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中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应把握住教材的编排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一、加强直观操作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有时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作为支柱。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也就是说,小学生的认识不只是从直观开始,而且可以从动作(操作)开始。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学具操作。就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来看,仅规定“摆”或“摆一摆…  相似文献   

2.
在认数教学中,充分发挥算盘的直观作用,按“物——珠——数”逐步加以抽象,可以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概念和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如在教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我按照“物——珠——数”的逐步抽象过程引导学生认数,即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先用具体的实物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数数,然后用算珠表示不同的实物,然后再过渡到抽象的数字,最后通过拨、读、写的练习,巩固数的概念,效果很好。又如教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同样先用  相似文献   

3.
现行五年制语文课本中的一年级“看图学词学句”这部分教材,是按照直观——抽象——实践这一规律编排的。在“看图学词学句”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从图入手,形成词句概念“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的插图,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事物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和具体的客观事物紧紧地结合起来,从而巩固所学的生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对6~10各数的认识是按照“主题图——点子图——抽象出数”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这种编排体现了小学生“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的认知规律,而点子图在学生思维由直观提升到抽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直线和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概念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的特征、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较低,因此,课堂教学要突出直观,强调操作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小学社会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一些事物和社会现象,初步了解一些社会常识,从小培养正确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小,社会生活经验少,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常见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入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观察社会,进而认识社会,并初步了解个人、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小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初步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理解四则运算法则、规律,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借助充分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在惑知的基础上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同时又要注意不让学生思维停留在具体直观上,及时抽象、概括,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我在教“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逐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维,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中我们从实物入手,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操作,从动作感知、形成表象,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不只是从直观开始,而首先是从操作开始。儿童的认知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括、符号”。我们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直观演示的作用,注意引导学生操作,逐步抽角出角的几何图形。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第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大量感知“两种分法”,并进行比较区别,明确其同异来进行教学。为了能使学生清晰地感知“两种方法”,正确地领会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含义,教学中应突出以下几点。一、注重感知“分”的细节感知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感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掌握概念的准确程度。除法的两种含义一直是小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之一,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感知入手,还要特别注重感知过程中“分”的细节。例如教学第一种分法“把8个小正方体木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一例时,尽管…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教材第一册第2—3页教材简析教材中用儿童乐园里部分场景的画面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和数一数了解画面的有关内容。教材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说和数来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这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场景中的相关物体 ,能分别按某种顺序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是从场景中抽象出数 ,并用点子图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 ,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数一数》这节课意在…  相似文献   

11.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徐占文王淑宏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2章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及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  相似文献   

12.
“分数的意义”教学建议郭本俊分数的概念是正确进行分数四则计算及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分数概念又非常抽象,学生接受它有一定难度。“分数的意义”一节,教材编排体现了构成概念的内涵要素及认识次序关系,从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帮助学生逐步建构新知,扩展认知结...  相似文献   

13.
“九义”数学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初步认识几何形体。教材的编排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训练学生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直观认识,启动思维 教材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把科学知识的结构编排成适合儿童年龄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形式,以形促思,使学生思考有凭借,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启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如第一册“认识图形(一)”,是直观认识长、正  相似文献   

14.
说教材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认识分数”内容分三、五两个学段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教学“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来初步认识分数,为以后扩展到“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和抽象的分数概念打下基础。本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渗透了“由整到分”的思想,引导学生结合分食品的具体情境认识二分之一,体会分数产生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通过多种操作活动,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第二段是教学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通过学生自身的操作活动,感受…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一年级的应用题很简单 ,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应用题的结构、解答等基本知识。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抽象思维差、生活经验不丰富、判断推理能力低 ,所以解答应用题的教学又是一个难点。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逐步引导他们从所熟悉的事例中 ,抽象出数学中的有关概念和规律 ,并应用这些概念和规律去分析数量关系 ,解答应用题。为此 ,如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应用题的启蒙教学呢 ?现谈方法如下 :一、说好“一句话” ,培养说出应用题一个条件的能力一年级小学生是从认数、写字开始学习数学知识的。在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动手操作易于理解数学概念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有关的概念寓于他们日常生活所能接触的事物之中,赋予它丰富的内容与形式,设计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如教“3”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观察主题画,数一数图上有几个工人,几台彩电等,突出这些东西的数量都是“3”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从而初步抽象概括出“3”的基本含  相似文献   

1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曾华涛(南昌师范附小)有关说明一、本单元教材的知识范围从认识自然数和零到认识分数,是小学生对数的人识的一次飞跃。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材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出发,把分数教学分成两个阶段,本单元属...  相似文献   

18.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而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包括较多的 日常概念和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于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让学 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因为一些抽象性的问题往往会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所以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教学必需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如教学“1”的认识,不是先告诉学生这就是“1”,而是从“一个苹果”、“一颗糖”、 “一个人”等具体事物中让学生去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形成“1”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当我看到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第一课“蜻蜓和麻雀”时,深深被教材独特的编写思路所吸引,它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空中飞”入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昆虫与鸟类两大类动物进行探究,在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等动物个体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类”的概念。教材力图通过这种编排方式,以小见大,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学会科学学习的方法,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通过三次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科学思维的形成过程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  相似文献   

20.
数形结合是链接直观与抽象的数学思想,符合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规律.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以形助数”和“以数助形”的应用场景非常多,并且具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编排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把握教材的编排用意,挖掘数形结合的内容,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通过图形理解数量关系直观分析问题,通过数量关系理解图形性质开展几何运算.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数形结合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提出了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