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推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战略,翻译出版工作是该战略得以实现的最基本途径之一。翻译出版的工作中,翻译和编辑是两个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重要参与者,其中编辑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聚焦于翻译出版工作,首先对其中编辑的角色进行了讨论,认为编辑是具有质疑者和赞助者的双重性质的角色;其次对具有双重角色的编辑所持有的翻译编辑观从其实然态和应然态两个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出版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出版在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翻译出版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翻译作品的出版数量连年递增。然而在其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出版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出版机构发展不平衡、一流翻译人才缺失等。文章从编辑角色和编辑观两方面论述有关问题,以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促进翻译出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馆至清末民初几十年间,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立时的时代背景、译书的过程和影响进行考究,以深化对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王静 《兰台世界》2015,(5):146-147
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馆至清末民初几十年间,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立时的时代背景、译书的过程和影响进行考究,以深化对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在欧美留学多年,为方便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而不断进行翻译实践,并积累了深厚的翻译思想理论。他将哲学与翻译相结合,用哲学立场解释翻译问题,为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6.
公文 《编辑之友》2011,(4):30-32
一翻译出版业的窘境与网络翻译的兴起1.翻译出版业的窘境2010年10月,鲁迅文学奖上文学翻译类作品首次出现空缺折射出中国翻译出版行业的窘境。其实,这种窘境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显现,当时就有学者撰文直指翻译出版业粗制滥造、重译误译等问题。具体来看,当代中国翻译出版业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受众萎缩。随着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与快餐化,加上外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价格较高的翻译作品的受众越来越少。第二个是翻译出版准入门槛较低,缺乏  相似文献   

7.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它的成立、发展、图书翻译出版情况,在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1880年撰写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魏允恭1905年撰写的《江南制造局记》、翻译馆馆员陈洙等撰写的《新编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等书中多有介绍。学者利用各种档案文献也多有研究,发表了不少研究成  相似文献   

8.
李静 《出版广角》2016,(2):47-48
翻译出版是促进中国文化传播与引进西方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加强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是构建良好文学输出体系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翻译出版过程中,读者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翻译出版过程中读者因素的重要性,指出了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何芸 《出版广角》2019,(5):59-61
邵洵美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其翻译出版活动在文学史和出版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从邵洵美的主要翻译出版贡献着手,分析了邵洵美的翻译出版实践活动及其翻译出版思想,并解读了邵洵美翻译出版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出版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引进版图书翻译出版已日益成为出版业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与此极不匹配的是国内高水平图书翻译人才的稀缺与翻译书稿品质的下滑。  相似文献   

11.
众包翻译悄然兴起的背后是人们对跨文化交流需求的快速增长.网络传播技术为其提供了技术性支撑,而“业余者”的参与使其成为现实.作为一种网络时代的翻译创新,众包翻译突破了传统的翻译出版运作模式;其发展将可能影响专业翻译者的生存环境;众包翻译平台的构建应成为传统翻译出版企业进军数字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陈梅霞 《出版广角》2015,(16):40-4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译学论著及教材出版呈现很多优势,比如出版物数量多、品种多。但是在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下,部分译学论著和教材出版也呈现缺乏系统性、精品图书少、选题重复率高、出版较为分散、深度不够等问题,这也导致应用翻译出版物的出版质量饱受考验。本文以应用翻译出版物的出版为视角,结合应用翻译理论与教学文库的产生和发展,重点论述应用翻译出版物的出版定位,以期为国内翻译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翻译家。早在青年时期,张闻天便积极从事外国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翻译和出版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文化战士。  相似文献   

14.
陈夜雨  项歆妮 《出版广角》2015,(13):106-107
《本杰明翻译丛书》是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出版的关于国际知名学者翻译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一批著作.丛书涵盖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领域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国际翻译人才培养有现实指导作用.本文结合该丛书中的几部主要著作,探讨其对我国学术研究型和应用职业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为近代中国科技进步事业翻译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其翻译主管徐寿,学识渊博,为翻译馆的科技文献翻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翻译领域的造诣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也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为近代中国科技进步事业翻译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其翻译主管徐寿,学识渊博,为翻译馆的科技文献翻译做出过诸多重要贡献。他在翻译领域的造诣得到了高度认可,也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时世平 《出版科学》2011,19(6):52-54
包括诺贝尔文学作品在内的世界著名文学作品翻译出版,近年来在中国出版界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一些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学翻译出版,使得翻译出版工作出现了粗制滥造的劣质化危机。文学翻译出版精品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摆脱这种危机,出版社要重新厘清文学翻译工作的性质,找准与作品内容、精神相契合的翻译者,在出版审批与监督上下功夫,以打造精品为工作标准。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与出版的关系密切,译者、出版、读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翻译作品的社会存在状况。中国女性文学的对外传播是中国翻译出版活动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下,其出版和译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依据“翻译出版”理论,简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对外出版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出版的角度来探讨女性文学的翻译策略,分析译者如何选择翻译素材,如何坚持以受众意识为主,如何坚持女性主义翻译立场,以及采取怎样的翻译方法以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让世界听到中国女性的声音,以契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出版存在四种怪现状:翻译作品份额巨大;重复引进,译本泛滥;系列作品跟风涌入,鱼龙混杂;翻译粗糙,质量低劣.当前儿童文学翻译和出版是乱象横生的假繁荣.只有儿童文学的翻译界、出版界共同努力,才能促使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和出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翻译的缘起、翻译的管理、翻译的延伸、翻译的丰富等四个方面,对中华文化的构成进行解析研究。认为厚重的文化来自多元,无论是商周时代的象胥、秦汉之后的大鸿胪、元朝的会同馆,还是清代的四夷馆和四译馆等机构的设置,对多元文化的交流与汇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