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其弟子塞尔将此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完善,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对塞尔的这一当今国内外最前沿的语言学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Searle)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看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对奥斯汀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意义理论的发展.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4.
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间接言语行为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但传统的理论研究却没能对其做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最近,Thornburg和Panther从认知角度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转喻解释理论,从而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但此理论忽视了对一些必要的语用参数的考虑,从而无法对间接言语行为作全面的解释.因此需要对此转喻解释做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言语行为提供了语言哲学基础,阐明了言语行为分类的原则和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理论。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具体言语分析以及跨文化语言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石荣 《快乐阅读》2011,(21):178-179
20世纪初,西方出现了研究语言学的热潮,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他认为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词和句子,而应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美国语言学家塞尔系统地修改了言语行为理论,除了认同言语行为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还发展了奥斯汀的观点,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7.
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语言哲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经塞尔的完善与发展,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探讨了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及其所蕴含的语言哲学观。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论题。它最初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后,在其理论基础上,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在人们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繁。那么,人们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目的何在?本文在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定义和分类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们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动机。  相似文献   

9.
刘红丽 《华章》2007,(7):113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可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它对英语听力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并探讨了言语行为与英语听力教学的联系,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言的形式、意义入手,分析了它们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以及语境对它们的制约限制作用.然后,简单回顾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及其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J.L.Austin)提出来的,他指出言语行为的本质是借助言语来传达交际目的或意图,并认为人们在实施言语行为的时候其实是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本文应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简单分析了下电影《西雅图夜未眠》中一些台词的这三种行为.  相似文献   

12.
黄洪 《考试周刊》2010,(52):33-34
言语行为理论最开始由奥斯汀提出,后经其美国哲学家赛尔发展及完善,这一理论已经成为语言哲学、语用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观点出发,对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到奥斯汀对言语行为的分类,到后来赛尔对言外行为的深入探索等作了简略的概述,给人们提供一个认识言语行为理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于语言本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其中一项重大突破,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继承和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4.
言语行为理论是从行为角度研究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从话语功能角度言语行为分为表述性言语行为、施为性言语行为和成事性言语行为。成功实施施为性言语行为一般要满足预备条件、执行条件和真诚条件。施为性言语行为的分类对其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发展并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它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的角度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为解释言外之意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对比英汉语言当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现象,发现英汉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哲学观等差异是形成英汉间接言语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原型范畴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施为性言语行为中重要的一种言语行为之一,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并表现出原型结构。试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旨在通过中英文拒绝言语的实例对拒绝言语行为的范畴框架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拒绝言语行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于语言本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就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文章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系统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内涵与价值,总结了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客观评价了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运用J.L.Austin及J.R.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两个方面对中日道歉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日言语行为的区别和差异,并为今后适应不同的交际条件,提高交际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勤 《文教资料》2006,(14):140-141
本文对言语行为理论做了一个综述,并从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入手,说明话语的隐含意义都是语境决定的,语境制约着语力。文章还对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个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袁园 《文教资料》2014,(31):166-168
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视语言的使用视为一种行为,开拓了从行为角度来研究语言的道路。塞尔发展和完善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并且强调语言交流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意向性。 J.Mey提出的语用行为理论把使用语言看作一种交际行为,从情景出发,考察使用者如何达到交际目的。可以说言语行为理论是从微观角度考察人们如何“以言行事”,而语用行为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行为理论或者宏观的人际交往理论。本文试从发展的角度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评述,并试图构建一个更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