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钗记》中的李益形象较之《霍小玉传》有很大的不同。李益在汤显祖的笔下,有了由负心到重情、由略显轻薄到饱含风雅、由孱弱士子到扬名塞漠等多方位的蜕变。但是,同时李益身上依然存在踟蹰、软弱、甚至苟且的一面。本文尝试以对李益形象的重塑为切入点,来探讨《紫钗记》中的至情主题。  相似文献   

2.
《紫钗记》在保留唐人传奇《霍小玉传》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同时,再造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别开生面地演绎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提升了小说文本的艺术内涵。就其主人公塑造而言,霍小玉的身份因母亲加冕而成为光彩照人的大家闺秀,上演的是一见钟情、一往深情、无怨无恨的角色。男主人公李益也由小说中的负情薄幸郎,改写为多才至诚的君子,了却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紫钗记》别于唐人传奇故事原本,亦别于汤显祖自己早年本于传奇的剧作《紫箫记》,人物性格的全新大改造,改悲剧而为大团圆,盖汤氏“尚情”以至褒扬“至情”戏剧观之必然。惟其如是,方成其“临川四梦”格局。  相似文献   

3.
戏剧中某些人物的功能,就是为戏剧冲突赋予动机,为矛盾发展提供推动力。卢太尉的出现使汤显祖《紫钗记》克服了其前身《紫箫记》缺乏戏剧性的致命伤,也使李益的形象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李益内在的薄幸秉性被转化为卢太尉可见的威逼利诱行为,李益随之变成了可爱的纯情天使。这表明戏剧的独特形式对角色的设置有特定的规定性,并在中国古代文学那些流传不息的人物形象的迁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戏剧在汤显祖手中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紫钗记》取材于唐代蒋防传奇《霍小玉传》,经过《紫萧记》,最后才有了完整的《紫钗记》。《紫钗记》保留了《霍小玉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有了重新的塑造,别开生面地演绎了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这里的"情"不仅指人的情感,而是一种提升了的、扩展了的情,它与晚明时代思潮中的至情理论是一致的,包含着强烈的人性意识,主要体现为生命意识,也就是对自由爱情婚姻的向往,充分肯定人欲。  相似文献   

5.
《紫钗记》所述情事原本自唐传奇《霍小玉传》,汤显祖有意删除了李益负心小玉情死的故事情节,而将其改写为闺妇怨夫至死不渝的情爱绝唱,使我们益发看清了汤显祖内心的“至情”思想。与此同时,汤显祖又专为李益增设情节甚至穿插诗文,不惜使故事涉嫌冗杂而极力恢复李益的文人身份。这一特别笔触的生成在于汤显祖力求借李益形象揄扬其“富贵无常,才情有种”、“子女玉帛有尽,而风雅无穷”的人生主张。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题材,创作了《紫箫记》与《紫钗记》两部戏曲。这两部剧作虽都是以《霍小玉传》为本事,但其中表达的思想却有很大不同:因科举受挫,汤显祖在《紫箫记》中流露出浓厚的佛道思想;为与社会不公作斗争,在《紫钗记》中则表达了对侠义精神的赞美。两部剧作的背后,一条共同的主线是汤显祖在“至情”道路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紫箫记》与《紫钗记》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的角度考虑,由正面颂圣走向了对“时主”的讽谕。  相似文献   

8.
在汤显祖不到30岁时,曾根据《霍小玉传》作《紫箫记》,但未成,十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身居闲职,又作《紫钗记》。时隔十年的两部作品相比较,彰显了汤显祖的文学创作在审美原则、创作手段、艺术语言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而《紫钗记》在他的戏剧创作史上也成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紫箫记》与《紫钗记》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的角度考虑,由正面颂圣走向了对"时主"的讽谕。  相似文献   

10.
霍小玉是明代传奇《紫钗记》中的女主角 ,也是戏曲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形象。她是剧作家汤显祖根据唐代蒋防的传奇《霍小玉传》加工创作而成。本文试图以汤的二度创作为切入点 ,用文艺理论中的“性格组合论”对霍小玉作一番重新解读 ,客观评价霍小玉的艺术价值。本文认为 ,霍小玉在《紫钗记》剧中的性格缺少发展 ,单纯而不丰富 ,是“扁形人物”而非“圆形人物” ,甚至抹去了唐传奇中人物性格的闪光点。这不能不说是汤显祖创作初期的不成熟之笔  相似文献   

11.
《紫钗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第一梦,是他传奇创作步入成熟期的开始,也是作者借戏曲创作弘扬其“至情”之论的先声。本文是《紫钗记》评注的一部分,从其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改编入手,着重探讨该戏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取得的成就,兼及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与局限。  相似文献   

12.
《紫钗记》是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著名的“玉茗堂四梦”之一。过去一些研究者在论述汤显祖时,往往只推重《牡丹亭》,谈到其他几“梦”,不是评价很低,就是语焉不详。最近有人为《南柯记》、《邯郸记》鸣不平,但对《紫钗记》仍有些冷落。我以为《紫钗记》的思想内容也很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在明代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戏剧创伤中《紫钗记》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剧作取材于康传奇《霍小玉传》,又有较大的改动,其理想的追求与批判现实的精神鲜明、突出。它与明代中叶学 主流相呼应,具有一定的创伤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粱一梦"的故事流传千古,从《杨林》到《枕中记》再到《邯郸记》,"黄粱一梦"的故事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三部作品所体现的人生观、"梦"的色彩、批判揭露意识和卢生形象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在遂昌任上,作品数量可观,题材相当广泛,体裁也较为多样。其书信多真情实感的流露,最真实而直接地反映汤公的生活和思想;章长于议论,思想深刻,见解新颖,章法上较为讲究;诗作有感事咏怀、寄赠酬答、山水记游等。古体诗作内容较有社会意义,而提炼似嫌不足。律诗绝句稍显功力,时有清新隽美的意境;重写并改写《紫钗记》,构思并写作了《牡丹亭》。  相似文献   

16.
《搜神记》绝非一般用作消遣的志怪小说。创作《搜神记》时,干宝采用了部分史书中的材料和正统的史家笔法。不论是叙事模式还是记述风格,《搜神记》都体现出较为浓郁的史家色彩。《搜神记》的创作意图极其复杂,其中的主要角色龙形象多变,有同类所生,有人类胎生;有作乱妖孽,有显圣神灵,但每一种形象都是屈居在得道人类之下的,《搜神记》中的龙同时具有吉祥尊贵和预示凶兆的两面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朱东润先生所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收录了关汉卿名剧《窦娥冤》,其文后有一注释(即东海曾经孝妇冤)有误。在参阅《汉书.于定国传》和《搜神记.东海孝妇》后,笔者认为,《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注释东海曾经孝妇冤末尾应由事本《汉书.于定国传》,改为:事本《搜神记.东海孝妇》。  相似文献   

18.
《霍小玉传》和《谭意哥记》是唐、宋传奇中的代表性作品,主人公霍小玉和谭意哥也是传奇小说中青楼女子的典型代表。由于题材相近,霍小玉和谭意哥有诸多相似之处,如:虽沦落风尘却久存从良之志;对妓女的现实地位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忠于爱情等。由于作品创作年代不同,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同,两人在性格和结局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如:霍小玉温柔多情而不乏执着刚烈,谭意哥则温柔痴情且守节重礼;霍小玉死后化为厉鬼报复李益的负心;谭意哥则苦志守节并最终得以夫妻团圆。  相似文献   

19.
“幽意动寻丛桂隐,高情传唱牡丹词。”汤显祖在《图南邀宴其先公瀑泉旧隐偶作》中这样说,这部剧作对与他来说具有别样的意义,1597年,汤显祖从遂吕任上辞去官职,1598年回到了家乡临川,也就是在这一年,《牡丹亭》终于完成。如果说他的前一部剧作《紫钗记》还只是他的试笔之作的话,那么对《牡丹亭》他则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20.
古代游记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