创新教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大多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得到培养;二是数学教育更注重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大众数学”观下的创新教育理念是:创新,人人都可以培养,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为培养创新而教育.而且要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性一直是哲学和教育学关注的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片面强调学生技能的获得,出现的“物化.教育”、缺失人文鼎神等现象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值得反思.苯丈从构建底蕴厚重的人文环境、完善学生人格、培养教师以及改革教学硬等方面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性回归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性 教育的功能除了文化教育功能外,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化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进行整合,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心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也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进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目前实行的高考“3+X”考试中,综合科也着重考查“学生在学科间渗透、交叉与综合的能力,考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确立“问题”载体,落实“研究”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关系时.才是有效的。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从自身真实的生活世界人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这样的教育目的才不致于背离孩子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孙志宏 《教师》2011,(25):20-20
教育必须关注每个学生.一个班级总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一个全新的、团结向上的、富有生机的班集体往往少不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要分层次展开,既要重视优秀学生的培养教育.也要注意中间状态学生的“促进教育”.更要注意潜力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决不可搞“一刀切”。即或只注重优秀生;或只抓中间生:忽略甚至干脆放弃对潜力生的培养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