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鲜于璜碑》全称《东汉雁门太守鲜于君碑》,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十一月立,主要叙述鲜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仕历,均有界格。全碑包括碑座与碑身两部分,碑呈圭形,高242厘米,宽83厘米。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6行,行35字,碑阴15行,行25字,全碑共827字。隶书。1972年天津武清县出土,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  相似文献   

2.
鲜于璜碑     
卢永琇 《历史学习》2006,(12):F0002-F0002
此碑上尖下方呈圭形,高2.42米,厚0.12米,碑两面均有铭文,碑首有题额和画像。碑阳额旁阴刻走形青龙、蹲形白虎,碑阴额阴刻朱雀,刀法简练,线条流畅。碑额上阳刻小篆“汉故雁门太守鲜于璜碑”十字。这种碑首画像和篆额的形式为汉  相似文献   

3.
我的家在武清区的兰城村,这里是从战国到汉代的一个城垣遗址,大名鼎鼎的汉《鲜于璜碑》就是这里出土的.  相似文献   

4.
<正>丰碑立巴地我叫景云碑。更准确地说,我乃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汉是我出生的年份——东汉,巴郡朐忍就是今天的重庆市云阳县,我出生、成长于此,也埋葬于此。虽然名日景云,但是我从未见过景云其人,毕竟在我诞生时,他已然故去多年。从前只有王公有资格以碑引棺,后来碑逐渐成为一个人良好品行以及功德纪念之物。景氏是君帝高阳的后裔,  相似文献   

5.
正【注释】[1]箕子之苗裔:箕子的后代。箕子:名胥余,殷代人,商纣诸父(对同宗族伯叔辈的通称),封国于箕,爵为子,故称箕子。纣暴虐,箕子谏不听,佯狂为奴,为纣所囚。周武王灭商,释其之囚,封箕子于朝鲜。[2]胶东相之醇曜:是胶东相能够光耀祖先的后裔。胶东,郡国名,治即墨。胶东相是胶东王国的相,从碑阴可知其名为鲜于弘。  相似文献   

6.
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与书坛巨擘赵孟頫齐声并置,二人关系甚密,可谓至交。在赵孟,顷眼中鲜于枢为人豪爽脱俗、其书妙入神品、他的诗也足以和大诗人鲍照、谢灵运相媲美。  相似文献   

7.
<正>【作品概况】《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颜真卿71岁撰文并书丹,是颜真卿为他的曾祖父所写的神道碑,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楷书。碑石高175厘米,宽90厘米,厚22厘米。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放船》(收帆下急水)作为万州南浦县城,因为杜甫的好友严挺之曾任万州员外参军,他路过万州时必然要看一下老朋友曾经作地官的地方。杜甫的另一个好友李布当时正在万州别驾任上,他也必然要泊船拜访,再从《放船》诗的内容看,一、二句写从忠州到万州西山前的行船情景,三至六句写船过西山时看到的奇特景致,七、八句写泊船后的所见所感。杜甫因李布结识了万州鲜于刺史,《送鲜于万州迁巴州》 诗很可能是作于万州。  相似文献   

9.
    
当县委崔书记接到龙潭水库要决口的电话时,已是深夜1点多钟。他迅速叫醒司机老陈,立即驱车赶往龙潭水库。车还未停稳,崔书记就跳了下来。透过几盏马灯忽明忽暗的光,他看到坝堤上已经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在洪水的咆哮声中夹杂着  相似文献   

10.
正《孙仲隐墓志》,东汉熹平四年(175年)刻。1983年12月,山东省高密县(现为高密市)文物管理所李储森等人,于高密城西南50里田庄乡住王庄村东头场院屋墙上发现。圭首,石高88厘米,宽34厘米,额无题字。隶书,碑文共6行,每行9字。1984年3月,被运至高密县文物管理所保存。此志书风稚拙,有《鲜于璜》碑阴意趣,为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通汉代墓  相似文献   

11.
碑与碑文     
许慎《说文解字》:“碑,竖石也。”古时候,人们把立于宫庙门前的用于观测日影及拴马匹的石桩称为碑。《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郑玄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目影,引阴阳也。”《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即拴)于碑。”那时的石碑上并没有文字,不具有纪念意义。后来人死入葬时,人们在墓坑旁树立石碑,并凿上孔,用以系绳徐徐下棺。这时的碑只是行葬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所处的时代正值西汉王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适应时代政治的需要,提出了各种政治思想和主张。在他的政治思想中,无论是理想的政治状态、大一统理论,还是建立君仁民从的君、臣、民关系,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和谐理念,这一理念可以说是当今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的有益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7):F0002-F0002
“隶书者,篆之捷也”。它是一种较为方折而快捷书写的篆书。隶书初创于战国,至东汉后期趋于成熟。隶书结体多为扁方,左右舒展,静中寓动。起笔藏锋逆入,出锋带上挑之势,点画呼应灵动。隶书风格多样。方劲古朴类如《张迁碑》《鲜于璜碑》等;飘逸秀雅类如《曹全碑》《孔宙碑》等;端庄凝练类如《礼器碑》《史晨碑》等;道劲宽博类如《乙瑛碑》等;奇纵开张类如《石门颂》等。  相似文献   

14.
敦煌县博物馆藏《大唐都督杨公记德颂》碑(简称《杨公碑》)与莫高窟148窟前室之《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简称《大历碑》),是属于同一时期之碑刻,由于残缺,其撰写人姓名均已湮失。经初步考定,《杨公碑》所颂之杨公为河西兼伊西庭节度使、沙州都督杨休明,他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死于任上。因此,这块碑应立于此时或其后不久。碑文首行残存“……冥安丞…支度判官杨(?)”等字迹,应为碑文作者之题名。冥安即汉敦煌郡冥安县旧地,唐置瓜州于此,属河西节度使。由于这一时期之河西史事很少见于记载,这位“冥安丞”杨某亦不知为何人。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可为推测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释“碑”     
许慎《说文解字》:“碑,竖石也。”古时,人们把立于宫、庙、殿、堂门前的用以识日影及拴马匹的石柱称为碑。汉代经学大师郑玄说:“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丽:拴)于碑。”那时的石碑上没有文字,不具有纪念的意义。后来,在人死入葬时,人们在墓坑旁树立石碑,并凿上孔,用以系绳徐徐下棺。这时的碑只是行葬时使用的一种工具,没有文字,也不具有纪念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开始在这些石碑上刻字记事,作为纪念或标记,因而产生碑文。这种碑文在秦代称为刻石,如李斯峄山之刻。汉以后始称为…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 ,人们很难把“君”与“国”严格区分开来 ,因此 ,古代封建社会的爱国主义者们 ,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 ,往往把“忠君”当作“爱国” ,把“勤王”当作“救国” ,岳飞在宋金战争时期的“忠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爱国” ,他献身赵宋政权就是为了“救国”。岳飞“忠君”思想的形成 ,与他童年时代就打上“三纲五常”烙印和赵构对他的提拔重用密切相关 ,岳飞的“爱国”思想是对他心目中的祖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而且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始终没有改变 ;岳飞是既“忠君”又“爱国” ,并非那种只知有君、不知有国…  相似文献   

17.
不欺于心     
宋神宗时,鲜于侁任利州(今四川广元)路转运副使。  相似文献   

18.
史晨碑     
<正>东汉隶书。此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又称《史晨前后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立,隶书。前后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阴刻而分。碑正刻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世称《史晨前碑》。碑阴刻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世称《史晨后碑》,碑立于山东曲阜孔庙。内容为记载当时尊孔、祭孔活动史实。因补垣通沟工程,立市种梓事务,置守吏等乃次第进行,非一时之活动,故在《后碑》"史君飨"三字后至末字前后之差别较大,但两碑笔致皆出自  相似文献   

19.
吴道昆 《新读写》2014,(3):33-33
寒风凛冽,我步履匆匆地向G君的家走去。G君是我的初中同学,因为没有上海户口,只得在初三时回温州老家,我去为他送行。  相似文献   

20.
徐小敏君很年轻,和“阳光之子”一样的阳光。阳光的他,写作“阳光之子”是顺理成章的。小敏君很幸运,他在编一份《中学生时代》杂志,和中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