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舒高第是清政府的官方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最为著名的科技翻译家。本文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为基线,探析了舒高第在西方科技翻译方面的成就,指出了他对中国近代军事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静 《兰台世界》2015,(5):146-147
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馆至清末民初几十年间,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立时的时代背景、译书的过程和影响进行考究,以深化对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馆至清末民初几十年间,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设立时的时代背景、译书的过程和影响进行考究,以深化对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任娟玲  刘长亮 《兰台世界》2013,(16):133-134
<正>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始于清末,其翻译西书数量达200部,这样的成就在清末译介西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从1862年起洋务派开办了多所新式学堂,此时需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教科文献,于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翻译西书。当时除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外,还包括北京同文馆、益智书会和"广学会"。北京同文馆创建于1862年,其创建  相似文献   

5.
江南制造局译书中,有《英国水师考》、《美国水师考》、《俄国水师考》、《法国水师考》、《英国水师律例》、《水师章程》等有关兵制的译书近20种。显然这是后来办北洋水师李鸿章等命令翻译的。可见洋务的水师系统对翻译的重视。但也有重视得不是地方的。捡得高梦旦为其亡兄高而谦所译《代数学》而作的跋,可见一般,  相似文献   

6.
《格致汇编》是清末最早的中文科学期刊。它是由英国人傅兰雅(Jnhn Fryer,1839—1928)自筹资金创办的,并由傅氏编辑。傅兰雅是清末最大的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主要译者,他同徐寿、华蘅芳、赵元益等中国人合作,翻译了近百种科技书籍,为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沪局译书大都比较专门深奥,不易为初学者理解,傅氏感到:"僻处远方,购  相似文献   

7.
那世平 《图书馆学刊》2012,35(4):113-116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清末中国官办的西书翻译和出版机构,翻译馆具有翻译与出版相结合、翻译与编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文史与理工相结合、图书与情报相结合、翻译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2000年4月,我在台北作学术访问研究,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看到一批与上海史有关的档案,包括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的档案,关于日本在上海谋求建立专管租界的档案,四明公所的档案,关于苏报案交涉经过以及关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西书影响的档案.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光绪四年(1878年),上海英租界棋盘街(今河南路)出现一家外国人经营的乐善堂药局,贩卖眼药水、肥皂、药品、书籍等。1886年,在商务印书馆开业前三年,另外开设乐善堂书局。从1881年起,出版、销售铜版、石印、铅排的中文古书和同文馆翻译的书籍,共二十余种,还有地图两种。1880年,岸田吟香再次来华,在汉口、天津、北京、重庆、福州等地开设支店。这个书店虽然规模不大,出书不多,可是它首创铜版缩印小字本我国古籍,精美绝伦,其中以“吟香阁丛书”和《康熙字典》最为精致,超过了墨海书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雕版书,也超过了申报馆铅印的“申报馆丛书”,使人耳目一新,震动了当时的出版界,受到知识界的赞赏。可惜其法已失传。该书局还出版以新法绘制、铜版雕刻的地图(是在日本或中国制版印刷,待考)。  相似文献   

10.
上海墨海书馆开业以来,三十年间,外国教会、官办、中外商人争先恐后在上海办印刷厂、书店、出版社。有十多家。外国教会办:墨海书馆、美华书馆、土山湾印书馆、广学会(益智书会);官办: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中商办:申昌书局、点石斋石印局、图书集成局、同文书局、拜石山房、中西书局、鸿文书局、千顷堂书局等。  相似文献   

11.
译者按: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中国近代史上的西学传播大师,出生于英国。1861年作为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来到中国,先后任教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京师同文馆、上海英华书馆。1866年兼任《上海新报》编辑。1868年受聘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员,一干就是28年。他一共将129种西书译成中文,内容涉及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其中的化学、国际法和政治学书籍,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创办或参与创办了《格致汇编》、格致书院和格致书店,领导编辑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教科书。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傅兰雅作…  相似文献   

12.
英国人傅兰雅1880年的《译书事略》是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译印图书目录。该目录首次对西书独立编目,从而完成了对"西学"的书目确认:西学是不同于传统中学的另一个学术体系。《译书事略》还通过著录、分类等书目要素,揭示西学的学科化性质以及"力今""胜古"的求新指向,成为梁启超《西学书目表》等中国人所撰西学书目的前驱。  相似文献   

13.
书讯     
《近代译书目》王韬顾燮光等编,该书辑录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六种译书目录,即《泰西著述考》、《增版东西学书录》、《译书经眼录》、《广学会译著新书总目》、《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目录》与《冯承钧翻译著述目录》,为广大读者了解、研究近代中外文化交流、近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等问题提供工具参考书。本书还编有书名笔画索引,  相似文献   

14.
傅兰雅(1839-1928),英国传教士,著名翻译家.自19世纪60年代起,他在中国停留30多年,长期任职于清政府重要洋务机构江南制造局,并担任该局翻译馆的主管.在华期间,傅兰雅与中国同事一起翻译了大量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技术书籍、读本以及一些社会科学著作,是在华外国人当中翻译西方书籍最多的一人.1874年,他参与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科学学校——格致书院;1876年,他主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格致汇编》;1885年,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科技书店——格致书室.傅兰雅为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借此实现了他自己曾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明确表述过的个人理想:"惟冀中国能广兴格致,至中西一辙尔.故平生专习此业而不他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15.
正文献形成年代:1851年(清咸丰元年)—1933年文献数量:90卷文献保存者:上海市档案馆江南机器制造局是19世纪中叶由洋务派著名人物李鸿章创办的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早期近代企业之一。该文献为江南机器制造局创办初期部分档案材料,详实地记述了江南机器制造局诞生及进行生产的过程,是反映江南机器制造局早期历史的珍贵材料,同时也是研究洋务运动及民族工业发展史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16.
《湖北档案》2014,(5):F0002-F0002
江南机器制造局是19世纪中叶由洋务派著名人物李鸿章创办的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早期近代企业之一。该文献为江南机器制造局创办初期部分档案材料。详实地记述了江南机器制造局诞生及进行生产的过程。是反映江南机器制造局早期历史的珍贵材料。同时也是研究洋务运动及民族工业发展史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17.
<正>清朝闭关锁国后,外国列强以武力打开清政府大门,为了改变被侵略的现状,清政府内的洋务派提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增强国内实力,应对列强侵略现状。为了有效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江南制造局翻译工作为增强学习提供了重要途径。翻译馆的成立是应对近代工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促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所兴办的各类新式学堂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发端和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在各地方言馆中开设了英语课程,同时在福建船政学堂、上海江南制造局操炮堂等许多军事学堂、实业学堂也开设了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19.
谈起中国最早官办的现代概念的出版机构,我国文化界和出版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有两个系统.一个是类似外交系统机构的京师同文馆和上海、广州两地广方言馆所办的翻译印书机构;另一个是军工系统的上海江南制造局和各地机器局所设的出版印刷单位.因此,我国文化史、出版史、印刷史的研究,长期以来,也集中在这两个系统,而没有注意到还存在着另一个系统,即海关和邮政系统的出版单位及其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40年代上海开埠,在西风侵袭下,上海在诸如城乡格局、社会风气、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在晚清著名作家吴趼人的名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生动精彩的描写. 吴趼(jiǎn,音茧)人(1866-1910),字小允,名沃尧,号茧人.广东南海人,因世居南海佛山镇,故自署"我佛山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祖上世代为官,但传至他这一代,渐趋贫困.故吴趼人18岁来到上海谋生,先在江南制造军械局翻译馆当书写生,后投身文坛,曾协助编辑《学林沪报》副刊《消闲报》,继而主编《月月小说》《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等,声名传于沪上.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九命奇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