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作者的强烈爱憎洋溢于字里行间,主人公的悲惨结局安排在从始至终的“笑”声中,让人感到无限的伤悲和凄凉。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先生对病态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无疑是深刻无情的,但对人性的弱点剖析更是发人深省的。本文试从鲁迅思想探索目的与思想本质、孔乙己悲剧命运心理探源、孔乙己悲剧性格,探讨孔乙己给人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的战斗檄文。小说通过对孔乙已这个清末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正>《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是一篇典范的白话文作品,小说以清朝末年鲁镇的咸亨酒店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很多评论家认为,孔乙己是作者成功塑造的一个负面的读书人形象。但是笔者认为,孔乙己是被很多人误读且误解的对象,用他的话说,便是被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一文通过对孔乙己悲惨遭遇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罪恶本质,控诉了残暴凶狠的封建制度和腐朽愚民的封建文化,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战斗檄文。关于小说主人公孔乙己的名字由来,小说写道:“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职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文中所指的“描红纸”是过去供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关于小说主人公孔乙己的名字由来,小说写道:“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己己。”其中“上大人孔乙己”,课本注释为:“旧时通行的一种描红纸,印有‘上大人孔乙己’这样一些笔划简单的字,三字一句,‘上大人孔乙己’,是似通非通的进行尊孔教育的话。”笔者认为:课本这样注释虽说得通,但过于简单化了,而且欠准确。所谓“描红纸”是旧时供初学儿童练习写毛笔字用的,纸上印有红色楷书,初学写字的儿童用毛笔依照红字的笔画描写黑字。最普遍的印字是:“上古大人,孔氏一已,化及三千,七十二氏。”为了顺口好读,容易记忆,有的版本依照《三字经》修改为:“上大人,孔乙已,化三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作品。《孔乙己》的不朽,在于成功地型造了一个偷生于贫穷、冷漠与嬉笑之中备受封建科举制度摧残、封建思想毒害而至死不悟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孔乙己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如  相似文献   

9.
谈祥林嫂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用“吃人”二字深刻地概括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放的本质;他的另一篇著名小说《祝福》,则用具体的形象反映了在封建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所“吃”掉的活生生的现实。《狂人日记》提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祝福》发出了救救祥林嫂的呼喊。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完全是一个被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摧残致死的妇女形象,她在遭受封建社会各种势力的迫害时,表现得十分愚昧和麻木。读了《狂人日记》,再去读《祝福》,就会发现这两篇小说的创作意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的第二篇小说。小说设置了两个中心视点,一个中心视点是当时的时代,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来反映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从而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另一个中心视点是当时的民众,通过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展露在封建等级意识的支配下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这两个视点一远一近,一虚一实,近的反映远的,远的左右近的。作者把二者统一到叙述的大视野中,使发生在咸亨酒店的一系列情景具有彻骨冷髓的警示力量。在生活画面的具体展开中显示隐含作者的理性审视和热切期待。在小伙计漫不经心的叙事中,给人以巨大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篇幅不到3000字,却极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中评价《孔乙已》“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作风”。《孔乙己》体现了鲁迅先生“揭示社会的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意图,同时塑造了“孔乙己”这一影响深远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又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小说通过勾画封建主义社会的芸芸众生相,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痛苦。主人公孔乙己的性格,具有矛盾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写于一九一八年冬,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的悲剧人生和当时社会的凉薄,揭示了封建末世下层读书人的病苦.教读《孔乙己》后,印在我心中的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孔乙己那件永远脱不下的长衫.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新文学的第二篇小说,写于1918年春。作品以二千多字描叙了孔乙己痛苦和不幸的一生,高度浓缩了旧中国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不愧为是一颗璀灿的短篇明珠。著名作家巴金称赞“《孔乙己》写得多么好。”短篇名家沙汀把《孔乙己》视为典范之作。一些中外作家和评论家也赞誉《孔  相似文献   

15.
《孔乙己》一文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笔锋直逼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在这种制度之下麻木的民众,揭示了救人先救  相似文献   

16.
钱燕 《现代语文》2014,(6):72-7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发表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上,后来鲁迅先生把它编入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孔乙己》进入中学语文课本多年,笔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之余,研读并归纳了孔乙己的七宗“最”,兹述如下:最奇特的名字。  相似文献   

17.
《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小说仅用了2600个字就塑造了一个传世形象:孔乙己。在教学这篇小说时,我认为本文  相似文献   

18.
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徐大同我知道鲁迅还是在中学时代。那时,除了在国文课本中读了几篇他的作品外,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课外也读了一些他的著作。知道了《阿Q正传》、《狂人日记》、《彷徨》、《呐喊》、《药》,也知道了孔乙己、祥林嫂和闰土。叶绍钧、夏丐尊等人一样,...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一、简介教材《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在不到3000字的篇幅里深刻反映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和整个世态,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毒害的读书人的病苦,也表现了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应该理解孔乙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乙己是初三课文《孔乙己》中的主人公,鲁迅先生通过对孔乙己的生活描述,对残酷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孔乙己的一生是悲惨的,或许也是可笑的。但是我们若从另一个角度为孔乙己着想一番,会发现他并非一无是处,举动之间甚至还渗透着几分优良的品质。首先,孔乙己的生活是贫困的,因而欠帐是经常性的。然而,他却“从来不拖欠”、“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以至于信誉良好,表现了他性格的质朴和忠厚的一面。当在店里旧帐未还,却又不得不再欠新帐时,他的表情是“羞涩”的,能够意识到难为情,这些都说明他有着较好的品行;其次,孔乙己为自己的生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