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李萍 《山东教育》2005,(13):52-52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一个人为求知识而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例如我在讲“大气压力”一课时.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先将一个茶杯装上半杯水,用一硬纸片将瓶口盖住.用手按住硬纸片,然后将杯口向下倒置,松开按住纸片的手,结果纸片掉下来.水“哗哗”全部留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大气压力》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大气压力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我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他们轻松、愉悦地自行获取了知识。具体做法是: 1.以无膜投影片代替纸板做实验 利用纸板实验时要求纸板要平,遇水不易变形,否则实验成功率低。我在教此课时,为学生准备了比杯口稍大的方形无膜投影片,杯里的水不必满,成功率达到100%。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很直观地认识到大气压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气压力实验的两点做法湖北省枝江市横店小学(443200)周发刚做好实验,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感知大气压力是上好自然课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有两点做法是成功的:课文里的第一个实验是这样说的:“拿一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块纸板盖柱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研究大气压力的实验是:用一个边缘完好无缺的玻璃杯,里面装满水,再用一块硬纸片盖住,然后倒过来(如苏教版《自然》第八册第一课)。学生会发现纸片和水没有如想象中的那样掉下来,纸片将水稳稳地托住了。通过分析学生明白是眼睛看不见的大气压力将纸片和水托住了,从而证实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对于这个实验,几乎所有的科学教材和教参都说杯中要装满水,不能残留空气,至于为什么却没有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研究大气压力的实验是:用一个边缘完好无缺的玻璃杯,里面装满水,再用一块硬纸片盖住,然后倒过来(如苏教版<自然>第八册第一课).学生会发现纸片和水没有如想象中的那样掉下来,纸片将水稳稳地托住了.通过分析学生明白是眼睛看不见的大气压力将纸片和水托住了,从而证实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对于这个实验,几乎所有的科学教材和教参都说杯中要装满水,不能残留空气,至于为什么却没有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时空》2010,(10):48-48
巧粘玻璃杯 实验材料: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几张湿纸、干纸片,火柴。 实验方法:找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和几张浸湿的纸。在一个玻璃杯中投入一张燃烧着的纸片,趁火势旺时,用湿纸盖在杯口上,再迅速把另一只杯子的杯口与这只杯口对准,稍稍用力压紧。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研究大气压力实验是:用一个边缘完好的玻璃杯,里面装满水,再将一块硬纸片盖住,然后倒过来。学生会发现纸片和水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掉下来,纸片将水稳稳地托住了。通过分析研究,明白是眼睛看不见的大气压力将纸板和水托住了。从而证实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在这个实验中,几乎所有的教材和教参都说杯中要装满水,不要残留空气,至于为什么却没有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1 关于覆杯实验的讨论 覆杯实验是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用以验证大气压存在的一个重要的传统实验,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取一个玻璃杯,往杯中灌满水,再取一张比杯口略大些的不渗水的硬纸片(或塑料片)盖于杯口,用手按住硬纸片将玻璃杯缓慢倒置后,放开按住硬纸片的手,水将不会落下来.对于该实验现象的成因,书中简单地解释为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最近一些老师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一、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由于小学生存在着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中,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自然知识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寻求问题的结果,更好地掌握自然知识。例如:在“大气压力”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做演示实验:用玻璃杯装满一杯水,用一张平整的厚纸盖上杯口,用手压住,将水杯快速倒过来,使杯口向下,手离开杯口,水没有流出来。学生观察到出乎意料的现象,脑中产生了许多“为什么?”经过进一步的实验、分析、综合,学生对大气压力的存…  相似文献   

10.
覆杯实验是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用以验证大气压存在的一个重要的传统实验,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取一个玻璃杯,往杯中灌满水,再取一张比杯口略大些的不渗水的硬纸片(或塑料片)盖于杯口,用手按住硬纸片将玻璃杯缓慢倒置后,放开按住硬纸片的手,水将不会落下来。对于该实验现象的成因,书中简单地解释为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最近一些老师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大气压力》一课中用一只玻璃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的实验,纸板太厚,实验会失败;纸板太薄,杯口有水,杯中无水,纸板也会被“粘”着不会掉下来。总之,让学生把这个实验的事实同“大气压力”联系起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大气压力方向的实验中 ,教材采用的方法是 :在一个装满水的杯上盖一张厚一点的纸 (杯中不要气泡 ) ,把杯子倒过来 ,纸不会掉 ,杯里的水不会流出来 ,说明大气有压力。然后把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 ,纸仍然不会掉 ,杯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 ,从而说明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但在实际教学中 ,这个实验不容易做成功 ,既使成功了 ,学生也误认为是水把纸粘住或吸住的结果 ,很难想到是大气压力的结果。为了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 ,使学生能形象直观的感知到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 ,我设计制作了大气压力方向演示器 ,克服了以上…  相似文献   

13.
覆杯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经典实验,操作方法为:取一个杯子,将杯中装满水,再用一张不渗水的纸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纸片将杯子缓缓倒置后,松开按住纸片的手,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薄薄的纸片将托起整杯的水。很多文献[1-9]专门对覆杯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观点。文献  相似文献   

14.
覆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气压强作用的假设 历来的教材中,覆杯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都被用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取一个玻璃杯,往杯子里面灌满水,再取一张比杯口略大些的不渗水的硬纸片(或塑料片、玻璃片)盖于杯口,用手按住硬纸片,将玻璃杯缓慢倒置后,放开按住硬纸片的手,水竟然不落下来。是什么力量把硬纸片和水托住了呢?仅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吗?如果仅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那么硬纸片上最多可以挂多重的物体呢?  相似文献   

15.
覆杯演示实验是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一个传统实验。这个实验不难做成,也很吸引学生,但是总有少数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纸片不掉下来是不是被水粘(吸引)住了?”因而使实验的说服力受到一些削弱。为了消除学生的怀疑心理,同时使实验现象更加生动,特对覆杯实验进行了一些研究改进,以作为对原实验的补充。一、如图1所示,在杯内加放一个玻璃彩珠。演示时手拿杯底轻微摇动,则彩珠在杯内沿杯口内壁旋转,并时而撞击杯壁发出叮嘡声响,生动有趣。实验充分说明纸片不是被水粘住的,因为上面不但有水,还有一定重量的玻璃彩珠,如果不是有大气压强把纸片托住,水粘纸片的力量是不会有那么大的。在课堂设置上,可以先预演一遍杯口粘不住上面放有彩珠的纸片(如不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巧妙地把抽象的大气压力变为学生可直接感知的自然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大气压力的存在。实验一实验材料:光盘、气球、橡胶塞、塑料杯。制作:在橡胶塞上打一小孔,把气球套在塞子上,固定在光盘的小孔中。(如图)实验方法:先把塑料杯装满水,再把气球放在杯中,用手按住光盘,把杯口倒过来向下,然后移开下面的手。(如图)实验现象:观察到光盘不仅不会掉下来,还看到气球慢慢鼓起来。分析原因:是下面的大气压力向上压住了光盘,大气压力还把气球给“压”鼓了起来。实验二实验材料:50ml注射器针筒、乒乓球、水。实…  相似文献   

17.
做好实验,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感知大气压力是上好这一课的关键,教学中,我们有两点做法是成功的: 1.课文里的第一个实验是这样说的:“拿一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纸板会掉下来吗?”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大气压力方向的实验中,教材采用的方法是:在一个装满水的杯上盖一张厚一点的纸(杯中不要气泡),把杯子倒过来,纸不会掉,杯里的水不会流出来,说明大气有压力.然后把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纸仍然不会掉,杯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从而说明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实验不容易做成功,既使成功了,学生也误认为是水把纸粘住或吸住的结果,很难想到是大气压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的压强”一节,安排了“水杯盛满水用纸片将杯日盖严倒置水不流出”的演示实验,用以说明大气压强产生托力,托住纸片使水不流出。此实验可就地取材又富有兴味。但往往因纸片封盖不严,而致杯内进入空气,使水倾杯而出。为了做好这实验,我将此实验装置在杯口、杯底做了一点改进(见图1—5),现介绍如下: 推车内胎,8—10厘米即可,找一个杯口直径比所选车胎直径稍大的杯子(如玻璃杯塑料杯或瓶类均可)。将内胎直径张大,如  相似文献   

20.
在用“玻玻杯盛水倒置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时,若用一略大于玻璃杯口的薄玻璃片代替厚纸片,则演示效果更好。其优点是:①用玻璃片盖盛满水的杯子时,易于发现玻璃片与水之问是否留有气泡,使实验易做成功。②用厚纸片演示,某些学生误认为纸片是被水沾住的。改用玻璃片演示时,玻璃杯稍稍倾斜,玻璃片则在杯口下滑功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