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办博物馆是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政府部门以外的社会力量利用民间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文化财产和私有的资金依法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民办博物馆来源于民间,服务于社会,种类齐全,特色鲜明,已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事业的有益补充。佛山的民办博物馆在建馆、维持正常运作和持续发展等过程中也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经过自身的努力和地方政府的帮助,一部分民办博物馆逐步走出了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民办博物馆是民间收藏的高级阶段,作为博物馆体系的重要成员,是对国有博物馆的补充。以前,国家对民办博物馆在政策指导、科学管理、配套实施方面存在许多缺位,因此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主要依靠办馆者自身的热情和个人的探索。浙江省博物馆通过结对帮扶,输出智力、技术和管理资源,将成熟规范的办馆理念、运营管理制度、保管技术、展陈设计、社教模式推广至帮扶对象,缩短了海宁谢氏艺术收藏馆的成长周期,在探索国有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密切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博物馆重新回到中国的社会生活中,经历了从萌芽到"四处开花"的发展历程。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给博物馆行业注入生机,也给博物馆管理带来挑战,是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本文在搜集各时期媒体相关报道的基础上,粗略地勾勒二十余年来民办博物馆的"成长路线"和"社会形象",以期对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纪念性博物馆是人类社会收藏历史记忆的凭证,是熔铸新文化的殿堂,它担负着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国历史文化遗存,推动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促进历史文化继承与传播,弘扬时代风尚与精神,更为有效地实现社会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中国博物馆》2014,(1):24-29
民办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型社会组织,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当前博物馆事业的亮点,但总起来说,我国民办博物馆尚处在起步阶段,普遍存在社会影响力不足、资金筹措能力弱、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民办博物馆自身生存发展,关乎民办博物馆的社会形象及文化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亟需关注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为探索促进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民办博物馆的规范化水平,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中国博物馆协会,承担了以"民办博物馆行为规范评估"为主题的专项调研。针对我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的重点、难点等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调研,本文即在调研综合报告基础上写成。  相似文献   

6.
作为城市博物馆,在记录一座城市历史的同时,也承担着记录这座城市当代社会发展的任务,包括对重大社会变革和突发性重要事件集体记忆物证的征集与收藏,这是城市博物馆的重要责任。当前在征集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关的藏品时,博物馆需要用及时而敏锐的判断力和专业能力,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重要物证征集到博物馆,为明天保存和展示今天的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相关文化产业是现代社会传递文化的新途径,也是本民族发展文化的一种途径和有效方式。本文以大唐西市博物馆为例探讨民办博物馆在坚持社会公益性第一的原则下寻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的尝试。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大唐西市文化产业项目的核心,在企业"以商养文,以文促商"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公益性与文化产业性并举"的办馆理念;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企业支撑"的发展路径。但经费、政策、不同待遇等是制约民办博物馆发展的难题;边缘化则是制约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尴尬。民办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握行业特色、发掘市场、资本运营、标新立异等原则,同时,呼吁建立民办博物馆的评估体系,将符合规范的民办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统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民办博物馆专项奖励基金,全面促进民办博物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地方博物馆藏品收藏状况的抽样调查,指出现今博物馆在收藏观念、收藏体制、藏品来源等方面均存在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藏品收藏体系,转变收藏模式、拓宽征集范围,强化对多元文化的收藏,使藏品体系科学、完备,确保地方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保存历史记忆、服务公众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9.
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日益蓬勃,而博物馆群建设的探索也渐入佳境,更值得探讨的是,二者之间可以建立怎样的关系?该文认为二者既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又不单纯如此,二者应相助相长,共同发展。一方面民办博物馆应是成熟的、完善的博物馆群的必要组成,另一方面,成熟的、完善的博物馆群应给民办博物馆相应的引导与支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间藏品数量日益扩大,许昌与我国其它地方一样都出现了民办博物馆。由于民办博物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发展。只有制定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监管到位,正确引导,才能确保我国整体文物的安全,尤其是民办博物馆的文物安全,发挥民办博物馆应有的社会作用,使民办博物馆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我国纺织服装类博物馆为分析对象.将这类专业博物馆划分为“行业博物馆”、“高校博物馆”、“企业和民办博物馆”三大类型。根据各专业馆不同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归纳出当前中国纺织服装类博物馆在收藏、展览、研究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有博物馆的补充,民办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建立健全民办博物馆内部管理制度,设立以理事会、监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民办博物馆章程,已成为民办博物馆发展的趋势。本文从民办博物馆章程制定目的、依据、性质定位、主要内容、制定程序等方面,论述了民办博物馆章程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真正建立起符合民办博物馆自身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民办博物馆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不断提升民办博物馆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语境下,作为传承人类文化记忆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公共机构,现代博物馆所具有的内涵与作用已远远超越其最初成立时单一的收藏与展示功能,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态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理应成为当下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构成,这既是当代博物馆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也是博物馆建设的文化自觉。本文试图探讨博物馆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实现方式,以期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更好地践行自己的文化担当。  相似文献   

14.
自2010年初国家文物局、民政部等七部局《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颁布以来,我国民办博物馆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笔者先从"产权经济学"角度论证了民办博物馆法人财产的性质问题,再从"公共经济学"角度论证了民办博物馆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性质,又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论证了通过立法,鼓励社会贤达在股权转移但保管权、展览权、研究权仍归博物馆所有的前提下,"认领"博物馆文物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发展、实现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博物馆制度的目的。如此,民办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有望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5.
私人收藏又称之为民间收藏,是一种历史的世界性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社会文化多元选择的进行,神州大地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出现收藏热潮。从参与人数之多、收藏物品种类之众来说,都已达到空前程度。如何看待私人收藏活动,私人收藏具有哪些特点,与公共博物馆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有关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在博物馆学术界还未引起重视。笔者不揣冒昧,做这一篇尝试性文字。错谬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6.
《陕西档案》2013,(1):16
日前,经湖南省政府同意,湖南首家"红色档案馆"在长沙市长沙县伯瑜万福源博物馆挂牌。伯瑜万福源博物馆是民营企业家傅伯瑜创办的一个专门收藏红色档案及实物的民办博物馆。据初步调查统计,该馆珍藏了各类革命历史文献、实物500余万件,其中有关毛泽东著作、文献等150余万册(件)、毛泽东像章300万枚、革命历史实物20余万件。该馆收藏的红色档案中有许多为国内罕见的珍品,如收藏的1919年由苏联制造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枚党章(党印),1944年5月由晋察冀日报社和晋察冀新华书店编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在通过展览传播致力于社会平等的同时,也努力实现通过自身与时俱进的改革构建更加平等的博物馆/观众新型关系。这一进程既有来自收藏活动价值观及其范围拓展的影响,也是博物馆文化演变中的公共化、社会化运动的产物,尤其是进入20世纪中叶,学习化社会建设对博物馆履行社会终身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响应时代的召唤,博物馆在展览建设的各个环节不仅采用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传播技术,同时积极引入观众参与机制,在提升观展收益的同时,促进了博物馆与观众平等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全国各类博物馆,重视对社建文物的征集和收藏工作。国家文物局在2000年,召开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在会上,针对全国博物馆征集收藏中对"反映我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文物普遍收藏较少的现状"。国家文物局提醒全国各博物馆重视征集收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实物的收藏。  相似文献   

19.
江河 《北京档案》2004,(8):12-13
在社会记忆保存、人类文化传承中,除国家档案馆事业、博物馆事业、图书馆事业,还有另一条"战线",即民间收藏,而且近一个时期升温颇快.媒体的有关报道和评论对国家档案馆的档案收集、征集工作,会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数字游戏作为当下的流行文化,具有科学、人文和艺术价值,理应被视为人类珍贵的记忆被博物馆收藏。回顾当前著名的数字游戏展,发现主要有历史与发展、设计与艺术、交互与体验三个展示主题,每个主题各具展览价值,亦是数字游戏走进博物馆的依据。从科学、艺术和人文三个语境进行探索,将数字游戏展与博物馆的功能进行对接和融合,有助于观众明确观展的主题,从而实现博物馆历史教育、艺术欣赏、文化传播的基本功能。为了推动数字游戏在博物馆中的展览,博物馆有必要全面及时的收藏,提炼和传承具有文化价值的游戏艺术作品,营造健康的游戏价值观以及提供人文价值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