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咸丰帝登极特开辛亥恩科,于咸丰元年(1851年)举行乡试恩科,二年举行会试恩科。咸丰元年八月,顺天乡试贡监生孙启盛等呈诉直隶京官刘岱骏等把持印结,阻挠考试;刑部郎中刘岱骏等联名申辨,称因该贡生籍贯于例均有违碍,是以未曾出结。上谕著顺天府会同直隶总督查核,最终经礼部复议以有无坟墓为断据,予以不同处置。此案对于清代科举入籍制度等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现从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及上谕档中编选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清末癸卯甲辰科会试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的癸卯、甲辰科会试是我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的尾声,在我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根据档案文献资料等,草成此文,以期引起学人的注意。一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应进士之试。清代大抵沿用明制,会试在乡试的次年举行,以丑、未、辰、戌年为会试正科,乡试恩科翌年的会试,谓之会试恩科,庆典若适逢正科之年,则以正科为恩科,而正科或于先一年预行,或于下年补行,亦有恩正并科会试。自康熙五十二  相似文献   

3.
李兵 《历史档案》2013,(1):78-84
由于湖南士子需要经过洞庭湖至武昌参加乡试,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影响了他们应试的积极性,而且湖南的中式人数远远少于湖北,这引起了湖南士子的强烈不满,他们强烈呼吁两湖南北分闱。康熙朝有三任湖南巡抚多次上奏朝廷,力陈两湖南北分闱,为两湖南北分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雍正元年,清廷下诏允许湖南设立贡院,单独举行乡试,湖南社会各界长期盼望的两湖南北分闱终于实现。笔者利用《清实录》、《钦定科场条例》、档案史料、文集和方志等文献,详细爬梳两湖南北分闱的原因、过程以及新建湖南贡院的情况,以期将湖南科举史,乃至清代科举史上这一重大的事件完整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4.
陈尚敏 《档案》2015,(4):48-52
清代甘肃有16个州县设有兴文社,兴文社的职能主要是为本籍参加乡、会试士子资助盘费。康熙初年陕甘析治,两省分闱却迟至光绪元年(1875年),分闱前甘肃士人乡试要远赴西安,会试又在京师举行,路途遥远而致盘费高昂,加之甘肃地处边远,隶属瘠贫之区,兴文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另外,甘肃士子科考盘费尚有其他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5.
咸丰八年顺天乡试科场案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咸丰八年(1858年)顺天乡试科场案,是有清一代最大的科场案狱之一。因该年为戊午年,又顺天乡试贡院亦称“北闱”,故此案多谓之“戊午科场案”或“戊午北闱之狱”。该案情节错综复杂,正主考官柏葰听受嘱托,副主考官程庭桂交通关节,案情重重,头绪纷繁。这一科场大案由怡亲王载垣等遵旨查办,咸丰帝依情节分两批审决,先后共惩处九十余人,其中  相似文献   

6.
武乡试科举制度之一。清承明制,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及顺天府考试武艺,凡各省武生和绿营兵丁均可应考,称为武乡试。每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在十月,分三场:首场马射;二场步射和技勇(演弓、刀、石),称为外场;三场考试默写《武经》,称为内场。各省乡试由总督或巡抚为主考,会提镇以视外场。顺天府外场考官以领侍卫内大臣、满洲大学士和都统四人为之,内场考官以翰林官二人充任。考试中式者称为武举人。  相似文献   

7.
举院是生员、贡生、监生、荫生等参加乡试、考取举人的场所。各省乡试在省城举院举行。清光绪前,甘肃和陕西合闱,两省士子均去设在西安的陕西举院参加乡试。由于路途遥远,给甘肃士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当时的甘肃省辖今宁夏全区、青海河湟地区、新疆乌鲁木齐、哈密一带以及今甘肃全省。离西安最近的庆阳、平凉、天水、武都一带,也得八九百里,兰州一带得一千多里,河西一带得三四千里,乌鲁木齐一带得五六千里。参加一次乡试,来回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三四个月。费用少则数十两银子,多则一百多两银子。交通和经济的制约,使甘肃有能力参加乡试的士子,只有十之一二,绝大多数士子皓首穷经,无法乡试,而饮恨含窗。  相似文献   

8.
乾隆九年整饬科场史料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入关后,沿用科举之制选拔人才,并就防止考生作弊制定了明确的条文;“生儒入场,细加搜检.如有怀挟片纸只字者,先于场前枷号一个月,问罪发落.如有倩人代试者、代与受代之人一体枷号问罪.搜检员役知情容隐者同罪.”但是,作弊之风屡禁不止.乾隆九年,时逢甲子科,大比在即,为清理科场弊窦,出谋献策的奏折如雪片般呈达乾隆帝面前,然而顺天乡试伊始,就搜出怀挟二十一人,第二场又搜出怀挟二十一人,贡院门外被考生抛弃的蝇头小卷不计其数.如此大规模的舞弊现象,促使乾隆帝出台进一步整饬考场的规定和措施.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及军机处上谕档.  相似文献   

9.
道光十一年夏秋,江苏、安徽河湖泛滥,受灾严重,清政府按照惯例,进行赈济。当时陶财任两江总督,程祖洛任江苏巡抚,邓廷构任安徽巡抚,林则徐也刚刚被任命为江宁布政使,皆素称干练,都参予了此次苏皖赈灾。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上谕档、录副及朱批奏折,由于篇幅关系,故以江苏赈灾为主,以安徽为辅,尽量反映两省灾区各方面的情况。现特予刊布,以为研究参考。——编选者吕小鲜著将玩视民瘼之安徽和州知州钟革职上谕道光十一年七月十七日道光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邓廷帧奏知州查办抚恤因循迟误请旨革职一折,所奏甚是。安…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科举制基本沿袭明制,每三年举行一次,分四级进行考试,第 一级为童试,取中者为“秀才”;第二级为乡试,取中者为“举人”;第三级为会试,取中 者为“贡士”;第四级为殿试,取中者为“进士”。因科举是清政府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统治者对它极为重视,称其为“抡才大典”。为杜绝场闱中不断出现的种种弊端,清廷在对 临场考官之监试及应试考生之答卷等方面,均做有极详明的条例规定,并于每届科试前,一 再严申历朝有关圣谕及科场例禁,以对考官及士子进行警示。现从馆藏档案中选出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年)广东举行乡试的部分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清代科举制度参考。——编选者丁进军  相似文献   

11.
元代科考分乡试、会试、御试三级,乡、会试第二场有古赋一项,是汉人、南人的考试科目。仁宗延祐二年到顺帝至正十一年各科的会试赋题皆已确定,至正十四年会试赋题目前普遍认为是《铜柱赋》,而《铜柱赋》实乃至正十年湖广乡试赋题,《九章赋》才是至正十四年会试赋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考证《九章赋》的作者徐恢是至正十四年进士,而非泰定元年进士。  相似文献   

12.
山西学政茹(芬木)为报宁武等地生童科试情形事奏折 乾隆五十五年九月二十四日① 山西学政臣茹(芬木)跪奏,为恭报科试情形,仰祈圣鉴事。 窃臣于大同棚次恭报岁试完竣、照例接办科试。等情奏闻在案。兹臣由大、朔、宁三府,保、德、代三州科试后,顺道回省,复于七月内由汾州至平阳调考绛、霍、隰三州,至解州调考蒲州,复由泽、潞、沁州试竣回省。  相似文献   

13.
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唐以后至清末 ,科举制度成为众多士子进身的重要途径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制度的巨大改革和进步 ,它扫除了汉代以来“察举征辟制”中长官意志的随意性和魏晋“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的垄断性 ,使庶族出身的读书人可以通过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跻身官场。在清代 ,要达到这个目的 ,需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 (包括岁试和科试 )、乡试、会试、殿试等数十场考试。当数以千万计的士子走上科举这座独木桥的时候 ,枪冒、倩代、夹带等舞弊手法便纷纷出笼 ,成为与清代科举制相始终的阴影 ,统治者尽管采取了诸多措施 ,仍挥之不去。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中选出部分史料予以刊发 ,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王 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李应机及其年谱研究中所涉及的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作了考证。其一、李应机及其父祖的生卒年及科考经历;其二、李应机所撰《求志录》的具体内容及编纂情况;其三、清初进士科考试的程序,诸如乡试之前的县试、府试及院试中的岁试、科试等考试程序,以及康熙年间拔贡考试停止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2012年2月27日,安徽卫视2012年资源展示暨新春联谊会在九华山隆重举行,"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九华山是一个许下愿景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可以清修得道的所在,安徽卫视与众多客户在此畅叙交流、增进沟通,强强合作,畅想共赢的春天。2012年2月27日,安徽卫视2012年资源展示暨新春联谊会在九华山隆重举行,安徽广播电视台副台  相似文献   

16.
咸丰初年,太平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长江中下游一带重要城镇,云南铜矿因水陆交通被太平军阻断,无法正常运京,户、工两部铸币原料奇缺。由于战争,清政府糜费巨大,而地方各项赋税收入锐减,国库度支告匮。为解决庞大的军饷及京师百官之俸饷,清政府于咸丰三年(1853年)采取发行纸币(户部官票、大清宝钞)及铸造高值大钱(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等)等措施,以"虚钱"代替"实钱",然仍难应付巨额开支,遂于咸丰四年筹议在京师鼓铸铁钱,以补制钱之不足。有关京师行铸铁钱之情形,由于史料的缺乏,以往文献中记载较为简略,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内务府全宗档案中选辑有关史料,其中反映咸丰四年至九年间,北京地方筹铸、开铸、增铸、行使、减铸及停铸铁钱等各方面的详细情形,现予刊布,可供研究晚清货币史及北京金融史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赵尔巽(1844—1927),字次珊,号公镶、无补,奉天(今辽宁)铁岭人,隶汉军正蓝旗,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生,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科举人。同治十三年甲戌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湖北乡试副考官、监察御史、贵州石矸府知府、安徽按察使、新疆布政使、山西布政  相似文献   

18.
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八日 ,新任山东学政刘权之的家眷乘船经过直隶静海县时 ,于曹家堤遭到抢劫。案尚未破 ,次年四月十八日 ,新任江苏藩司奇丰额的眷属又于山东峄县台庄被劫。两次行劫官宦眷属的案犯 ,全部是运河纤夫。运河官宦眷属船只遭劫案的发生 ,反映了像直隶、山东这样的清朝统治腹心地区社会治安的恶化 ,是乾隆末期清朝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中 ,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一个写照。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 ,特此刊布 ,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吕小鲜  相似文献   

19.
日前,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在南京举行庆典,庆祝集团母公司——江苏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建店50周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出席庆典并讲话。 柳斌杰在讲话中指出,江苏省新华书店通过五十年的建设、改革、发展,目前已为我国省级新华书店中的佼佼者,多年来各项经济指标在省级书店中名列前茅,是新闻出版总署确  相似文献   

20.
张寿镛和约园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寿镛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和藏书家。他的约园藏书对其读书、讲学和编辑出版乡邦文献都曾起过重要作用。(一)张寿镛字詠霓,号伯颂,别署约园,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生于清光绪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光绪二十九年中式癸卯恩科顺天乡试第33名举人,次年会试报罢,十二月以知府衔到苏委充点名发饷。光绪三十一年充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