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的教学长期以来以认识论为基础,教学过程被看成是认识过程,师生之间、人与知识之间是主客二元对立关系,教学成为一个抽象的、观念的、确定的世界,与人的现实生活相脱离,漠视人的生命意义和精神成长。而这些教学痼疾都源于认识论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转变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存在论代替认识论,以主客同一的思维方式来把握教学,把教学看成是理解的过程。因为理解的教学视人与知识、人与人是视域融合、意义生成关系,是交往与对话关系,它关注人的完整性,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和精神世界的充实,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2.
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刑事证据规则要在刑事诉讼证明活动中,指导证明主体运用证据阐明系争事实,论证诉讼主张,它首先涉及人们主观对客观世界即案件事实的认识,对于认识,认识论无疑具有理论支持和指导作用。因此,刑事证据规则需遵循认识论的一般原理,符合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过程中,人们都十分强调实践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是由此而忽视人类已有知识在认识中的作用,不能不说是片面的。本文就已有知识在认识中的作用问题作简要论述,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一) 只要谈认识,就离不开已有知识。已有知识是人们获得新认识的重要因素和条件。首先,我们从入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考察认识问题,就会发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  相似文献   

4.
认识主体的多极性与传统认识论之误刘啸霆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理论。认识是人的认识,认识因为人而成其为认识,人因为能够认识而成其为人。因此,一般地说,人是认识的主体。人之为人和人作为主体,二者在本质上基本是一致的,因此人的认识论也就是主体的认识论。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周简叔一、成人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研究成人教育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合作是很多的,甚至有不少成人教育研究,开始从认识论的高度,来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他们对认识论的界定是:"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关于调查研究知识和范围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试论康德认识论中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王瑞芳康德认识论是在批判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他看来,经验论和唯理论各有其片面性,都没有弄清楚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他认为,哲学的根本任务是考察人的认识能力,分析人本身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因此,他把认识论研...  相似文献   

7.
所谓语言认识(linguistic—thinking),简言之,就是以语言为对象考察哲学认识论问题的研究维度。因为在认识过程中,语言与思维是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人们只能在认识的抽象中才能把二者区分开。所以,语言认识的实质是语言和思维在认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8.
阐释与认识、评价都是人的主体性精神活动,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认识指向知识,阐释指向意义,评价指向价值,三者各有各的效用范围。对于人的自我意识和理论反思而言,认识属于知识论(认识论)范畴,阐释属于阐释论(阐释学)范畴,评价属于价值论(价值学)范畴,都是重要的研究领域。但三者之中阐释比较特殊。由于阐释所指向的目标是意义,不能离开知识和价值而独立存在,因而阐释也就与认识和评价有着交融互渗的复杂关联。阐释过程始于认识而终于评价,对阐释与认识和评价之间关系的考察有助于对阐释本身的深入理解,从而更准确地确定其在人类精神结构中的位置及其特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认识论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自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问题的讨论立了大功,人们再不会把哲学理论误解为是无关紧要的少数人书斋里的事了。紧接着就是关于主客体问题、关于认识过程的阶段问题、关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关系问题、关于信息论和认识论的关系问题等的讨论,使认识论保持着繁荣的趋势。最近又有关于认识是不是  相似文献   

10.
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 ,积累关于大自然的知识 ,便形成特定的知识境界。人们知识境界的升华总是伴随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在其中。科学活动的发展、技术革命的实现、知识境界的提高总以人文主义精神作为其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传统认识论以对物质客体的研究为标志,而现代认识论的研究,以人类认识的成果——知识图景为对象。文章通过宏观的对知识图景本质特征的分析,以及形成、演变等问题的考察,来把握知识图景的认识论意义;并就知识图景对现代认识论研究提出的新课題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莫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9,(8):F0004-F0004
近来读了不少教育论文,往往把教学论等同于认识论.例如建构主义本来是一种认知心理学,属于认识论范畴.认识论是讨论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怎么认识深刻就怎么做,至于要花多少时间是不管的.读书、听讲、探究、发现、活动、实践、讨论等等都是获得真知的手段,这当然是对的.可是把建构主义的认识论等同于教学论就有失偏颇.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要讲究认识效率.基础教育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让学生在9—12年内基本掌握.如果仅仅用探究、发现、展示的手段,哪有那么多的教学时间?所以一位哲人在提倡“实践论”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外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一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本文从外语教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的角度,论述外语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关于自然界、思维及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从世界历史角度,从自然界、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辩证地考察和探索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自身的发展问题,系统地分析和解答了发展的本质、发展的动因、制约因素,提示了什么是发展,为何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等一系列根本性和终极性问题,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世界等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依据。在构建和谐世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应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系统把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发展的目的、过程、结果及意义等问题,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认识新定义     
1、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如何定义认识是直接关涉到认识论研究对象的问题。如何定义认识?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出版发行的有关文献中,我们可以见到两种关于认识的定义,定义一: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是关于认识的经典定义,这一定义至少有两大缺陷,第一,它只顾及了认识的结果,而没有揭示认识的过程,第二,它抓住了认识的反映性,但对反映性的理解却是片面的,固然,认识的结果即知识或知识的体系——理论、学说等,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含着外部客观世界的信息,但是认识结果又不仅仅是人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  相似文献   

16.
圣人不但对古圣哲不能尽意的哲思“立象以尽意”,而且还将自己的见解也附会到已立之象中去,以至出现种类繁多的太极图。照此模式,我们将一些认识论问题的探讨亦附会到太极图中去。首先,太极图象征了人在认识过程中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即此两的阴阳变合交感,既矛盾对立,又相辅相承,如此交错变换、循环不已的特征。其次,它还象征了个体人的“理”与“思”的思维特征,客体的“能”与主体的“可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日新”与“境界“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一、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认识论,一般说来,是关于认识现象和认识活动的学问。人类的认识现象和认识活动,都是在认识者和认识对象的相互关系中发生和发展,因而,研究哲学认识论,首先便要区分认识者和认识对象,没有这种区分便不能考察它们的关系。在哲学认识论中,我们通常称认识者为认识主体,认识对象或被认识者为认识客体。在认识论理论体系中,主体和客体是逻辑的出发点,关于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过程、认识的真理性和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对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展开。  相似文献   

18.
事实和意义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对象。近代认识论把认识是否符合事实作为衡量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把形成关于事实的客观知识作为认识的最高目标。在现代认识论中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认识的主体间性等问题受到重视,对客观事实和客观知识也提出异议。意义作为另一种认识对象受到现代认识论的关注,如何达成意义的共同理解成为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特性是客观性。对知识客观性的内在信仰和追求产生了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与"认识主体"的关系和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这三个维度来考查,客观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认识论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尽管面临着客观主义阵营的种种责难,从客观主义迈向建构主义,实现教学认识论的变革与超越,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发 展,尤其是现代科学对人类智能活 动、人脑功能的研究,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面临着丰富和发展的问 题。近几年,我国哲学界有些同志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涉及到了诸如认识的本质是不是反映,认识论的实质是不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认识是否具有客观性等哲学认识论的一些根本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基本问题谈谈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