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学报》1992年第3期发表了《强化文稿发表的编辑控制机制——一件科学丑闻的教训》一文,我们读后颇受启示。我们以处理两篇稿件为例,从另一个侧面——维护著作权法来说明编辑控制机制的重要。1 情况 1992年12月份,《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先后收到两篇来自不同单位、不同作者的文章,内容都是讨论如何对刚体地球模型计算固体潮对时间的一阶微商。于是我们按编辑部审稿程序,将两文同送两位专家评审(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2.
一篇报道改变了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又一篇报道又将另一个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大河报》接连报道的两个不幸孩子的命运,牵动了广大读者的心,同时也引起了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牵挂。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收到一位通讯员来信,诉说他思想上的烦恼。事情是由一篇报道引起的:在稿件中,写了一些表扬某领导的话,另一位领导看到后产生误解,认为是贬低了他。从此,这位领导便不象过去那样对报道工作热  相似文献   

4.
语篇与信息     
张侨店在州四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发表的《语篇与信息》一文中指出,不同研究领域对信息的定义是既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的。语言学界使用信息这一概念主要用以表达以语言为载体所传送的消息内容。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可以将信息看成是交际一方通过学习或亲身经历等方法所搜集到的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看法,用语篇这一载体传递给另一方的消息内容。语篇所传递的信息是一组信息而不仅仅只是一条条孤立的信息。语篇中所陈述的各条信息组成了一个各自独立但又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信息链。信息具有两种不同的组织结构。一方面,它是…  相似文献   

5.
我谨向同志们推荐一篇好通讯:《菜价追踪》。此文载于《中国青年报》4月12日一版,采写者是新华社记者苏会志、王进业两位同志。 “菜篮子”问题关乎城镇广大居民的生计,如果解决不好,必然不利于保持稳定,最终不利于改革大业,故而中央领导十分重视。现在的情况是,上市的蔬菜数量、品种并不少,能满足居民的需要;但问题是菜价太贵,日日见涨,使居民难于承受。很明显,这是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个重大问题。苏、王两位记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不辞艰苦,追踪千余里,终于将其症结所在极真切地展示在公众面前。记者所揭示的虽然是北京市蔬菜销售中的问题,但实际其他城市也有类似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记者这篇通讯的功劳是惠及全国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先后从宋人周紫芝的文集《太仓(禾弟)米集》(下简称《集》)中发现了一篇《尚书六部架阁(记)》,从清人张英等辑《渊鉴类函》(下简称《类函》)中发现了一篇节录的宋人李大异《六部架阁库题名记》,从宋人潜说友纂《成淳临安志》(下简称《志》)中发现了包括上述两篇文献在内的宋代档案学文献共四篇,其另两篇是:綦更生撰《三省枢密院架阁库题名记》,陈晦撰《六部架阁库续题名记》。本文先将有关六部架阁库的三篇题记介绍于此,以飨读者。关于三省枢密院架阁库的一篇,拟另撰文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如何搞好批评报道?一直是新闻同仁关心和谈论的话题。这里我结合《阳泉日报》过去两篇批评报道,谈点体会。 一个问题是化肥厂积压严重当时,农民种田无肥焦急,催肥的电报接二连三。厂里多次与阳泉火车站联系,车皮一直没有落实。另一个问题是,阳泉矿务局煤气公司因各种理由有煤气不给市区多送,三万户居民做饭气不足。市政府领导  相似文献   

8.
鼠年春节前夕,中央媒体编发两篇我写的小言论:一篇发在中国石油报(2008.1.31)的"毛毛雨"专栏,题为《新年该恭喜啥》;另一篇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新鲜早世界"专栏,猪年大年三十早6点播报的《过年三说》。两篇拙稿都在"黄金时间"编发,我琢磨沾了"新"和"快"的光。  相似文献   

9.
我从事新闻报道不到两月,军报就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件《“送礼”别样情》,真是喜出望外。我的体会是情到深处自成篇。当兵第一年,我遇到了一位好首长──某部副参谋长程晓军,他军政素质过硬在团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对士兵的关心体贴更令我终生难忘。这个线索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了很年时间。一日,我突然想,何不从同他接触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由此谈谈一个士兵眼里的部队领导呢?想到此,我便写成《“送礼”别样倩》一稿,针对《生活与修养》版的“多味人生”寄了出去。我的第一篇是在一片“上稿难”声中发出的,对此我开始也有点担心。…  相似文献   

10.
3月22日,《宿迁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了报道同一个会议的两篇稿件:一篇是会议消息《我市召开市直机关干部轮岗兴业大会》,另一篇是大会侧记《今天台上,他们是主角》。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我写的两篇报道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讨论.一篇是探讨中国社会治安管理经验的报道《中国很安全》;另一篇是揭秘刚需药降价进入医保的报道《刚需药是怎样“谈”进医保的》.这两篇报道的传播路径和舆论反馈,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样本. 实事求是地说,两篇报道都算是“炒冷饭”.在此之前,相关新闻已经“霸过屏”了.虽说不是新鲜事,但我希望通过报道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探讨深层的原因.比如,外国人点赞中国安全,到底是为啥?刚需药降价力度大,谈判是怎么砍价的?  相似文献   

12.
我在《世界优秀通讯选》里,读过著名美国记者、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史沫特莱写的两篇通讯,一篇是《记鲁迅》,另一篇是《朱德将军忆童年》。两篇通讯给我的印象都很深。我觉得,这里洋溢着作者对中国革命者的爱,确实感人至深;它们是新闻通讯的典范,值得我们后人认真观  相似文献   

13.
面前放着两篇特写,是我特意从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许多报道中寻出来的。头一篇的题目是《报告之前》,后一篇的题目是《笑声·心声》,新华社播发后,为全国许多家报纸所刊用,这两篇特写顿觉有新鲜之风吹来,不禁连声称好。从特写中可以看出,两位记者采访的取景镜头一改过去只注意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并且对准了主席台的幕后,报道了大会开幕和闭幕前在后台发生在那里的意想不到的事。我记得,人民大会堂自1959年落成后,曾经有四届全国人大的历次会议在这里召开,全国性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切忌片面性     
去年七月,我们安阳日报先后收到两篇稿子,一篇是赞扬安阳市南关果品交易所为瓜农经营西瓜创造方便条件,另一篇却批评这个交易所经营西瓜不注意环境卫生、街道办事处勒令其停业整顿.我们将情况反映给市有关部门后,有关领导既对交易所经营西瓜不注意卫生提出批评;同时也指出街道办事处勒令交易所停业整顿,没有顾及瓜农利益的作法,也欠妥当  相似文献   

15.
在《风雨编辑窗》这部长篇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篇相形见绌的作品压了两期了。有的编辑声言“替作者考虑”,主张将这篇作品发掉。有位领导立即对“替作者考虑”说给予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到两篇人物报道,感到有一股清新之气,沁人心脾,令人难忘.说清新,首先是说报道反映的人物面貌清新.这两篇人物报道(见附文),一篇写的是一位县委书记,一篇写的是一位村支部书记.他们都不同于以往在我们的传播媒介中和文艺作品中已经形成“定势”或曰概念化的人物.我们以往的“老支书”、“七品官”是什么形象?关于这方面的先进典型的报道不外乎公道、勤勉、俭朴和忠诚;改革开放以来,又多是突出他们的创业精神、开放意识.这些固然亦富有时代精神,但从新闻报道角度来说,千篇一律,也就失去了新意.  相似文献   

17.
从事新闻工作4年多了,看着一篇篇新闻稿件变成了铅字,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高兴之余也有忘不掉的苦涩,最难忘的是发表的两篇“处女作”。1993年,我怀着对新闻写作成才的向往来到分部报道组学习。那时,白天拼命采访,晚上加班写稿,天天如此。但通往新闻报道的道路并不平坦,我满怀希望地将一篇篇稿件投向绿色的邮简,可迎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眼看一起学习的报道员小彭将一篇篇稿件变成了铅字,我是又嫉妒,又着急,不住地埋怨自己不中用,同时脑海里又产生了“走捷径”的想法。一天,在翻阅报纸时看到一篇报道:烟台某乡镇党委做出规…  相似文献   

18.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不要舆论监督(包括批评报道)?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但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怎样很好地发挥报纸的舆论监督(包括批评报道)作用,却需要我们认真地探索。今年4月份,我们记者写了一篇批评报道,题目是《这条柏油路为何如此短命?》邯郸地区邱县陈村回族乡在通往县级公路之间有一条2.5公里的乡间公路。这条路铺修成柏油路后,使用仅四个多月,就坑坑洼洼不象样了,行人怨声载道。记者写的这篇批评稿子,在批评施工单位不顾信誉、不求质量的同时,也针砭了一些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对这篇批评报道如何处理?有的同志认为,这篇稿子切中时弊,应作为头版头条刊发。社长、几位总编和多数同志主张慎重一些,因这篇批评稿件涉及到县、乡两级领导,决定先打出小样听听县政府的意见。经过进一步的调查了解我们才清楚,修陈村乡这条公路是很费周折的。它要经过两个汉民村,涉及到回汉关系,1986年地区民委就拨了修路专款,但  相似文献   

19.
5月30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两篇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新闻。一篇是《北京市蔬菜市场放而不开,菜少价贵》,另一篇是《袁伟民等向工人体育场发生的违法事件中被公安机关集中审查的人员发表讲话》。前者反映了首都几百万居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北京市自5月10日开放蔬菜市场以来,在一个短时期内,蔬菜又少又  相似文献   

20.
本刊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要求介绍消息写作的基本要领,现特发表伊尹、刘海两位同志的文章供参考。这两篇文章都是就一篇具体稿件如何修改来探讨消息写作的,估计对初学写作者会有所帮助。稿件的修改加工,既是新闻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步骤,也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因此,两篇文章还可供初学编辑工作的新闻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