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应江 《今传媒》2003,(4):89-91
1.英国人喜欢读杂志是杂志市场繁荣的基础 英国是一个爱读书的国家。在英国找书店太容易了,很多街道或者高速公路休息处都有规模不一的书店,书店里的杂志琳琅满目。在地铁里,在公共汽车上,在街道,在公园,到处都是捧着各式书刊在浏览的人。您也不难发现,那些抓紧时间小憩的人,不是在脸上盖着一本杂志,就是在怀里抱着一本书,使您真正感觉到英国人处处与书为伍。英  相似文献   

2.
Herman Gollob Douleday 文学 ISBN:0385498179 读书的乐趣之一就是你有机会发现一本书是那么的有趣和鼓舞人心,以致于你希望它永远都不要结束。Herman Gollob的《我和莎士比亚》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如果说战争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留给将军们,那么莎士比亚的重要性就使他不能被教授给年轻的读者们。不幸的是,大部分人在欣赏威廉·莎士比亚的伟大剧作时既不  相似文献   

3.
书与我     
我是一个不用功的人。“不用功”自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不过,我不愿因为它不光荣.就向不知底蕴的人假装用功与渊博。但是,如果说.我真的不喜欢读书.却又与事实不符。我很喜欢读书。“读书”和“用功”可能是两回事。用功的人不一定“喜欢”读书.喜欢读书的人也许不一定是用功。这分别大概就在于前者全凭感情.而后者却要靠理智。凭感情读书的人.全靠自己的好恶去选择.因此,他所读的书,范围就比较狭小。尽管也许在这狭小的范围之内.他有精与深的可能.但他只能“渊”而不能“博”。  相似文献   

4.
王蒙 《图书馆杂志》2005,24(10):81-88
我今天讲的内容是关于读书的事情,读书并不能算是我的长项。因为,和一些学界的大师们相比,我读书的数量既少,记忆的也有限。比如,我们知道有些大师的佳话,他可以指着图书馆的一个书架子说:“这个架子上的书,我已经全部读过了,甚至于我已经全部背下来了。”于是,就有人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翻开至第232页,他果真能把此页上的内容给背出来。当然,这种人也不多,但确实是有。还有的人精通好几国语言,在国际会议上别人谈论到某书,  相似文献   

5.
作者韦君宜是老编辑、女作家,现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青年时代,投身解放区的编辑队伍;建国后,作过青年杂志和文学书刊编辑工作,尤其对文学书刊的编审有丰富经验和感受。本书辑入她在编审工作上,关于怎样为人民当一名德才兼备的编辑、选稿标准、作者的培养、读书心得与评论,审稿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鲁迅博物馆共同举办的"读书风景摄影展"于4月20日在鲁迅博物馆举行了开幕式。此次摄影展为期5天,是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营造书香社会,促进出版单位多出好书、多发好书,倡导国民热爱读书而发起的。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会长杨牧之坦言:"我们的总理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意思是说一个人记忆力再强,也不如勤做笔记。入伍以来,酷爱读书的我,始终按照“不动笔墨不为读书”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并视阅读时间多少用自己的拙笔做了四个类型的笔记:第一类是读书文摘。读书看报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材料,如知识典故、名言警句,重要论点等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并注明出处。第二类是读书提要,也称提纲。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内容要点,用概括的语句,依次序、有条理地记下来。第三类是读书心得。把读书后的体会,收获写下来,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8.
我的读书生活柴进武10年前,我调入图书馆工作,自此开始了我新的读书生活。我早年学数学力学,长期从事本专业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多年来基本上只读专业方面的业务书籍和有关的科技杂志。其他学科的书刊很少问津。到图书馆工作后,工作内容变了,使我必须面对人...  相似文献   

9.
浮世的乡愁     
<一个农民儿子的村庄实录>,被评为2004年上海市民最喜欢的20本书之一.程宝林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上海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2004年读书节推荐图书.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和普希金图书馆对俄罗斯读书现状的调查结果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俄罗斯人没有买书,1/3的公民家庭没有一本书,37%的人从不读书.  相似文献   

11.
封面是书刊装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国装帧艺术家曹辛之,曾在他的《装帧工作者之歌》中这样写道:“一本书如果没有封面,不经过装帧,就象一个人赤身裸体——没有穿衣裳。作者给书以生命、智慧、思想……,我们来为他设计形态,配上合适的服装。”  相似文献   

12.
读书人启航,一个人从网络视频读书节目做起,用了近两年时间,成为一名同时跨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五大媒体的图书推广人.近日,他的特色书评集<读家秘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引发业内关注.据已经读过这本书的业内人士讲,不但大众读者,业内的出版人、发行人也该看一看这本书,因为它通俗的切入视角对图书的宣传策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消遣读书是一种以追求精神文化享受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方式,它与以获取知识信息为主要目的的学习型、研究型读书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除了阅读目的不同,其阅读对象也不同,读物大多不是学习专业知识、研究学问所用的书刊,而是消遣性、娱乐性较强的书刊.  相似文献   

14.
师永刚 《今传媒》2005,(2):60-60
读书有时候很难总结。一生中经历的书本早就化成血液浸入你的经历中,你很难看清楚哪本书在你的血液中的色泽。但你却可以感到他的存在,如同你无法摆脱这些书本的影响或者你所影响的书的世界。读书在当下越来越具商业化意味,甚至已完全成为一件流行或者被流行推动的潮流事物。读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是世人皆知的人民教育家,一个重视图书馆工作和出色的书刊报活动家.对此尽管人们知之不多,但他却与中国革命和他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紧密相联,是他闪光生命的组成部分;其贡献与他在教育事业的丰功伟绩交相辉映,是我国现代文化敷育史、图书馆史和书刊报出版史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胡平 《出版参考》2007,(3):10-10
中国目前是个半数人不读书的国度,幸好,算下来还有六亿多人读书。这六亿人平均每人每年读4.5本书。看起来不少,而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读45本以上,这样比起来,就令人惭愧了,是我们而不是美国以文化传统历史悠久著称。  相似文献   

17.
建设“农家书屋”是共同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可是,目前农村人口每人每年人均图书拥有量仅为0.1册,平均每10个人1年才有1本书可读。是农民不愿意读书、不愿意买书吗?回答是否定的。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崇尚知识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我说"读书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的兴衰是与一个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在十年浩劫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与两三位作家的作品,对于这几本书也只能众口一词唱赞歌.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的春风开始染绿中国出版阵地,在新闻出版战线上也开始真正实行"百花齐放",报刊的"读书"版也就应运而生,图书评论也逐步引入"百家争鸣"的气氛.  相似文献   

19.
本书以解海龙50年来的摄影生涯为核心叙事线索,讲述了解海龙从业余摄影爱好者,成长为中国著名摄影家的人生历程。同时,书中解海龙还以历史亲历者的口吻,重点讲述了希望工程救助失学儿童及他助力希望工程的故事。解海龙作为支援希望工程的摄影家,可谓是中国摄影家群体的杰出代表。以解海龙为代表的摄影人用摄影术激发了中国人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大众摄影和专业摄影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有位作家说过,一本书就是一个人。而那每帧封面无异于表情丰富的面孔:或天真烂漫,或朴实敦厚,或艳丽迷人,或神秘冷峻。在这方寸之间的小天地,我克服了创意和工艺的种种制约,用全部身心一笔一笔地描绘着钟爱的形象。文/鹿耀世封面设计,一是创意,二是构图,三是色彩。创意:无论土与洋、具象与抽象,都要蕴藉书刊的特性。构图:无论丰盈或简约、恬淡或雄浑,都要力求贴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