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正身处收藏圈,常听人提起"悟性"一词。悟性,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仿佛神秘难测,又仿佛稀松平常。对于悟性,有的人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天赋。说到某人悟性高,进步快,潜台词就是他天赋好,领悟能力非同寻常。但如果局限于天赋,那未免把问题看得太简单、太片面了。悟性,小部分取决于天赋,更多的取决于后天的种种其它因素。尤其是收藏领域,显得非常专业和特殊。就收藏者来说,理当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2.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是不可否认的,有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也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总而言之,相互不一样,各有各的长处与短处.就学习化学而言,每个学生的情况也不一样,有的学生领悟性好,接受得较快;有的学生缺少学习化学的细胞,成绩不理想,假如在教学中,老师搞一锅煮或者搞一刀切,势必造成成绩好的不够学,而成绩差的又学不进去,影响了所有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因此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3.
<正>从《鲁班学艺》说起《鲁班学艺》这篇课文曾经出现在小学六年级的课本中。鲁班为学技艺,远赴终南山拜师学艺。他克服重重困难,见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师傅。本以为老师傅可以被他的诚心感动,能亲身宣法,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道道难关:首先,老师傅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考验,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一件手艺,有的人三个月就能学会,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学会。学三个月和学三年,有什么不同?"鲁班想了想才回答:"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相似文献   

4.
英语初学者经常问“怎样才能学好英语?”这样的问题,这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问题。有的人学外语似乎一学就会,看上去毫不费力,而有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老是学不  相似文献   

5.
同样是流年     
王依 《当代学生》2013,(Z2):121
同样是流水,有的带着落花,有的带着养分,有的什么也不带。同样是流年,有的带着收获,有的带着遗憾,有的什么也不带。初中时,别人对我说:"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差?"我说:"我没有学过书法。""怎么没听见你唱歌?""父母没让我学。""嗨,连唱歌都不  相似文献   

6.
孩子上初一以后,有的家长常抱怨孩子:"翅膀长硬了,不听大人话了!""小学时全都是八九十分的成绩,怎么刚上初中,才考五六十分,怎么学的?"有的家长又苦恼:"白天在学校读书,晚上上晚自习,在家里,不是吃饭就是睡觉,难得与孩子见见面,也难得与他说说话,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也不告诉你,要钱又要得勤,不难钱还叽叽咕咕不高兴."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习特别要求学生要有悟性,物理学得不好的学生,往往被戴上悟性差的帽子。其实,悟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一个人好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悟性的目的。五环"悟性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一探、二悟、三说、四明、五通"五环节",完成由体验、体悟、感悟、醒悟直到领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英语初学者经常问"怎样才能学好英语?"这样的问题,这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问题.有的人学外语似乎一学就会,看上去毫不费力,而有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老是学不好,以为自己不是学外语的材料.我们承认学外语是有"天分"的,但不能过于强调"天分".无数例证表明,智力发育正常的人都能学好外语,只是学习的过程有长有短而已.要学好外语,首先要树立信心,其次要有好的方法.我们必须懂得,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因此必须在"学"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有些教师经常会说:教师教得再好也没用,学生没有悟性,怎么教都是白费气力。但“悟性”从何而来呢?是不是有的人天生有悟性,而有一些人天生就无悟性?看看字典的解释——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从这个解释里并看不出悟性的天生性和不可培养性。看来,悟性还是能够培养的,下面就是我在多年教学中总结出的悟性培养几法:一、换种说法试一试比如《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一句,如把“执”改为“握、拉、牵、抚、捏”等动词,表现力有何不同?让学生在比较中准确把握词人内心的情感。二、抓住悬念想一想比如《虞美人》开篇“:春花秋月…  相似文献   

10.
忌教师中心,独占课堂,不注重调运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听的人却不知所从,课堂气氛呆滞,师生间缺少双向交流,究竟接受得如何,教师心中无数,所以“主体作用”要和“主导作用”相结合,一个教师不仅是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地是教他怎么学。  相似文献   

11.
一语言中的虚实相生是一种语言机智,也是一种思想悟性和良好的艺术感觉的综合体现。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有的人几句话一说就完了,深化不下去,空灵不起来,而有的人却能不断推进,使文意舒展而深挚?就是这些因素是否具备的问题。三因素中悟性是主要的,悟性好,语言技巧和艺术感觉也随之而来。例如: 孩子,爸爸就送你诗吧,这汗水与心血孕育的诗犹如你爷爷用汗水与心血孕育的谷粒一样,当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将用最隆重  相似文献   

12.
“悟性”顾名词义就是感悟道理的能力、特性。也即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素质教育培养悟性历来就受到教育家的重视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 ,而在于教学 ,在于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 ,教人一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些都精辟地说明“悟性”的培养对造就人才 ,特别是造就跨世纪的建设者、接班人 ,迎接 2 1世纪的挑战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语言情境 ,培养悟性语言悟性直接源于语言情境 ,也受控于语言情境。因此悟性与语言情境的创设是密切相关的。创设语言情境 ,最简…  相似文献   

13.
    
老师教给小鼹鼠一个拼音"a",可他学不会。谁都知道这是最简单的,但是再简单的东西也有人学不会,所以鼹鼠爸爸必须带着小鼹鼠到外面去找"a"。早晨,河边有许多晨练的人,有的在跳扇子舞,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读书,这些小鼹鼠都看不到,他只听到有人在"啊——啊——啊——",有人在  相似文献   

14.
相信秘诀法     
《中学生数理化》2004,(12):26-26,42
仔细观察身边的同学,你会发现:有的人学习学得轻松,而且成绩好;有的人学得很累,却成绩不佳——这说明学习是有秘诀的!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这部奇书,读不厌,想不透,论不尽,说不完,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为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红楼梦》的人物和故事,有的人严肃认真地讲述,有的人只是"戏说",还有的人"恶搞"。但是,通过口语、文字、说唱、图像、戏剧、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等,《红楼梦》得到极其广泛、极其深入的传播。《红楼梦》的哲学不是理性哲学,而是悟性哲学,属于艺术家哲学。  相似文献   

16.
"悟性"顾名思义就是感悟的能力,也就是从学会到会学。它不同于直觉思维,但与其有一定的联系,悟性对于学生非常重要,且鉴于当前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应该大力培养学生悟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3月21日,"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揭牌。这让我想到了怎么向名师学习的问题。学名师,学什么?我发现好多青年教师往往热衷于学名师的一招一式。学于老师,一些人就模仿他的做派,比如上课时摸摸孩子的脑袋,跟孩子握握手,拥抱一下孩子,等等。有的学得惟妙惟肖。这让我想到了明代的抗倭英雄戚继光的一句名言:师其意,不泥其迹。他讲的是带兵打仗,强调的是学习别人的军事思想,而不是拘泥于别人打仗时的一招一式。我们向名师学习也是这么一个道理,要从根本上去学,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比如我们学习于老  相似文献   

18.
正被渔民网上来的黄花鱼,趁渔民不注意的时候蹦回了大海。就在注视渔民的那一瞬间,他有了一大"发现"——人总是在眨巴眼睛!并且想到,这才是人的视力极好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鱼若想视力像人那样,就得会眨巴眼睛。打那以后,黄花鱼就开始学眨眼睛。可是怎么也学不会,他急得忙去请教到海豚。海豚一听,大笑起来,问黄花鱼:"你知道人为什么眨巴眼睛吗?"黄花鱼摇着头回答:"不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期,我们班来了一名男同学,名叫董佳伟,他是新西兰的华侨。他回祖国主要是学母语——汉语,他特别热爱祖国文字。在上学的路上,他快乐地背诵注音和诗歌,在双休日,他就到人多的地方学习汉语会话,然后问大家他说得正不正确。有一天,老师叫我们预习语文课上的诗歌,有的同学读错了音,他就认真地给予纠正。我们地地道道中国人还不如讲英语的华侨读得准,  相似文献   

20.
臧芳 《语文天地》2012,(24):59-60
人们普遍认为,语文课要有"琅琅书声",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十分重要。但有的语文课堂,总感觉读得热闹而思得肤浅,表面活跃而深沉不够,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能力提升不明显。课堂不是商场,不能总是热闹的。古人云:"学须静也",只有"静"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在倡导朗读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