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百年前鲁迅的东渡日本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空间转移”。他在日本的思想发展是以民族主义为起点,并产生如下问题意识,即如何既要批判东方传统促进民族的现代化,又要对西方现代化进行质疑;如何完成“现代民族化”、“现代民族主体”的重建。鲁迅在日本早期的述,其中心词的转移,说明他认识到民族危机在于化危机,化危机在于“人心”危机,民族“精神”的危机。从此鲁迅处于主流思潮的边缘并显示着鲁迅式的化品格。鲁迅作中心词“个”强调个体的精神的自由。其典型的个性主义思想是将“立国”建立在人的个体精神自由的基础之上,“主人”的根本在人的信仰。“精神界之战士”是批判、战斗的知识分子,具有很强的实践精神,这也是鲁迅的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2.
列夫·托尔斯泰在50岁那年发生了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此次精神危机也使他获得了精神的“重生”。他对精神生命的强烈追求,在小说《复活》的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复活的过程中得到了再现和阐释。  相似文献   

3.
德朗在上世纪初是现代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但他又是现代绘画危机最早的感受者和怀疑者,他还是21世纪具象表现绘画的先驱者。本文试图通过德朗对现代艺术的反思以及他勇敢的寻找“遗失的秘密”精神,为21世纪艺术家在现代艺术危机中找到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留日初期,鲁迅认为中国周民性最缺乏诚和爱。弃医从文后,他呼唤以独立、自主、自省、自尊、勇敢进取等“抱诚守真”的精神批判“伪士”。民国成立后,共和危机下,产生了与传统彻底决裂的意志中产生的新文化运动的“政治”。1918年4月,有感于民国成立后国民精神与共和政体所需精神之“诚”的距离,鲁迅加入以《新青年》为阵地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呐喊”,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S·库恩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他在二战中的干涉主义立场使他不得不做出个人的、情感的、职业的转变,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内部的危机”。他在他的著作中,清晰地表达了“危机”是科学变化的基本中心主题的思想。这种信念危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库恩的“危机”思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 出发点社会转型时期与社会稳定时期相对。这里讲的转型,不仅可以指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而且可以指社会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精神的革新。譬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转机,西方社会普遍进入了一般叫做“精神危机”、“文化危机”、“社会危机”、“个人危机”的社会变革时期,这时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哲学、文化流派,它们发展了人文主义、非理性主义的文化,丰富和充实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改变了西方现代人的道德生活。以大浩劫“文化大革命”为转机,中国社会也进入了一般叫做“信念危机”“信仰  相似文献   

7.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生命后期的精神危机和思想激变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儒道墨学说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与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融合在一起。在思想激变的时期,儒道墨学说成为其终极精神追求的“活命之水”。  相似文献   

8.
何处是“家园”——《白鹿原》之黑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实的《白鹿原》深刻揭示了现代中国历史与文化发展演变的“秘密”。黑娃形象则集中揭示着中国社会革命的许多“秘密”。他自发萌生的个体意识 ,使他怀着犯罪和自贱心态走上叛逆之路。接着 ,他被鹿兆鹏燃起“革命激情”,怀着狂暴的“反封建”情绪 ,在白鹿原掀起“风搅雪”革命。在疯狂破坏和“彻底决裂”后 ,却在思想上陷入更深的精神危机。最终 ,“革命黑娃”跪回白鹿祠堂 ,在悔泣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黑娃倔强叛逆 ,狂暴反抗 ,无奈皈依的个人精神悲剧 ,同时也象征了现代中国社会革命在思想上无法逃脱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9.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伦理学方面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教人要“自知自己无知”,要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在物质日益丰富而我们的精神却出现危机的今天,重温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重要命题,他以充满个人记忆与情感的特殊观念及其叙述,创构了“美”,包括男性的野性活力,不受任何物质功利污染、不受道德规矩羁束的情欲和性爱,美好温馨的琐细日常生活,它们安抚了沈从文的“流浪”之心,缓解了现实带给他的精神威胁和危机,从而述说了他所追求的人性理想。然而,只要我们仔细阅读作品,就会始终感觉到一种“美”的离心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危机时代”,生态危机日益成为人们普遍的话题,危机不只发生在自然界,人类的精神也会产生危机。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可探讨知识分子文人作家的精神危机的解救之路。  相似文献   

12.
阿多诺是哲学史上极少数几位极重视艺术的哲学家之一。他重新确立了艺术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结合的本质,指出这种双重结合也是艺术的整体精神特质;他还提出现代艺术在启蒙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压下发生异变陷入消亡的危机中,它对作为主体的人造成极大的危害;艺术存在不仅有其本质和整体精神特质,同时也有其具体的精神内涵和构成要素:否定性、理想性和严肃性。现代艺术只有挖掘自身的精神力量,高扬否定性、理想性和严肃性的精神,才能摆脱危机、拯救异化社会,才能使自身从“错误的生活”走向“正确的生活”。在当代艺术呈现出光怪陆离的多元化格局的情况下,阿多诺的艺术精神论为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1)“郭明义的爱心源自平凡,他的事迹植根在民间。”(《,人人可做郭明则2010年11月6日《青年抛》(2)“中国当代艺术正面临着深层的危机,需要植根于普世的精神性。”(《重新植根》《上海证券报》2011年6月3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物质基础和根源等;马克思所说的“货币危机”、“信用危机”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金融危机”,并且他区分了作为“普遍的生产危机和商业危机的一个特殊阶段”的货币危机与“那种也称为货币危机的特种危机”即独立的货币危机两种不同的金融危机,马克思更加看重的是前一个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只是经济危机的一个特殊阶段,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5.
哈代与上帝之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后期是西方科学与宗教激烈冲突的时代,“上帝死了”道出了这一特定时期的精神危机。英国小说家哈代面对宗教的衰微,表现出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在理智上他相信科学的进步,在情感上又留恋旧的宗教,这种复杂的“宗教情结”使他的作品流露出深深的失落感、悲剧意识和宇宙荒诞意识。从上帝之死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命运和精神困境,是哈代与19世纪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最大区别  相似文献   

16.
历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描绘人类历史的“轴心时期”,但以轴心时期历史精神为主要内核发展起来的西方理性主义文化模式在20世纪遭遇了深刻的文化危机和焦虑,引起了普泛的文化反思和批判,其中马尔库塞的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本主义爱欲”的角度直指理性主义异化的现世,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一道亮丽的风景。他的思想对缓解西方理性主义文化危机或建立一种新的文化范式无疑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富士康连续十二跳.浙江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因为责怪母亲干涉自己“人生的选择”而最终挥刀捅向生他、养他的母亲.马加爵连杀4名同学.清华大学刘海洋伤熊事件……究其原因精神危机是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现在的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冷酷无情已经超出常人的想像。  相似文献   

18.
留日时期,鲁迅以“抱诚守真”的“摩罗”精神之“诚”批判“伪士”。《端午节》以索薪事件为核心,突显信奉“差不多说”的民国官僚之“伪”,对“抱诚守真”的“摩罗”精神之“诚”的执着,呼应着共和危机下新文化运动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9.
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秉承着近代科学理性精神的坚定信念,也同时存在着理论上的误区,导致了文学创作中“形而上”的人的死亡,生理学、遗传学的人统治一切的非理性结局。然而在西方陷入精神文化危机的特定历史时期,他的理论对人们认识和把握现实都有积极的启示,因而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0.
瑞典戏剧家和小说家斯特林堡被视为“表现主义的正宗先驱。”做为一位才情非凡的多产作家,他的创作手法不断改变,尤其在戏剧创作方面。斯特林堡早年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被誉为瑞典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之后,他又追随左拉的自然主义。1890年以后,一系列的个人不幸导致了他严重的精神危机,他的戏剧创作也由自然主义转向了表现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